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向好,私募产品销售也渐有起色。在回暖过程中,私募不忘寻求渠道上的突破,不过收效尚不明显。
量化产品最好卖 投资者看重长期业绩
磐耀资产董事长辜若飞表示,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慢慢恢复。今年产品募集比去年容易一些,规模增长也刷新了过去几年的记录。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告诉记者,今年的私募产品销量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由于私募策略越来越丰富,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过去流向房市、P2P的部分资金开始流向股市。“今年量化产品最受欢迎,主要是投资者更加成熟,趋向于配置回撤可控的产品,而量化对冲相对稳定的收益正好适合他们的需求。”
一位绩优量化机构的销售人员透露,今年他们的产品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他认为销售情况较好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去年市场下跌较多,而量化投资表现较好,为今年的量化大年打下了基础;二是固收类产品打破刚兑,回撤较小的量化产品成为替代;三是券商、第三方机构都在力推量化产品。
沪上某小型私募市场总监也表示,量化对冲在去年市场波动较大的环境下仍取得了正收益。股票多头产品分化较大,少数业绩好、品牌好、渠道把控能力强的大私募卖得较好、份额紧缺,一些中小型私募即使业绩不错,但募集情况仍不太理想。“总体来说,长期业绩稳健的私募更有机会。”
雪球私募相关人士表示,今年私募产品的销售比较平稳。客户的投资需求始终存在,关键是要找到信得过的产品。整体来看,与客户形成互信关系并且有一定业绩支持的产品比较好卖。在雪球平台上,一些成立时间较久、波动较小的私募产品规模都在稳步增长。
沪上某券商渠道人士也表示,“今年的私募产品,业绩越好,销售越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家看的不再是短期业绩,而是选择每年业绩都很稳定的私募产品。”
北京某中型股票私募市场总监表示,今年产品比去年好卖一些,因为市场具备了赚钱效应,但相比历史平均水平还是比较困难,主要是供给大于需求,而且来自公募基金的冲击也比较大。
也有股票私募表示销售形势不甚乐观。“今年私募业绩还可以,但客户情绪不高,仍处在解套止盈止损状态,渠道销量远不如2017年和2018年初。”北京某大型私募渠道总监说。
代销仍是主流 线上渠道创新鲜有尝试
私募的募资渠道包括代销和直销,目前代销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某百亿私募市场总监表示,整个市场代销和直销的比例大概是7:3。
前述北京中型私募市场总监告诉记者,私募直销占比较低,一般不超过20%,80%以上还是代销。“直销的管理费和业绩分成不需要分摊,其成本只有代销成本的一半。但代销可以覆盖更多、更广泛的合格投资者群体,依然是私募销售的首选。”
辜若飞表示,他们的直销和代销比例大约是各占一半,但更看重代销方式。“直销在初期很重要,但自己团队覆盖的客户群体有限,长期来看还是要依靠代销。”
前述绩优量化机构销售也称,虽然代销的筹备工作多、时间长,但代销的辐射范围广,也更重视代销。
前述沪上小型私募市场总监认为代销是最好的方式。私募没有太多直销资源,而代销能帮助私募较快地扩大规模。直销的成本主要是沟通成本,客户从陌生到熟悉再转化为客户,过程比较长;代销的成本是销售分成。“宁可成本高一点,也会去找大渠道,因为对私募来说,时间窗口很重要。”
对于一些三方平台创新线上渠道,比如私募直营店等,多数私募表示还在观望。上述百亿私募市场总监称,短期不太看好线上渠道,因为私募销售的适当性和安全性,高净值客户需要见面沟通。
前述北京中型私募市场总监表示,尚未尝试直营店模式。“财富管理行业的专业度、专注度、信任度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线上渠道刚刚兴起,相当长时间内应不会成为主流。”
前述北京大型私募渠道总监也认为,由于渠道、信息和产品的日趋同质化,线上渠道可能会占据一定比例,但线下渠道更能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独立建议,依然会保有主要份额。
前述沪上小型私募市场总监认为,线上渠道不一定适合所有私募,效果取决于风格和业绩。因为客户未必能分清策略、风格,特点鲜明、业绩突出的私募可能更适合线上销售。
有私募率先试水线上直营店等新模式,反馈较好。“直营店由自己的市场团队负责沟通和维护,他们对于公司情况的解答更加专业透彻,相较渠道有明显优势,不仅提高了客户转化率,还有一定的广告效应,相信这种模式会逐渐推广起来。”辜若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