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曾经是对冲基金行业的代名词。想象一下,一个基金经理对整个世界进行判断,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趋势进行分析,将货币、利率到股票指数等一切事物作为豪赌筹码,这显得多么运筹帷幄。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20世纪20年代做过兼职,曾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捐赠基金管理资金。自此,有几位宏观策略基金经理声名鹊起: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成就了保罗·琼斯;1992年,对下跌英镑的狙击造就了乔治·索罗斯;2008年,率先清仓转持现金,让艾伦·霍华德闻名。
但是宏观策略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在挣扎。根据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8年底,宏观策略基金经理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4%,大约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的两倍。但自金融危机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涨幅为14.7%,宏观策略指数年化涨幅仅为1.9%。
似已“穷途末路”?
许多知名宏观策略对冲基金似已“穷途末路”。索罗斯的公司已经转变家族理财室,并在2019年解雇了大部分内部和外部的宏观策略交易员。另一位对冲基金先驱路易斯·培根(Louis Bacon)已于2019年11月从该行业退休。他表示,他将把自己所管理的3只主要基金的外部资金返还给投资者,并退出交易。
一些知名的老牌基金也处境尴尬。2019年,宏观对冲基金的表现是自2014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彭博宏观对冲基金指数上涨6.4%。桥水联合的达里奥管理的宏观策略基金却没那么幸运,他的一只旗舰基金20年来首次出现亏损。自2011年以来,该产品平均年回报率约为4%。
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在2019年上涨了29%,远高于大多数宏观策略基金。大多数拥有401(k)养老计划的投资者都可以进行买入并持有投资,这让华尔街的重量级人物感到很尴尬,而且他们通常收费昂贵,比传统的“2%管理费,加上20%的利润”收取得更多。公平地说,大多数对冲基金并不是简单地承诺高回报——他们宣传回报一致性。尽管如此,在漫长的牛市中,很少有客户会对1.9%的平均回报率留下深刻印象。
三原因导致失落的十年
宏观策略的一个问题是规模大小。宏观策略一度相对稀少,规模也相对较小,在寻找关键信息(如中央银行家们的想法)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竞争,资产规模的缩小意味着他们可以进行灵活交易,而不会因为价格变动太大而失去优势。而现在策略规模的上涨使得从前的优势不再。
然后是长期零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将基准利率降至几乎为零。尽管自那以后利率有所上升,但仍然很低。一般而言,基金经理可以很容易地从利率变动中赚钱,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涨,他们还可以利用衍生品合约从利率上升中获利。但当利率几乎没有变化时,它们就陷入了困境。
科技发展也在减少宏观策略管理者的机会。信息流动得更快,基金要想保持领先就更难。基于算法的量化交易员能够迅速消除市场价格的差异,从而使潜在利润变得更小,而基金经理们也更难分辨出价格变动是算法还是人为干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