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运转的市场之外,开辟一处思想的余白。愿此处成为我们每周一次的思想仪式,在慢下来的时光里,找到投资的从容与明晰。
亲爱的读者:
这,或许是格外漫长的一周。关税冲击2.0,市场似乎变得更难把握——低开后的反弹、高开后的兑现回落、震荡后的企稳回升,多种情绪杂糅,在短短几个交易日里轮番上演…行情捉摸不定,投资该如何自处?暂且先回归两个朴素的思考。
首先,必然不能因为短暂的调整,否认中长期产业趋势。眼下,科技的浪潮依然奔涌向前。AI 仍处于萌芽阶段,大模型持续迭代,AI Agent尚未大规模落地应用,算力需求也正随之蓬勃生长;半导体国产替代的路还很长,先进制程、材料与设备等领域,每一步突破都蕴藏可能;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提升-智能化-应用场景落地”的发展路线中,依然处于第一阶段早期,且行情尚未定价其成长空间。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黄金价格受益于全球地缘政治&央行购金、铜在AI大模型训练和储能项目的电力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钴有刚果(金)配额制作为价格支撑,有色金属也是值得关注的中长期线索。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风,而是锚。
其次,大概率也不能因为某日强势的上涨,否认短期的结构风险。进入十月,不少热门板块已累积了较多涨幅,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部分资金落袋为安也属情理之中。从数据上看,当前股价超过历史95%分位的个股占比已达17.8%,而回顾2020年7月、2021年秋季以及今年2月的经验,当这一数值超过15%时,市场往往进入震荡整固期。热闹之中,保持一分清醒,想必是行稳致远的前提。
从这两条结论来看,下跌是两者矛盾的调和,上涨是对中长期趋势的回归。比如,从10月10日开始的市场回调,反而促使成交集中度从47%的高位回落至44%。如果震荡延续,这一指标有望继续降温,缓解市场“押注单一”的焦虑。而当事件冲击导致悲观情绪蔓延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被错杀的题材,例如半导体在中美摩擦升级开盘后显著低开,市场消化情绪后将迅速发现其潜在价值,推动行情企稳修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资产如何安放?想来,如果我们对波动较为敏感,必然需要做好“分散配置”,在科技之外,适度增配周期与红利资产,为组合增添一份缓冲,过去一周表现较好的板块有银行保险煤炭航空,看到了,现在的A股的确不支持长时间的下跌,低位股久盘了是会涨的。而如果我们愿意拥抱波动、看得更远,那么不妨继续保持对高景气方向的信心,只要坚定科技、有色等板块存在中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并不需要过多关注。资产从不在一天里成长,投资的成败也不在一朝一夕间定论。
风险提示
2025-10-20 15: 50
2025-10-20 15: 50
2025-10-20 15: 50
2025-10-20 15: 50
2025-10-20 15: 50
2025-10-20 1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