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GDP已破万亿,5对城市位次竞争激烈,第四城之争白热化

李果 2021-10-30 22:25

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出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与晴雨表。

截至10月29日,全国23座万亿GDP城市之中,除南京和长沙外,其余城市都公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

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以这21座万亿GDP城市及作为准万亿GDP城市的东莞作为观察样本,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GDP竞争以及通过设立“创新动能指标”“工业利润指标”“内需发展指标”“消费结构变化指标”“市场信心指标”等多个维度,希望从这22座重点城市前三季度经济运作,分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图片

5对城市GDP位次竞争激烈

多个城市经济体量迈上新台阶。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前三季度经济总量破万亿和破两万亿的城市都在进一步增加。

其中,前三季度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增至14座(含南京),宁波、青岛和无锡为新晋之城。去年同期为11座城市,包括GDP总量前10城市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则从去年同期的上海、北京,扩围至深圳和广州。重庆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19951.89亿元,距此仅差“一步之遥”。

从GDP增速来看,22座样本城市中,近半数经济同比增速超过10%,武汉经济复苏势头仍不减,前三季度达到18.8%,佛山表现也很抢眼,以11.4%的增速排名第二。此前受疫情和暴雨、洪灾叠加影响的郑州,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仅7.0%,作为对比,今年上半年郑州经济增速达到12.5%。郑州正为经济恢复努力,10月22日,郑州市召开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出“千方百计把灾情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成效”。

西安在22座样本城市中经济增速最低,仅5.7%,但与2020年同期的4.5%的增速比较,仍表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但根据西安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该市的GDP增速目标为7%,因此在第四季度西安仍需要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突破。

两年平均增速是疫情之后,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新指标。两年平均增速越高,体现出城市经济发展势头更稳定。

22座纳入本次研究的城市中,7座城市前三季度的经济两年平均增速高于6%,包括重庆、苏州、成都、杭州、青岛、无锡、南通。武汉是唯一两年平均增速低于3%的城市,这客观体现受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前高后低、逐步恢复常态”的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成都前三季度的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有望在年末成为国内第7座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大关的城市——此前的一场会议上,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表露了成都的这一信心。

东莞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同样值得期待。前三季度,东莞GDP达到7694.62亿元,与已是万亿GDP城市的西安与福州相比,东莞在经济总量上实现反超。2020年末,东莞以9650.19亿元的经济总量与万亿GDP之城“失之交臂”。2021年,作为制造业之城的东莞,经济转型进入关键转型时期,该市推出了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以期增强自身对宏观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此外,依托于松山湖高新区升级而来的松山湖科学城,又因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而在产业链之外构建了科创链。21世纪经济研究院预计,东莞有望在年末正式成为国内第24座万亿GDP之城。

前三季度,城市间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GDP第四城之争处于白热化阶段,广州领先重庆的优势逐步缩小——三季度末广州GDP高于重庆仅77.23亿元,而上半年广州尚领先198亿元。

2017之后,重庆经济受汽车产业影响,落后于广州的差距一度拉大至千亿元。但随着重庆开始以智能制造推动经济转型,2020年之后重庆与广州GDP差距缩小至500亿元内,并在2020年三季度首超广州,由“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位次也随之发生动摇,重庆是否有望取代广州,从而改写我国城市竞争格局,这一悬念或许将延续到今年末乃至更长远时期才能最终揭晓。

根据前三季度GDP排名,将在第四季度展开激烈位次之争的城市还包括宁波和青岛,泉州和南通,济南与合肥,西安与福州。

其中,宁波和青岛的GDP排名之争最为胶着。三季度末,宁波仅领先青岛22.54亿元。近年宁波发展势头较猛,从2016年落后青岛1540亿元到2019年末反超青岛244亿元,仅历时三年。2020年后,青岛奋起直追,当年末仅落后宁波8亿元,但今年上半年差距拉大到100亿元,三季度青岛又一次缩小差距,到年末能否顺利实现对宁波超越,将是城市间竞争力的一大看点。

广州经济增长三成源自新动能

城市经济的“三季报”不仅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也可通过分析城市经济共同性特征,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预判。

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从“创新动能指标”“工业利润指标”“内需发展指标”“消费结构变化指标”“市场信心指标”等多个维度,以22座城市为样本,分析当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创新动能指标”包含了研发费用增速及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的产量或产值情况。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不少城市在其统计报告之中,均着重强调了这一方面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

以广州为例,从前三季度来看,经济增长近三成动力来源于新动能,“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61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0.7%,对全市GDP贡献率为29.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规模均超千亿元,合计同比增长9.4%。

而在GDP总量排名上与广州竞争激烈的重庆,创新动能亦表现优异——前三季度,重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17.6%,高于工业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

适当保持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以“工业利润指标”进行观察,包含工业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等。

作为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成都持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战略。1-8月份,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26.0%,其中全市76.5%的工业企业实现盈利,企业盈利面较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此外,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增速高于广东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多数城市消费恢复疫前水平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引擎”。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从“内需指标”衡量城市发展情况。这22座样本城市的一个总体情况是,大部分城市的消费水平已恢复到疫情之前。

以深圳为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9.02亿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9%。不仅如此,其中前三季度深圳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青岛在第三季度的市场销售韧性也充分显现。在促消费政策以及中秋假期消费等因素带动下,青岛第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3.3%。

投资方面,不少城市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大的优势。“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前三季度新兴产业投资为1065.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投资增长90%、软件和集成电路投资增长38.1%。此外,苏州高技术投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前三季度该市投资额完成554.8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456.2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7.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变化指标”,则具体包括智能和节能环保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速等维度。这体现了居民消费变化趋势,也是“双碳”背景下,城市居民的一种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自发意识的印证。

22城居民对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展现了强烈购买意愿。上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36.4%,形成对比的是燃油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0.8%。同期,杭州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绿色、环保、智能消费品零售快速增长,分别实现零售额28.7亿元和9.7亿元,增长191.8%和41.5%。

“市场信心”指标方面,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主要从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社会/工业用电量等方面,对企业发展进行观察。

大部分城市的“市场信心”较2020年同期有持续回暖迹象,这不仅体现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其中,上海、广州、深圳市的前三季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分别达41.86万户、52.44 万户和37.95万户,其中广州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6.73%。

武汉经济复苏的情况,也可从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中得以窥见一二。前三季度,武汉新增市场主体18.85万户,同比增长44.37%,较2019年同期增长23.25%。其中,新登记企业9.16万户,同比增长32.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1.07%。

一些城市的用电量持续增长,也反映出经济活跃态势。前三季度成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6.6%,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2.7%;合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7.04%,其中工业用电量占据一半以上,展现了合肥从“工业立市”到“产业强市”的转变。

总的看来,今年前三季度不仅城市经济发展势头高、GDP位次竞争激烈,且从各指标观察,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动能持续释放,发展质量效益也稳步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