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5/9/26,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数字人民币发展迈出重要一步。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央行副行长陆磊表示,目前已初步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3、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CEO吴泳铭表示,大模型将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会上,阿里云一口气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其中Qwen3-Max是阿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
4、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截至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5、中国海军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6、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强化对数创企业的发现和培育,推动在数字经济领域涌现出更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措施》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三、宏观快评
1、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由7月份下降1.5%转为增长20.4%,工业企业当月利润改善明显。
点评: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由7月的-1.5%跃升至20.4%,创2023年12月以来最高增速;1-8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0.9%,扭转5月以来持续下降态势,工业企业盈利改善态势显著。(1)利润大幅回升得益于价格修复与成本优化的双重驱动。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9%,环比由降转平,煤炭、黑色金属等基础行业价格率先反弹,煤炭加工价格由降转涨9.7%,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由亏转盈,直接拉动上游利润修复。成本端改善更为突出,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元,为2024年7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推动营收利润率升至5.8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2)结构上呈现“制造业引领、大小企业齐升”特征。1-8月制造业利润增长7.4%,电力热力行业增长9.4%,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电气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11.5%、7.2%。企业规模维度,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增速分别加快1.1、0.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利润增长3.3%,高于整体水平2.4个百分点,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效果显现。(3)需注意的是,高增速受基数效应影响显著,若剔除基数因素,利润两年平均增速实则边际放缓。行业分化仍存,纺织、化工等行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应收账款回收期同比增加3.7天,显示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犹存。此外,PPI尚未转正,终端需求回升力度仍需观察,后续利润改善可持续性依赖内需进一步释放。(4)总体而言,8月数据印证“反内卷”政策优化市场秩序、成本管控见效,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巩固。未来需持续推进扩内需政策,衔接设备更新与消费刺激措施,推动利润改善从上游向全产业链传导,夯实经济复苏基础。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债市继续下探,后半周才略有企稳。本周公开市场共有18268亿元7天期逆回购、3000亿元MLF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15674亿元7天期逆回购、9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与6000亿元MLF操作,全周实现净投放9406亿元。资金方面,DR001下行14.6BP至1.32%,DR007上行2.2BP至1.53%,R001下行16.5BP至1.33%,R007上行3.8BP至1.55%。
数据截至2025/9/26,来源Wind。
2
一级发行
本周共发24期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发行总额达3836.8亿,较上周减少19.4%;本周国债政金债偿还5123.8亿;净融资-1290.2亿;本周国债政金债净融资额较上周减少129.55%。
存单方面,发行总额为7,918.70亿元,净融资额为-1,773.40亿元,对比前一周主要银行发行总额9,795.10亿元,净融资额1,294.60亿元,发行规模减少,净融资额由正转负。
数据截至2025/9/26,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债市延续弱势,周初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短暂提振市场情绪,10Y国债收益率一度回落至1.785%,但随着政策扰动及资金面趋紧,TL合约跌破114元年内低点;后半周在央行大额净投放呵护下债市温和修复。具体来看,周一,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405亿元,14天OMO投放3000亿,到期2800亿元,净投放2605亿元。当天央行开始投放14天OMO以应对跨季及国庆,资金全天均衡平稳。当天央行开展了14天的OMO投放,叠加下午发布会有一定货币政策预期,债市整体情绪较好,全权限收益率小幅下行,5-10年期限表现稍强。最终发布会落地无超预期内容,债市平稳。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下行0.75BP至1.7875%。周二,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761亿元,到期2870亿元,净回笼109亿元。当天央行没有再进行14天操作,转而开始净回笼,早盘资金稍紧,午后逐步转松。当日央行暂停了14天投放,转而进行净回笼,稳跨季的预期一天后就被打破,债市情绪转弱,超长端领跌债市,收益率上行近3BP。虽然期货带动下市场日内有一定反弹,但是至尾盘再度下挫,情绪仍未企稳。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1.15BP至1.799%。周三,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4015亿元,到期4185亿元,净回笼170亿元。当天央行继续净回笼,早盘资金一度紧张,至午后才逐步转松。随着早盘央行OMO再度净回笼,国债期货平开后全天走弱,权益的大涨也有所压制。期货收盘后现券情绪仍未企稳,活跃券收益率继续上行。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2.2BP至1.82%。周四,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4835亿元,到期4870亿元,净回笼35亿元。昨天央行加量投放了3000亿的MLF,当天OMO基本平做,日内资金维持均衡,与昨天相比变化不大。尽管央行昨天加量续作了MLF,但是债市情绪仍未企稳,国债期货上午低开低走,全期限收益率均显著上行。不过午后随着机构加大10年和30年国债的买入,市场情绪企稳,期货带动现券反弹。前期跌幅较大的品种反弹力度更大,中短端表现一般,曲线走平。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BP至1.805%。周五,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1658亿元,到期3543亿元,14天OMO投放6000亿元,净投放4115亿元。随着央行重启投放大量14天,资金边际有所好转,无论是隔夜还是跨季资金价格均有所回落。当早市场较为清淡,不过央行重启14天OMO投放6000亿元,还是提振了情绪。国债期货高开,全天高位震荡,股市虽然走弱但对债市提振有限。现券收益率波动不大,部分券收益率微幅下行。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55BP至1.797%。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从机构行为看,配置盘对长债介入意愿有所增强,但交易盘受制于政策扰动及长假前避险情绪,整体持仓趋于谨慎。当前债市情绪较弱,仍对利空较为敏感,在基金新规未落地前建议观望为主,等待右侧机会。
信用债方面,一方面,10月在跨季后债市资金面央行呵护下大概率承压有限,而PPI出现拐点跌幅收窄后边际上基本面存在向上修复预期;另一方面,尽管8月末以来债市对权益强势的脱敏已有演绎,但目前权益等风险资产仍然顺风,对债市仍有压制,债市胜率不足;此外,公募费用新规即将落地,可能扰动市场情绪出现短期负反馈,但实质性大幅赎回扰动市场的概率暂时有限。整体来看债市仍不具备大幅走熊基础,但不排除短期有波动放大可能。策略方面或可博弈二永抄底及城投短端的配置。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本月涨跌互现,但成长优于价值。上证综指-0.77%,沪深300指数为1.19%,深证成指为4.04%,创业板指为9.04%,中证1000为-0.55%,国证2000为-1.37%。
行业表现:行业亦涨跌互现,科技领涨,电力设备15.58%、电子7.97%、有色金属5.29%、传媒5.21%、房地产5.00%;金融和消费表现较弱,国防军工-9.86%、非银金融-8.27%、银行-5.76%、美容护理-5.28%、食品饮料-4.87%。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表现整体较强,恒生指数为4.19%、恒生科技为9.18%。
行业表现:行业表现较为集中,其中非必需性消费14.61%、原材料业13.42%、资讯科技业7.27%;其余表现相对较弱,电讯业-4.95%、必需性消费-1.95%、金融业-1.32%、公用事业-1.20%。
2
投研随笔
市场在经历了7-8月的趋势行情后,9月整体在3800左右中枢波动。短期来看,指数较难再进一步。核心有三点:其一,7-8月主要是科创、创业板领涨,带动市场整体上行;但近期仅科创和创业板上涨,而其他板块却出现调整;表明资金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共振上涨行情。其二,7-8月的上涨很大程度由融资贡献,但近期融资余额开始出现波动,不在单边上行;而融资明显偏好的科创板或许逐步进入止盈状态。其三,当前科技板块出现分化,此前明显强势的海外算力链已经存在调整趋势,而科创板块内部由固态、机器人等接力,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板块的估值已经处于高位了。展望10月,我们认为从三方面思考:其一,国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往往国庆节前市场存在调整,而国庆后迎来成交量放量的小盘行情,因此市值风格可能从大盘切向小盘。其二,科创创业板迎来板块切换,核心是因为部分估值较高;因此从资产荒角度出发,市场仍注重赔率交易,成长风格有可能切向周期和消费。其三,当前流动性充裕,因此主线回落,有可能进一步加速交易,形成高频轮动环境;因此持有策略,或许具有不错的超额收益。行业方向上,目前来看融资盘继续偏向科创,但分歧之下容易出现融资盘的撤离,因此谨慎加仓。建议关注三个方向:(1)考虑小仓位的赔率方向,前期没有炒过,但是估值明显偏低的顺周期和消费;(2)险资配置逻辑不变,但是由于融资环境并不利好红利;因此观察融资的反向进行增配银行;(3)主题炒作行情不变,而前期已经调整本轮尚未开始的创新药。
9月港股大幅上行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降息预期强化,流动性边际宽松利好新兴市场;以及港股相对于A股的补涨。目前来看,9-12月降息3次合计75BP的降息预期,流动性定价已经相对充分,短期看流动性利好已经释放完毕。10月来看,如果后续AI算力的高估值环境下,存在行情扩散,而从上游向下游的传导过程中,互联网大厂最为受益。短期来看,这种比较优势仍将持续,但考虑到国庆假期的影响,我们认为港股上行趋势不变,但需要规避季节性风险。
2025-09-29 14: 05
2025-09-29 14: 05
2025-09-29 14: 05
2025-09-29 14: 05
2025-09-29 14: 05
2025-09-29 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