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对百万亿资产管理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威力的“史上最严”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推出,打破了泛资产管理固有格局,刚性兑付、通道业务等模式受限,而旧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百万亿级存量业务应监管要求需在2020年前完成转型,资管行业步入新规时代。
2019年4月27日,资管新规落地满一周年。
这一年,券商资管遭遇最冷寒冬,通道业务逐步萎缩,产品结构设计难度加大,业务开展遇到瓶颈,非标投资受限严重,规模和收入双降,“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不复存在;
这一年,身处“最冷一年”的券商资管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ABS、多策略多类型产品等逐渐替代约定收益型产品,产品净值化成为未来长期发展方向;
这一年,是资管行业生态重塑之年,券商资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逐渐摆脱原来的“拼爹”模式,开始尝试靠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去博市场;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足以让券商资管在阵痛之余,思考前路,进行结构性重塑,“断奶”虽难,却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现实:“躺着赚钱”成为历史
2012年~2016年,中国资管市场度过了黄金五年,管理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但是,2017年突然急刹车,年增速下滑到8%以内。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及细则相继落地,系列政策旨在致力于降杠杆、防风险,引导业务回归主动管理的本源,过去依靠政策、牌照红利赚钱的模式已经终结。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规模和收入的双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资管新规落地前的2018年一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为16.12万亿元,经过近一年的“去通道”,截至今年2月底,规模降至12.05万亿元,这也意味着,334天里,券商资管规模合计“蒸发”4.07万亿元,平均每天121.86亿元。
如果说规模下行是板上钉钉的事,那么,因为短期内原有的盈利模式被颠覆,新的业务方向仍在摸索中,加之遭遇单边下跌市场,券商资管的收入受到波及也在预料之中。
根据券商披露的2018年年报,多数券商资管业务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时滑坡,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浙商证券以及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资管业务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券商资管甚至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调侃道,过去是“躺着赚钱”,现在是“爬着赚钱”。
规模、收入双降的背后,则是因资管新规对业务的限制。券商资管在大集合产品、约定收益产品、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通道业务等业务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规影响,通道业务逐步萎缩,而在业务结构深刻调整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课题。
“我刚接触券商资管行业的时候,觉得每家都各有特色,有的报价型产品做得好,有的则是股票质押做得大,但是,这一年以来,我发现大家做得基本差不多,以前差异化的东西要么不允许做,要么性价比不高,能做的就是两类——定期开放的净值型产品和挂钩型产品。”华南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资管新规实施后,券商资管公司的差异化逐步缩小,同质化现象加剧。
事实上,与其说是业务同质化,不如说这是规范的开始。从2017年到2018年,在资管新规发布以前,整个资管行业还处在非常迷茫和困惑的境地里,不知道能干什么、怎么干,这也造成一些业务的停摆,但资管新规给了业务操作的规范——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而是要规范地去做。
在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市场部的工作人员看来,这种规范给了券商资管一个新的方向,起到战略指导的作用。“这一年,符合监管要求、适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相继推出,约定收益型产品也逐步被替代,其实也是一种新的生态。”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很多券商资管而言,以前更多是“拼爹”模式,是商业模式的参与者,做的是类似于中介的活,但现在行不通,每个公司必须具备核心能力,才可能做大,才可以发展起来,“这对它们来说,是个重生,大家都有危机感”。
毫无疑问,资管新规之下,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但与此同时,行业的竞合也逐渐加剧。
华泰资管的相关人士指出,各资管机构的核心能力不尽相同,银行拥有广泛的渠道资源和市场品牌影响力,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在投研能力方面见长,券商资管和其他机构或将在部分领域形成优势互补的竞合关系,投研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可在委外投资方面加强合作,全牌照券商资管公司也将继续在代销、委外、FOF/MOM、资本市场业务、资产证券化、跨境业务等领域与银行展开“全业务链”合作。
如果说规模收入降低、业务模式差异化缩小及行业竞合的加剧都有客观上的数据或事件支撑,那么,心态上的逐渐放松或许是最主观的感受。
“一开始,大家对资管新规可能带来的冲击是很担忧的,但这一年以来,心态稍微放松了一些。”上述华南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刚开始比较担心银行理财子公司抢食市场份额,但目前距离银行理财子公司真正运作还要一段时间,冲击没有预期中来得那么快,甚至可能有一些业务机会。
他给记者举例说,公司目前正在做投资顾问业务,因为银行要净值化转型,但银行特别是小银行、城商行,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能力不足,就会去购买券商资管的投顾服务,让投顾去做投资决策或建议。
转型:共识之下的机会
资管新规的实施,也推动券商资管走上业务创新之路,如何让新生长出来的“花”填上以前的“坑”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上述华东中型券商的工作人员举例说,券商资管的产品以前常常嵌套到信托,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固收资金池产品,根据资管新规,这类产品到2020年底彻底关闭和转型。
穷则生变,转型成为共识。
“2018年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是建文化定战略,公司树立更大的目标,有文化认同感,明确了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国君资管表示,伴随着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公司经历了蓬勃发展期、转型阵痛期、战略引领期。2018年,公司正式发布国君资管基本法和三年规划,为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障。
据介绍,公司主要以“基础资产产业化、投资工具组合化、资产配置全球化、金融服务科技化”为转型主线,大力发展预期收益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持续打造“公募+私募”FOF产品线,加快发展固收+为代表的多策略业务,不断推进非标业务转型。
转型也是一种机会。
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由快速转型向深度、高阶转型的要求。对于行业来说,需要不断努力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有效维护和培育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帮助客户进行资产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才能在转型中化被动为主动。
上述华东券商资管的市场部人士表示,主动管理能力是资管行业最终的底牌,新业务对管理能力的要求高,渠道和客户资源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资产管理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比较优势。
上述华南中型券商资管的市场部人士认为,券商资管可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匹配资金端和资产端,最典型的就是券商资管去年热衷发行的私募FOF产品,“这就是一个券商内部经纪、资管和托管等多部门协同的产品,这也是很多券商资管会去做的一个原因。”他说,这是券商资管区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特色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财通资管市场人士也表示,在证券公司内部,经纪、投行和投资业务需要资管业务平台来进行产品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而资管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依赖于券商相关业务单元的协同。
就具体业务而言,华泰资管认为,券商资管在ABS、FOF/MOM等业务上存在机会,华泰资管在ABS领域探索多年,且已形成集评价准入、投资管理、系统自主开发、运营托管、交易及跨境服务于一体的“FOF管理平台”。券商资管可以通过多策略多类型产品服务客户,从标准化的固收产品拓展至固收多策略、权益、结构化、跨境等多个领域,为银行、保险、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构建与其风险偏好匹配的投资组合,并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资产配置需求。
公募业务也是一个重要发力点。目前,13家券商资管拥有公募业务资格,而资管新规对公募业务影响较小。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资管可以寻求差异化发展,与其私募业务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为特色化、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并可借助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契机,提升在公募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多家券商资管已经积极布局公募业务,如东证资管、华泰资管、财通资管、中泰资管、长江资管等。
与此同时,受之前业务导向和激励机制方面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券商资管在股票二级市场、衍生品等领域的投研能力偏薄弱,尤其权益投资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而打造一支实战能力强的人才团队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我们在投研制度和人员储备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准备,比如提出‘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16字主动管理发展方针。”财通资管市场人士表示。
国君资管表示,公司在促转型方面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权益投资,原来在整个资产中比重非常小,这几年公司对权益投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投资经理和明星产品。
事实上,在转型中,不同规模公司转型的着力点有显著差别。大而全的公司,转型对它们来说更多是内部资源的重新分配,一些以前不是收入贡献大户的业务或许重新得到重视;对于小而精的公司来说,确定合理业务半径、找准新的方向则成为能否熬过寒冬的关键所在。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转型主动管理已经成为共识,但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客户培育和引导需要时间,券商资管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挑战:打造核心“护城河”
路漫漫其修远兮,转型路上,道阻且长,挑战也如影随形。
毫无疑问,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产品净值化是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并将逐步替代约定收益型产品。过渡期内,约定收益型产品与净值型产品预计将同时存在,但前者规模将有序下降,后者将逐步上升。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净值化产品发行明显加速,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上述华南中型券商资管的市场部人士表示,现在券商资管卖得最好的两类产品就是定期开放的净值型产品和挂钩型产品,但这些其实也是打了一个“中间线”,“因为它是有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的,但业绩报酬计提基准和业绩报酬基准是两码事,客户可能并不很清楚其中的差别。对于券商资管来说,就占据了一个信息偏差的好处,短期有利于规模增长,但因为客户有业绩预期,所以挑战也很大。”
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将对券商资管部分业务造成冲击,券商资管需要在较短的窗口期内,加快速度锤炼核心竞争力,形成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力,培育可持续、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模式,形成新的能力“护城河”。
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也对券商资管合规风控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风险不断释放,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对金融行业各细分领域风险预研预判能力要求层层提升,需要不断强化全员合规和全面合规管理的意识,以更高的要求推进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合规风控体系的构建,提升全面风险的主动管理能力。
“去年是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国君资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公司上下坚守住合规底线,全年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并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坚持把合规风控锻造成为公司首要核心竞争力。
还有一个挑战来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根据改造指引,券商资管需要参照公募基金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造,但另一个现实是,很多券商资管母公司旗下已经有公募基金子公司,如何和体系内的基金公司做出差异化就更加考验券商资管的管理能力。
“可以从产品类型上区分,比如,对方基金公司权益实力很强,那券商资管可以考虑把固收或者其他类型的产品作为发力点。”上述华南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券商资管目前面临这样的选择,特别是一参一控如果放宽,同一个集团内的两家资管机构都可以做公募基金,那必然要实行差异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资管新规的出台拉开了大资管发展新的序幕,新形势下,券商资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业务调整和转型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严格按监管要求期限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可能面临阶段性产品规模和收入下滑的窘境。转型任重道远,行业机遇与挑战并行,长期来看,资管行业内部分布的方差越来越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呈加速态势,但拥有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风控得力且收益稳健的券商资管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