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场寒冬,私募面临生存考验,大私募也倍受煎熬,反而是一些小型私募获取了不错的收益。小私募脱颖而出,在不少基金研究人士看来,主要是因为操作灵活、策略激进。
但成也激进,败也激进,2018的黑马是否能够打破私募的“冠军魔咒”?
熊市赢家多为小私募 “冠军魔咒”能否破解?
纵观2018年居于股票多头策略排行榜前列的私募基金,多具备规模小、成立时间不长等特点。
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认为,小私募业绩表现较好原因有几点,一是空仓避险,如1月底2月初的市场大跌,部分私募及时砍仓。二是股票仓位较低。年初市场情绪比较乐观,在波动加大后,部分私募采取保守策略,操作谨慎,跌幅有限。此外,还有些产品相机抉择的频率较高,在市场快速下行时反应迅速。三是重仓股阶段性大幅上涨,这类私募多较为激进。四是综合运用各类投资工具,多策略并举,比如有产品做大类资产配置,有的采取择时对冲策略。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也认为,绩优的小规模私募在仓位调整方面具有优势,主要采取的策略是短线操作,可以较好地把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将这些“黑马”业绩归因于激进的操作策略。规模小的私募可以提高杠杆率,投资小市值股票,集中持股,也可以通过事件驱动等较激进的方式博取高收益。而规模大的私募较少涉及这类隐含较高风险的投资模式。
尽管在2018年斩获颇多,但这些小私募的业绩能否持续仍是一个问题。私募“黑马”年年有,但是能持续的却十分鲜见。上述高级分析师直言,通过激进模式获取的业绩持续性较差。
曾令华表示,私募“冠军魔咒”一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团队欠稳定。同时,成也激进,败也激进,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业绩往往剑走偏锋,组合的兼容性比较差。一旦市场风格和逻辑生变,很容易从“先头”部队变成“殿后”部队。此外,这类私募规模小,占比较大的投资者的赎回动作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从而影响业绩表现。
刘有华认为,冠军魔咒一直无法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风格变化太快,能够连续多次把握市场风格变化的难度非常大。而且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有上万只,要长期保持领先非常难。
选择波动大的私募“黑马” 还是稳健的老牌私募?
相比小私募的熊市逆袭,不少百亿私募去年表现则不尽人意。投资者是选择去年的“黑马”小私募,还是一时受挫的白马私募?
刘有华认为,大私募业绩比较难以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主要的配置方向在大盘股,且持股周期较长。一旦市场大幅下跌,产品比较被动。在收益率排名方面很难有所表现。
曾令华表示,大私募业绩难以突出是事实,但是部分大私募相对于他们的规模来说,表现已经相当不错,相对沪深300取得了超额收益。大私募业绩难突出还与其策略有关。去年市场风格转换,白马股受伤,不少大私募一贯保持较高仓位。去年10月份之后,创业板反弹,而大私募因为体量较大,调仓不便,也没能从中受益。还有些大私募以趋势投资为主,规模变大后不利于策略的执行,错失了年初金融、地产、医药等板块的上涨,之后又进入了各板块轮番下跌的过程。
尽管部分大私募熊市中业绩不佳,但上述高级分析师仍然认为大私募的产品更具稳定性,这些机构在人员配备、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更大,分工精细,持仓更加倾向分散化。在选择私募产品时,该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首先要确定自己属于激进类型还是稳健类型。激进型投资者可以参与波动大的小私募,但需要具备风险识别能力,这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要求并不低。
刘有华建议,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小私募,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更适合选择比较稳健的大私募。如果选择小私募,则一定要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即私募跑路的可能性,最好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尽调报告。其次要选择风控能力较好的产品,历史最大回撤不要超过20%。此外,还要确定管理人旗下有没有发生产品跌破止损线而清盘的情况。
曾令华建议选择小私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私募生存线问题,规模太小的私募不建议投资者参与;二是机构客户占比较高的产品,大资金如果赎回可能客观影响个人投资者利益;三是策略清晰;四是过往业绩较好;五是和私募保持有效沟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资管行业说到底是代客理财,基金经理要能够公平对待所有产品、所有投资者。”曾令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