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银保监会出手,点名批评"土味""奇葩"广告!
2020-12-29 18:38       江右

近段时间,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现象备受关注,监管部门出手了!

刚刚,银保监会发文《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表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

针对这些过度借贷消费营销行为,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此前,京东金融、蚂蚁花呗等“土味”、“奇葩”诱导借钱广告受到网友抨击:京东金融已经致歉,蚂蚁花呗等相关广告也没了。

银保监会出手:警惕过度消费、诱导借贷、未成年人“借贷追星”

银保监会表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一是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二是过度包装营销,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这种对贷款产品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的行为容易诱导无节制消费,尤其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网络平台借钱后,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借贷追星”现象蔓延。盲目借贷、盲目消费终会侵害金融消费者自身权益。

三是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一些网络平台的网贷营销罔顾消费者利益,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吸引流量,套取客户信息。在营销或借贷过程中,通过广告页面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四是无序放贷,导致过度负债。一些网络平台宣称贷款手续简单,诱惑消费者点击办理,有的机构甚至给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过度放贷,进行暴力催收,冒充司法机关恶意催收,针对借款人亲属朋友进行催收,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对于银保监会出手,网友评论:很有必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相关推荐

重磅来袭!手握18万亿,2020年最具人气基金经理票选启动,快来Pick你心中的明星…

2021-01-02

重磅!一金融官员获刑12年,包商银行董事长送他一套北京1000万豪宅!中纪委:乐于当“内鬼”,大肆放水…

2021-01-02

A股奇葩事件(2020):62元就当“游资大佬”,上市公司“谴责”自家董事长,年报出错竟因黑客,少缴4毛钱上黑名单

2021-01-01

刘诗诗、赵丽颖…!明星云集的这家公司要IPO了

2020-12-31

1000元狂赚118个亿!全球最牛投资品刷屏,又创历史新高,总市值比茅台高出10000亿!

2020-12-31

相关推荐

刚刚,蚂蚁集团回应被约谈,将成立整改工作组!周末影响A股10大消息来了!

2020-12-2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经济日报重磅发声:扎牢金融科技发展的制度“篱笆”

2020-12-27

刚刚,阿里巴巴跌惨了:蒸发7000亿元,一个中石油跌没了!拼多多暴涨超10%

2020-12-25

银行业首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白皮书,助力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2020-12-24

突发!蚂蚁集团将再次被约谈,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人民日报重磅发声: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