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历史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基金行业延续大发展的一年。在2019年、2020年基金赚钱效应下,2021年一开年,权益类基金就迎来史无前例的热销,绩优基金经理出圈儿,成为全民追捧的明星。然而,牛年春节后消费、医药板块的暴跌,终结了“顶流”基金经理的神话,基民在基金配置上逐渐回归理性。
在2021年基金大热的同时,监管层及时出手,严禁基金投教宣传娱乐化;定期发布基金保有量规模前100强榜单,引导基金代销机构做好持续营销;在首批基金投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及时推出第二批基金投顾名单,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扩容至60家左右,投顾业务管理规模持续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基金业紧扣“高质量”主线,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监管层密集发布各项举措,不断建章立制,立足于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和长期投资,进一步完善了基金行业生态,促进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在产品创新方面,去年5月,双创50ETF横空出世,投资者可以一键布局科创板与创业板龙头股;首批公募REITs基金正式获批和发行,迎来300多亿资金的追捧;非FOF普通基金将公募基金纳入投资范围,万亿体量的“固收+”市场有了“新玩法”;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首批北交所基金获批并发行,北交所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正式面市,投资者布局低波动、高流动性的低风险理财工具又添新选择;继首批FOF-LOF和首批ETF-FOF后,国内首批QDII-FOF-LOF出炉,为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提供新工具;首批增强型ETF获批和发行,股票ETF创新进入“深水区”;双碳目标掀起投资热,公募积极布局“碳中和”主题基金;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推出,投资者一键布局A股行业龙头出现更加便捷的工具,更好布局A股国际化的大时代。
然而,在基金业大发展和2021年A股的极致化行情中,部分基金出现风格漂移,“抱团”买入新能源龙头股;针对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教育“双减”政策等让互联网平台型公司、教育板块跌幅居前,部分重仓基金亏损惨重;在基金发行由热转冷中,少数基金投教宣传过于娱乐化,部分基金为“消化批文”成立后快速清盘;基金投资短期化,为短期业绩出现投资行为的“扭曲”;一些代销机构推荐短期排名较高的基金,导致基民“高位接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暴露了基金业仍然存在的行业痼疾,仍需要一代代的基金人用智慧和勇气,坚守行业发展的初心,呵护投资者的信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25.56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近四年规模依次为2.18万亿元、3.19万亿元、6.42万亿元、8.63万亿元,四年增长了近3倍;近三年权益类基金新增规模分别为1万亿元、3.23万亿元、2.21万亿元,规模增量显著。
在权益类基金连续三年新增规模破万亿、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元的大时代,公募基金真正成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基金管理人也承载了普通老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一份份期待和责任。中国基金业更应该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不辜负亿万家庭的重托,下大力气为投资者做好资产管理服务,打造更好的长期投资业绩和持有体验,让基金行业在大发展后,继续夯实、巩固和提高,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辞别基金业大发展的牛年,虎年的中国基金业站上25万亿元规模的新起点。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条件逐步具备;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正迈出重要步伐;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高,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专业机构投资力量持续壮大,市场资金结构、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生态持续优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国际监管合作取得新进展。
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将在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树立标杆,不断在新阶段取得新成效;作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公募基金还将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再建新功,继续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2022-02-07 18: 00
2022-02-05 12: 30
2022-02-05 16: 50
2022-02-04 21: 30
2022-02-03 18: 30
2022-02-01 0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