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已经一周年,去通道、破刚兑、去资金池使得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受到较大冲击,资产规模大幅缩水。数据显示,2018年,信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出现负增长,为近十年首次出现的情况,超过六成信托公司盈利下滑。
与此同时,信托业务发展更加规范,信托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得以提升,将促进信托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信托业近十年首现负增长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承压,导致行业资产规模缩水。
华南某大型信托负责人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资管新规要求去通道、破刚兑、去资金池,对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和主动管理业务冲击较大,信托公司积极转型创新压力大增。在通道业务方面,规模出现大幅压缩;证券业务方面,统一杠杆率使得原有的杠杆红利消失,竞争更为激烈;在主动管理业务方面,明股实债、地产项目非432融资完全禁止,项目来源减少,并且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资金端银行理财配置非标需求大大减少,直销和代销成为主要资金来源,受200人限制,大额项目募集难度加大。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年来的变化,一是去通道,二是非标市场的承压。
“以前信托行业绝大部分规模来源于通道业务,这一块规模的萎缩会带来信托公司业绩的下滑。房地产平台是信托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之一,这两年由于市场对房地产融资的限制,地方融资平台频频出现违约,同时负债端受到多重限制,包括银行理财资金无法投放这块业务,房地产平台的产品也出现下滑。”他说。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底,信托资产规模较2017年末下滑13.5%至22.7亿元,这是自2010年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信托资产规模的连续下滑。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由2010年的75%逐年递减至2018年底的43%。
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降。超过六成信托公司在2018年盈利下滑,整体净利润同比下滑6.2%,为近十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过,对于此前以主动管理为主的信托公司而言,影响则不大。一家小型信托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通道业务、套利等在2017年地方银监会已经要求清理了,而且,公司主要业务是主动管理、房地产基金的业务,因而过去一年影响较小。
第一梯队业绩稳定
信托行业规模下滑与资管新规中提出的“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不无关系。事实上,资产管理规模压缩的绝大部分是监管套利、隐匿风险的通道业务,而主动管理类业务在整体结构中呈现上升势头。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短期内受新规冲击,但从长期看,有助于信托公司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提升信托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促进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具体而言,2018年平安信托加强风险管理策略引导、持续优化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智能风险管理云平台建设、强化资产监控与投后管理等措施。
有些信托公司则从源头切断风险。上述北京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量规避一些纯信用的投放,目前信托公司的两大核心还是城投和地产,很少做纯信用,基本都会要抵押资产来锁住风险敞口。
上述小型信托总经理助理也告诉记者,去年的业绩一般,原因是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出现风险,出于审慎的角度,已经计提风险,因此利润缩水。他表示,未来只专注房地产业务,“去年的不良出现在股票质押、工商企业贷款、融资等,但房地产业务一个风险都没有”。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业绩前十整体较为稳定。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及重庆信托占据净利润榜单前三,分别为34.2亿元、31.7亿元和30.6亿元。具体来看,中信信托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5.9亿元;平安信托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8亿元;重庆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2亿元,投资业务收益则高达1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