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亿巨额配股引关注 券商转向资本节约型融资

闫晶滢 2023-01-09 08:58

元旦节后第一周,华泰证券身陷巨额配股舆论漩涡。

2022年年底,华泰证券公告称,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配股,募资不超过280亿元,融资额在券商中居首。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公司最高跌幅超8%,并引发市场热议。

近年来,上市券商频繁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补血”,募集资金则大多投向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及投资交易业务等,重资产转型明显。监管部门近期发声表示,倡导证券公司自身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华泰证券:

配股合乎规定

1月5日,华泰证券通过互动平台对该次配股的相关情况作出回应。

针对投资者“股价低于净资产”、“不符合融资条件”的质疑,华泰证券回应称:经认真逐项自查,认为公司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关于上市公司配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具备申请配股的资格和条件。

华泰证券也点明了该次配资的重要性,即提升资本规模。华泰证券称,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行业监管体系下,资本规模既是决定证券公司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证券公司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据了解,在资金投入上,华泰证券该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5个方面:发展资本中介业务(100亿元)、扩大投资交易业务规模(80亿元)、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50亿元)、加强信息技术和内容运营建设(30亿元)、补充其他营运资金(20亿元)。

上市券商纷纷融资“补血”

今年第一周,华泰证券录得5.81%跌幅,这正是股民“用脚投票”的结果。

“不只是上市券商,所有的上市公司在熊市期间融资,对市场都将造成负面作用。”北京某资深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配股融资导致股本扩张、稀释股东权益,一定程度上损坏中小股东权益。

近年来,上市券商陆续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补血”,再融资规模大幅扩容,其中不乏百亿级“大单”。

整体来看,仅2022年就有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4家券商完成配股,在A股合计募资约521.6亿元;另有国金证券、长城证券、华创阳安(华创证券母公司)3家实施定向增发,合计募资164.6亿元;银河证券、浙商证券完成可转债发行,合计规模为148亿元。

其中,2022年单笔最大再融资计划为中信证券完成的“A+H”配股募资,其中A股募集资金净额为223.18亿元,H股募集资金净额折合为48.38亿元,合计募集资金271.56亿元。

另外,同样属于上市券商“第一梯队”的中金公司也在2022年10月推出“A+H”配股发行预案,拟“10配3”募资不超过270亿元。中原证券、国联证券、国海证券、财达证券、华鑫股份、锦龙股份等多家公司的再融资方案亦在推进当中。而从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上来看,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及投资交易业务、子公司投入等方向频繁出现,证券业务进一步向重资产转型。

巨额融资背后的行业转型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指出,随着证券行业竞争加剧,经纪业务佣金率大幅下降,轻资本业务牌照红利减少,券商积极发力资本中介类业务。业务创新和机构业务需求大幅增长,以两融、衍生品、直投跟投等资本金推动型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上市券商资金型业务收入占比自2013年的35%提升至2021年的46%,重资本业务的快速发展驱动商再融资需求增加。

与此同时,券商面临多重风控指标监管,资本金补充需求较大。证券行业面临杠杆率、流动性和集中度三重风控监管体系,股权融资是补充净资本、缓解流动性等指标压力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券商场外衍生品等占表型业务快速发展,带来增量利润和高ROE的同时,也催生了头部券商的再融资需求。

以典型的客需型业务——场外衍生品为例,头部券商在该业务领域的开拓更为明显。数据显示,华泰证券2021年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存量合约数量为8615笔,同比提升159.96%;2022年上半年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存量合约数量为9989笔,同比提升106%。该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券商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月3日,证监会通过答记者问表示,关注有关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证监会指出,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要统筹平衡,审慎决策,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要求上市券商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究竟市场化的融资方式能否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还需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