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后,越来越多的资金寻求稳健度和安全边际较高的产品进行替代,这也让券商收益凭证越来越受到理财资金的关注,产品日益获得市场追捧。
中证协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券商新发收益凭证的数量和规模在连降3个月后止跌回升,前11个月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创出新高。据了解,券商收益凭证这类理财产品发行频频出现“秒光”,受不少投资者甚至上市公司喜爱。
券商收益凭证产品受追捧
中证协1月4日发布的《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显示,2020年11月,证券公司发行的收益凭证在经过连续3个月下跌后回升,共发行3444只,新增发行规模816.88 亿元。其中,38.94%的收益凭证通过报价系统发行,发行规模为318.06亿元;61.06%通过柜台市场发行,发行规模为498.82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金额累计10193.1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全年为7330.80亿元。
从发行数量来看,2020年前11个月券商共发行32651只收益凭证,较2019年的36924只减少4273只。从发行主体来看,当期收益凭证发行规模排名前十的券商基本是大券商,包括中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其中,中信证券以76.48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列第一。
据券商营业部人士反馈,当前收益凭证产品日益获得市场关注,很多产品一发行就“秒光”,“公司会通过收益凭证产品来吸引新客户,通过帮助新客群赚取稳定收益来提升投资体验,进而滚动推荐其他理财产品。”
另据了解,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资金购买券商理财产品,而券商收益凭证也日益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种。
中长期型产品占比逐步抬升
所谓收益凭证,是指由证券公司发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售,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相关联的有价证券。该理财产品最主要的特征是操作灵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制。
根据海通证券研报,券商收益凭证是一种表内负债,券商对收益凭证具有法定责任。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不能再明示、暗示自己保本,不少产品收益也略低于收益凭证。这也是券商收益凭证产品日益获得投资者、银行或上市公司追捧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发行的收益凭证中,其产品期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收益凭证占比近半年逐步降低,2020年11月这类品种仅占31.39%。未兑付的收益凭证主要以6个月以上为主,占比达65.93%;而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仅占9.02%;期限12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从3月8.02%的占比增长到11月23.89%的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第三季度,券商的净资本总和约为1.8万亿元,按照中证协收益凭证的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60%的规定估算,第四季度收益凭证产品仍有约600亿元的发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