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证指数公司举办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10月末,包括指数增强基金和ETF在内的开放型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已达1.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56%。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皮六一表示,指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则认为,养老金的配置需求将驱动指数化投资大发展。
指数基金发展需要播好“种子”
皮六一指出,今年以来,境内指数机构推出大湾区主题、央企创新驱动、国企“一带一路”、民企发展等指数,在引导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融结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指数基金也承担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
钟蓉萨表示,推动养老金入市和FOF的发展离不开资产配置,而指数是战略配置的考核基准,指数基金是重要的底层配置工具,养老金的配置需求将驱动指数化投资大发展。
对于未来的指数基金发展,钟蓉萨认为,首先要播好“种子”。这个“种子”既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指数,也包括具有流动性的指数基金产品和ETF。随着养老目标基金和FOF的发展,一些迷你基金的规模有了很快的增长,ETF的“种子”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希望大家能珍惜每粒“种子”,虽然每只ETF产品的维护成本都比较高,但不要轻易就放弃这类产品。
她表示,证监会推出了投顾试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达,指数化投资产品透明、简单、成本低、高效的特点与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很契合,为未来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基于账户做资产配置打下基础。希望未来产品提供方能做好产品,投资顾问能做好买方代理,一同为投资者做好资产配置。
国内指数产品规模已达1.17万亿元
会上,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介绍,截至10月底,国内指数型产品规模达到1.17万亿元,比2018年底增加了4200亿元,增幅超过56%;明星产品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市场超过百亿的指数产品有23只;机构布局积极踊跃,旗下指数型产品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公司有25家,有2家超过千亿规模。
陆素源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国内指数化投资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资管新规监管细则落地,激发了标准化、低成本配置的需求;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比例逐步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增加A股配置、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公募机构权益类产品大力发展等,优化了投资者结构,强化了公募产品工具化趋势,为指数型产品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金融科技、智能投顾等平台的崛起已成为海外ETF等产品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内市场也已开始公募投顾试点工作,有望将短期交易性资金逐步转化为长期配置性力量,为国内指数化投资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此外,会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提出了他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看法。姜超认为,中国具备较强的体制优势,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市场效率,同时也没有放弃对经济的有效干预,二者结合可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在他看来,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受益于人口红利、城镇化和全球化等三大动力,经济也体现为数量上的高增长。未来在工程师红利、城市化以及深化改革开放三大新增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一定是中国未来财富创造的主要市场。”姜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