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通”持续扩容 湾区健康融合加速》报告:99%受访者有疫苗接种需求,“港澳疫苗通”或是推动大湾区疫苗接种互认互通的重要途径

2023-01-04 17:20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加速,随着人流的加大,如何更好促进这背后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便利流通,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粤港澳三地“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也是它的挑战所在。 


为了更便利港澳同胞在湾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国家、广东省以及湾区内地各市也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出台了不少互认互通性政策和措施。特别是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三地不论是基础设施“硬联通”,还是各项规则机制衔接都进一步加快,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进一步提速。


目前在粤常住港澳居民人数已超过 50 万,随着这个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大湾区内疫苗接种的互认互通已成为众多在粤生活的港澳居民热切期盼。


为推动大湾区内疫苗接种互认互通,塑造健康湾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推出《“湾区通”持续扩容 湾区健康融合加速》报告。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调研手段,深入调研在粤生活的港澳籍居民当前疫苗接种需求的重点和痛点,并针对其疫苗接种衔接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可为未来或将推出的“港澳疫苗通”提供建设性思考。


本次研究共采集314个有效样本。其中,72.4%来自香港,27.6%来自澳门。


其中广州、深圳、珠海是港澳在粤人群的主要居住地,占比分别为60.3%、12.6%、11.4%。



99%受访者表示有疫苗接种需求


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选择到内地发展。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在粤长住港籍居民达到53.88万人。据珠海市台港澳事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已办理珠海市居住证的澳门居民超12万人。


随着粤港澳三地联系愈发紧密,湾区人员流动加大,湾区产业不断向好发展,但粤港澳三地医疗体制差异给相关居民带来的不便同样日益凸显。作为防控传染病的有力武器,安全、优质的疫苗不可或缺。


因为港澳与内地接种疫苗种类不一,对于长期在粤生活的港澳居民来说,其只能耗时耗力地不断往返两地以不中断疫苗接种。


目前内地已上市44种疫苗,其中,11种为免疫规划疫苗,33种为非免疫规划疫苗;据香港药品署数据库显示,目前香港地区已上市81种疫苗,均为进口疫苗;澳门地区已上市25种疫苗,亦均为进口疫苗。


在此次调研的全年龄组港澳人群中,成人疫苗的需求比例共有 99%,需求非常高。全年龄人群中儿童疫苗的需求共有 31.4%,这是因为全年龄人群中有大部分成年人的孩子已经不在 0-6岁之间,故对儿童疫苗就不再有需求。若把分母聚焦到家里有 0-6 岁适龄儿童的居民(根据香港统计处公布的数据,在粤长期逗留香港居民 53.88 万人 口中,0-6 岁人口有 40600,占比为 7.5% 左右),则可推算在此群人中对儿童疫苗的需求则会更高。此次调研中 18-50 岁人群占比为 42.2%,若以 18-50 岁人群家里有 0-6 岁适龄儿童为假设粗略估算家有适龄儿童的人群数,则可推算家有适龄儿童的人群对儿童疫苗的需求比例约为 31.4%/42.2%=74.4%。



调研全人群中,69.5%受访者表示没有返回港澳接种成人疫苗的经历。而从不同年龄组来看,年龄越大,返回港澳接种疫苗的情况越少,显示出老年人群对在地医疗服务的需要。67.7%受访者表示,疫苗效果不同是返回港澳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疫苗在粤未上市次之,占比是43.3%。在不同年龄组中, 所有65周岁及以上受访者均将疫苗效果不同作为返回港澳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湾区疫苗种类不同、接种不互认,是返港澳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针对儿童疫苗,80.4% 受访者表示曾经带子女返回港澳接种疫苗。在具有返港澳为子女接种疫苗经历的受访者中,69.5% 受访者曾经因疫情中断了带子女返港澳接种疫苗。在具有返港澳为子女接种疫苗经历的受访者中, 72.5%的受访者觉得不够便利。74.8%的受访者认为, 两地往返耗时过多是便利度低的主要原因,疫情原因、通关不便次之,比例分别是65.1%和61.8%。


对于港澳已上市但内地未上市的儿童疫苗,其中四合一疫苗、六合一疫苗、减量四合一疫苗的引进需求最高,分别为65%、45%、20.4%。



以在港澳上市的“麻腮风”疫苗为例,婴儿只需接种“麻腮风”疫苗,就可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四种病毒,而在内地需要分开接种,且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较长。


目前有6种创新疫苗已在港澳上市但尚未在内地上市,如百白破-脊灰-Hib-乙肝六联疫苗、麻腮风-水痘四联疫苗和重组蛋白流感疫苗,而且有三种疫苗在内地没有可替代的疫苗,如百白破-脊灰四联疫苗(6岁加强针适应症)、青少年及成人百白破疫苗和B型脑膜炎球菌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湾区的疫苗监管和免疫接种分属粤港澳三地,三种免疫规划、疫苗监管系统互不关联;这也导致了港澳和内地城市间疫苗种类不同、接种不互认、不同步、续种补种较繁琐等问题,给跨区家庭带来重要困扰。


因此,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够在粤接种港澳已上市的创新疫苗,73.2%的受访者期望在6个月内引入创新疫苗, 其中57.7%受访者则期望在3个月以内引入。



在成人疫苗需求中,86% 受访者愿意在粤接种引入的创新疫苗,65 周岁及以上受访者意愿最高,18-50 周岁和 51-64 周岁受访者次之。其中针对引入疫苗种类,66%受访者对青少年成人百白破三合一疫苗的需求高,49%受访者对基因重组四价流感疫苗的需求更高;另有1.1%受访者分别提及新冠疫苗和HPV疫苗。



44.6% 受访者期望在 3 个月内引入创新疫苗,18-50 周岁和 65 周岁及以上受访者期望尽快引入创新疫苗的愿望更为迫切,其中也有 15.1% 受访者表示愿意等待 1 年以上。


如何推动实现“港澳疫苗通”?


港澳与内地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疫苗准入与监管制度差异导致。例如内地在疫苗准入、生产与流通方面非常严格,进口疫苗进入中国需重新进行临床试验和注册审批,往往需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此外,国家对疫苗生产实施严格准入制度。


“港澳药械通”或是满足在粤居住的港澳人士疫苗接种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对于在港澳已上市、内地尚未获批的疫苗,可根据“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其在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并作为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疫苗先行先试的一个突破口。


为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2020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创新性推出“港澳药械通”新政,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港澳药械通”政策不仅在地域上横跨粤港澳三地,还涉及进口审批、境外采购、进口通关、储存配送、临床使用等多个环节。


为保证药品质量,广东省药监局和广东省卫健委建立了联合办理程序,同时,广东省药监局还研究制定了全过程监管机制和建立监管追溯系统,确保港澳药品医疗器械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中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使用可控、责任可究。


另外,在多共同努力下,港澳上市的创新药械进入内地全面提速。据广东省药监局提供的数据,指定医疗机构申报本机构已获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承诺审批时限仅为1个工作日;指定医疗机构申报已纳入目录的药品承诺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申报已纳入目录的医疗器械承诺审批时限为15个工作日。较首次申报审批时限而言,平均缩短时限达56%。


“港澳药械通”取得初步成效,大大提升了大湾区内居民的医疗服务便利性。如“港澳药械通”能适时扩大政策品种范围覆盖到疫苗产品,将推动三地之间疫苗接种的有效衔接,可满足在粤生活的港澳居民较为迫切的民生服务需求,这也将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融合的重要内容。

如何推动实现“港澳疫苗通”?报告指出,首先,在疫苗种类选择上,建议以港澳上市而内地未上市的,且内地现有疫苗无法满足相应需求,或具有明显先进性的疫苗为主。


其次,在疫苗接种机构选择上,建议以“港澳药械通”试点机构且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为主。


引入港澳创新疫苗后,可在大湾区内设立港澳疫苗定点接种医疗机构。如可选取已在“港澳药械通”试点名单且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港澳疫苗通”接种服务,并允许有需求且在内地的港澳地区人士和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接种已在我国港澳地区上市的成熟、安全疫苗。


与此同时,疫苗准入后,可在大湾区内搭建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实现三地疫苗接种信息的共享。推动粤港澳三地疫苗管理系统相衔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认互通的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对三地同种疾病采用不同品规的疫苗予以互认,使相关疫苗接种记录不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入学、就业、流动的掣肘。


此外,在覆盖人群选择上,建议优先满足在粤生活港澳居民的需求。目前在大湾区内长期工作和居住的港澳居民疫苗接种需求巨大,在政策实行初期,疫苗特别接种点可优先对长期居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港澳居民开放,而后逐步考虑扩大受惠群体。


无论是港澳药械通,或是疫苗通,均反映了三地居民对实现内湾区内医疗互通的渴望。后续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将以此报告为起点,持续关注大湾区内疫苗接种互认互通,呈现更多权威专家、学者、监管领导的真知灼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