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董事长刘郎因达法定年龄退休,新任陈晓升为董事长。任职日期为2021年7月1日。
在加盟申万菱信基金之前,陈晓升曾经执掌申万研究所15个年头,被誉为证券研究界“黄埔军校”校长。此次接手申万菱信董事长一职,也被外界期许能够在多个维度赋能公司未来的发展。
加盟申万菱信基金 重塑公司投研体系
在陈晓升过往的职业生涯中,曾掌舵申万研究所15个年头,在此期间,陈晓升把申万研究所打造成证券研究界的“黄埔军校”。陈晓升表示,券商研究涉及宏观、行业、公司,同时也涵盖股票、债券,有时会出现一个团队一套制度,不同领域各自为王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些领域互相之间是具有关联的,那就需要构建一个研究体系、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申万研究所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据陈晓升介绍,在他的主导下,申万研究所创立了以“一表两会”为特征的证券研究体系,“一表指的是‘关键假设表’,涵盖所有影响市场的关键指标;两会指的是研究主管例会和分析师的观点交流会,这个制度沿用至今,对于申万研究所成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带着打造申万研究所证券研究界“黄埔军校”的成果和经验,陈晓升这次担任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也希望能够再重塑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
陈晓升在采访中提到,不久前贝莱德获得证监会批准其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未来贝莱德将与内地公募基金同台竞争。“阿拉丁系统承载着贝莱德对于投资的理解,可以说阿拉丁系统是贝莱德的基石。申万菱信基金也要有这样的基石,那就是打造申万菱信自己的投研体系。”
作为基金公司的根本,如何打造投研体系尤其重要。“我希望能够把我过去十多年对于投资研究的理解,引入资产管理机构。”陈晓升表示,“我觉得基金公司需要打造共同的投资管理平台,有一套共同的方法体系和语言体系,这样的话,团队内部的交流才能做到高效,研究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三者之间才能互相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
“从实践角度出发形成投资管理体系,这是首当其冲要做的。如果连这个体系都没有,智能投资,智能投顾这些东西就是空中楼阁了。”在陈晓升看来,基金公司的业绩固然重要,关键是业绩从哪里来?对此,他打了个比方,“我觉得业绩不是考核出来的,也不是拿鞭子抽出来的,我觉得业绩是长出来的。它像一棵树一样,如果说你的基金产品具有生命力,你给予它阳光、雨露和一定的养分,它就长起来了。”
建体系,出业绩,然后才能增强客户的信任感。这是陈晓升多年投研经历的感悟,“客户的信任来自于你的产品给他带来的业绩,但归根结底产品和业绩来自于底层的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去构造投资管理体系,可能是我最想做的事。”
卖方是猜未来的牌 买方是算手里的牌
谈到对当前的资管市场和基金行业的理解,陈晓升表示,此前政府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国内大循环方面提出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在国内大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资本市场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在陈晓升看来,资本市场恰恰就是在构造从消费到投资,从投资到研发,从研发到生产这样的循环过程。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任务就是,把钱给到那些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我觉得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其实就在扮演这么一个角色。”陈晓升表示。
而在此过程中,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一份内部撰文中提到,如果说卖方是猜未来的牌,那买方就是算手里的牌。“卖方研究在资本市场里的天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卖方到买方,就需要学会如何计算手里的牌。也就是买方应该如何构建组合?如何计算组合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如何权衡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基金经理手里的牌和整个机构手里的牌?”
对此,陈晓升提出要有“三张关键假设表”,分别是公司研究关键假设表、总量研究关键假设表、组合管理关键假设表。据陈晓升介绍,“第一张表是公司研究的关键假设表,这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间、研究和投资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第二张表是总量研究的关键假设表,主要涵盖宏观经济、策略、金融指标,以加深整个投研团队对宏观金融市场的总体理解和相互交流。”如果说上述两张表构建了研究和投资之间的交流平台,那么第三张表组合管理关键假设表则搭建了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的互动平台。
陈晓升在采访中还提到了“机构理性”,“每个基金经理的组合构建很难摆脱个人的情绪,很难摆脱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与恐惧,包括佛学讲的贪嗔痴。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的内部控制,通过相互制约,通过制度流程形成不同于个体的一种理性,可以称之为机构理性。”陈晓升强调,要通过机构理性来管理组合的风险,包括组合的估值水平、风险收益比、极端风险暴露,也要计算组合的主要绩效表现暴露在哪些基本面关键假设指标,和研究团队的日常研究重点要紧密挂钩;还要通过风险管理部门从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向前端延伸,更多关注公司管理组合的风险暴露,尤其是极端风险暴露的管控。业绩的好坏,包括回撤,理论上取决于对于一些极端风险有效管控的结果。
实现“研究至善”愿景 达成“长期致胜”使命
对于申万菱信基金的未来战略,陈晓升提出了“研究至善”的愿景,以及“长期致胜”的使命。
陈晓升提出,研究做到极致就是“研究至善”,而人才是实现“研究至善”的基础,陈晓升在采访中表示,在他来到申万菱信基金之前,周小波、付娟、刘敦等原来申万研究的优秀分析师已经回归申万菱信基金,最近又有在大型保险机构从事资产配置六年的杨绍华回归扛鼎总量研究和日常研究管理。同时,现有团队中固收的唐俊杰是一位有着长期经验的研究型思考者,新引进量化投资的孙晨进又是在量化研究领域体系非常完整的一位优秀选手,加上优秀的保险固收投资高手沈科加盟,风险管理团队的葛诚亮率领一支年轻的金融工程出身的团队个个摩拳擦掌。“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型投资管理团队已经成型。”
陈晓升指出,研究至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不能止步于所谓的目标导向,要重构申万菱信的投研体系,要把我们对投资本质的理解和关于预期差的研究方法,转化成一个从买方需要出发的研究、投资、风控一体化的体系。“有这样的团队基础,把申万菱信打造成研究优秀的基金公司是有条件的。而且我们也有共同的愿景,就是都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体系建好,实现研究至善。”
同时,陈晓升表示,“我觉得一家基金公司对内是经营人才,对外是经营信任,并且是赢得客户长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长期的品牌建设,是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之后的信任,更是一家基金公司内在文化的长期积累。这就是我们‘长期致胜’的使命。”在他看来,所谓长期致胜是一种长期主义,“即使短期很难帮客户挣到钱,但长期你一定要帮客户挣钱。”陈晓升指出,“从机构理性出发,需要我们能更多地从投资理念、产品设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引导长期投资,贯彻长期主义,考核长期导向。”
陈晓升贯彻的信念是,要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回想我从业多年的经历中,做对的事情基本都不是基于短期利益,而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所以我认为要把申万菱信基金的工作重心放在做长期正确的事情上,比如长期的、战略性的建立产品布局和规划。所以我觉得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就是我们‘研究至善、长期致胜’愿景和使命的执行和落实。”
开发“美好生活”、“新理财”系列产品
基金公司关键比的还是产品,从产品布局和规划的角度出发,陈晓升提出要投资“美好生活”,以及发展更贴近投资者理财需求的产品。
陈晓升此前在内部撰文中写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投资机构要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机遇,就要投资“美好生活”!
至于如何投资美好生活,陈晓升提出“智能化、低碳化、品质化”三方面内容。“首先,智能化是接下来科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用智能化的方式去改造中国的制造业,驱动企业内在升级智能化技术。从投资的角度,就要求我们找到那些智能化进程中的优质企业。第二个方向是低碳化,对于碳中和、碳达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前相关讲话中也谈到推动支持金融机构绿色转型以及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第三个方向是品质化,怎样才能让生活更有品质?”据陈晓升介绍,未来申万菱信会更多开发“美好生活”的各类产品,包括主动权益产品、量化投资产品、被动指数产品、QDII产品、FOF产品、另类投资产品等,来把握未来10年的增长内在的动力。
同时,陈晓升也强调,需要有更多更加贴合老百姓需求的新型固收类理财产品。“资管新规后整个理财市场发生变迁,尤其是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向货币型基金靠拢,这就需要有新的产品能够承接这一部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陈晓升介绍,“我们在研发滚动持有的短债产品,也会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固收+产品、转债相关产品、量化对冲中性产品、债券ETF产品、FOF产品、另类投资产品。”陈晓升把这些适应老百姓理财需求的产品统称为“新理财”系列产品。“这样一个‘新理财’系列,可以和广大的银行客户建立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在这方面基金公司大有可为。”
最后,陈晓升表示,“但凡一家卓越的企业,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有独到的核心竞争力,并在这个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任正非说‘撕开一个口子,千军万马压过去’,我觉得对于申万菱信基金来说,投研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口子’。在构建投研体系上不断的加以优化,反复提升,把研究至善做到位,公司就有望得到长足的发展。”
2021-07-02 21: 13
2021-07-02 17: 32
2021-07-02 12: 26
2021-07-02 11: 05
2021-07-02 10: 31
2021-07-02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