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刷屏各大军事与科技媒体: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近期试验训练中成功实现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首次阻拦着舰与弹射起飞!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航母战斗力正式迈入世界第一梯队。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福建舰背后的电磁弹射技术的技术突破与战略意义,以及它所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遇。
首先,航空母舰可以理解为海上的移动机场。它的战斗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舰载机。这就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舰载机如何在航母上起飞。飞机起飞,就需要跑道进行加速。但以航母的长度来看,没办法设计太长的跑道。所以,国际上有专家就想了个招:让舰首的甲板上翘。上翘的甲板可以增大飞机的起飞仰角,加上飞机本身的推力,舰载机就可以起飞了,这就是滑跃起飞。
但滑跃起飞对舰载机限制较多,难以让舰载机实现满载起飞。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滞空时间、载弹能力,都会受到制约。于是又发明了弹射起飞。弹射起飞,也分低配和高配。比如,传统的蒸汽弹射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维护复杂、对飞机结构损伤大等缺点。
而电磁弹射,顾名思义,和磁悬浮列车原理类似,是利用电磁力推动飞机在短距离内达到起飞速度,瞬间就能把战机“弹”出去。因此也被称为“航母技术皇冠”。
电磁弹射有很多好处:
首先是体积小、重量轻。拿美国的蒸汽弹射器来说,整个系统高达500多吨,需占用舰内空间上千立方米;而他们的电磁弹射器,整个系统重量为300吨左右,占用舰内空间400多立方米。如果一艘航母配四个弹射器,全部换成电磁,就能省下非常多的系统重量和体积空间。航母作战效能可大幅提升。
其次是效率更高。传统的蒸汽弹射器,使用时得消耗大量蒸汽。并且过程非常繁复:先要有足够淡水,拿锅炉烧开、升压,通过一大堆高温高压管线,导入气缸;弹射后,宝贵的蒸汽不能浪费,得重新导回冷凝器,凝成淡水,留待下次……改成电磁弹射器就简便多了,航母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放飞尽可能多的舰载机。
再次,在战术灵活性上,电磁弹射系统提供的弹射推力,能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满油意味着作战半径更远、留空时间更长;满弹意味着更强的打击威力。由于可以精准调节弹射角度和力度,战斗机、无人机等机型,都可以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起飞。极大提升了航母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说完电磁弹射,再来看这次完成训练的三型舰载机。这一组战斗搭子,空警-600负责“探”、歼-35负责“打”、歼-15T则负责“协同”。此次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和拦阻着舰成功,意味着这三型装备均具备了在福建舰上执行任务的基本能力。三型战机同舰起降,不仅检验了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与适配性,更意味着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时代正式迈入“弹射起飞”新纪元,作战效率与舰载机组合灵活性实现质的飞跃。
一艘航母的建造与服役,背后是成千上万家企业的协同支撑。航母产业链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信息化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度重合,具备较强的科技属性和成长潜力。而这背后,是一条正在崛起的高端产业链。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关注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妨从产业视角审视其中的长期价值,通过主题指数基金进行整体布局。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2025-10-09 17: 50
2025-10-09 17: 50
2025-10-09 17: 50
2025-10-09 17: 50
2025-10-09 17: 50
2025-10-09 1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