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 李彤: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开启香港由治及兴新局面
李彤 2023-02-06 15:45
回首2022年,香港度过了充满挑战的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保障香港社会民生的基本稳定。2023年新年伊始,不仅香港股票市场实现了“开门红”,香港经济也迎来重大利好,香港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双重改善。2023年香港将由治及兴,实现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固提升,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回首2022年,香港栉风沐雨,度过了充满挑战的一年。受本地疫情、美联储大幅加息和内地经济下行等多因素影响,2022年香港经济出现收缩,预计较2021年下跌3.2%左右;自香港回归以来,该增速仅高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为历史第三低。2022年香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特别是前10个月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37%和50%,在全球股票市场中表现落后。2022年全年,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5%和27%,港股IPO融资额下跌近70%,楼宇交易数量预估下跌40%左右,住宅价格下跌15%左右。直面困难,香港砥砺前行,特区政府在2022年出台一系列举措保障香港社会民生的基本稳定。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2022年香港物价基本稳定,预计增长1.7%左右;就业市场逐步改善,失业率从4月的5.5%降至11月的3.7%。特区政府积极倾听市场呼声,着力恢复香港竞争力。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香港有序放松疫情应对措施,举办多场国际峰会和盛事,在2022年末实现了和海外全面通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大力推动 “抢企业”、“抢人才”,支援科技创新产业,打造香港国际虚拟资产中心,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2022年11月以来,内地有序放松防疫措施,国家经济工作持续释放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劲信号。受益于此,国际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香港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同时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望放缓,有利于香港经济金融表现的各项因素不断增加。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2022年11月-12月大幅反弹,分别上涨35%和45%,表现好于A股市场和美股市场,位居全球前列。2022年后两个月香港股票市场大幅回升充分说明了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与发展韧性;在后疫情时期,香港将继续充当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2023年,香港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双重改善,促进市场成交量和IPO融资活动的回升。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周期预计进入尾声,美元指数存在走弱压力;另一方面是内地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再度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高度强调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民企和外资的权益保障和其他重点行业的政策支持,将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将带动香港上市企业收入和估值修复。此外,香港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预计也将在2023年落地或见效,特别是其中的启动“港股通”人民币交易柜台,发展人民币产品、碳金融产品和虚拟资产,改革上市规则吸引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等措施将吸引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和优质企业参与香港金融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经历短期波折后将展现新的活力,而金融市场回暖将进一步提振国际市场对香港的信心,是2023年香港经济复苏向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23年新年伊始,不仅香港股票市场实现了“开门红”,香港经济也迎来重大利好,于1月8日启动和内地的有限度通关,后续将分阶段扩大通关规模。2023年,内地和国际赴港商业和旅游活动将迎来复苏,支撑香港私人部门消费和服务贸易明显改善。内地旅客占疫情前访港旅客的80%左右;内地旅客重新归来将提振本港线下消费活动,改善零售、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行业收入和就业。2023年,访港旅客如果能恢复到2019年的40%-60%左右,旅游消费预计将拉动香港经济4-6个百分点左右。但由于线下服务业此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出清,未来需要有序恢复本港服务业供应能力,保障旅客的服务体验和居民的物价稳定。
1月2日,香港铜锣湾街头熙熙攘攘,众多市民趁元旦假期前来购物休闲。随着香港社交距离措施全部取消,零售消费市场走上复常之路(图:中新社)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2023年是香港经济的关键恢复期,但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可能会增加香港复苏面临的挑战。美国、欧洲等全球总需求的主要引擎同步大幅放缓将增加香港货物贸易的复苏难度。港元融资成本可能会跟随美联储政策利率继续上涨,对香港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利影响。2023年海外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需要对潜在的债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保持警惕。从中长期看,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香港需要抓住2023年经济复苏的有利窗口期,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在世界经济的动荡变革期中加快发展和壮大自身,扮演好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络人”。笔者建议:一是全面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打造更加灵活、包容的金融监管环境,在科技创新活动融资、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跨境资产管理、人民币国际化等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加大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二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双碳”目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项目。面对逆全球化的挑战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需要,香港在国际法律和市场规则领域的专业优势能够在国家制度型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将为香港带来更多业务机遇。三是立足国际新一代产业和科技潮流,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在基础研究、数字经济、绿色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打造新亮点,加大政策奖励力度,降低企业和人才在港的经营和生活成本,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和人才来到香港、留在香港、建设香港。202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5周年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新一届特区政府首份施政报告的开局之年;国家和香港的发展都进入到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相信,受益于国家经济大局的稳步回升、内地和香港通关促进跨境人流和物流恢复以及本港一系列经济金融促进措施,2023年香港将由治及兴,实现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固提升,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