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中10倍基?五大"高手"解密选基秘籍,一年"约"百次,大佬离职咋应对…

2022-05-23 08:15

在察颜观色这件事上,没有一位基金经理能逃得出FOF基金高手的眼睛。

在A股市场逐步走出冰点,基金发行走上右侧,又到了挑基金、买基金的底部时刻!股票多了有基金帮忙,基金多了FOF来指路,截至目前基金产品数量高达9500只,在选基堪比选股乃至出现买基金变成“拆盲盒”的当下,帮投资者选基的FOF逐步成为市场的热门品种,那么选基金的核心到底是选什么?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经理的核心能力圈、擅长的行业成为选基的核心关键,本期《星基金》推出FOF基金特别报道,特邀采访全市场五位擅长选基选人的明星FOF高手,为投资者解密选基过程“阅人无数”、“察颜观色”的核心细节。

采访对象: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FOF基金经理 杨喆

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FOF基金经理 高莺

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FOF基金经理 许利明

长城基金FOF基金经理 蔡旻

国君资管FOF基金经理 高琛

公募大佬离职,“重仓基”是留是卖?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最近有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了,他管理的基金是你的重仓基,你怎么看这件事?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重仓基出现基金经理离职,我们一定会做一个重新的调查过程。一般情况,我们重仓基的基金经理跟踪得都比较紧密,不太会出现基金经理突然离职,事先完全没有任何消息,一般情况下事先都会有所察觉,也会根据预判做一些仓位调整。

比如开始出现两个基金经理同时挂名一只产品,或者一只基金产品已经有两位基金经理了,又突然宣布加一个人进来,我就会对这个基金做一个阶段的观察。同时结合市场的风格,不是因为换一个基金经理,我就一定要把它卖掉,而是观察他的继任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否跟我个人的判断,包括继任者跟市场当下的风格的匹配度,是否一致,可能会出现一些变换。通常情况下,我们和业内保持很好的信息沟通,因为我们有很多同行,朋友圈也很大。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对基金经理稳定性的信息关注度高吗,基金经理离职因素是否会影响操作?

广发基金杨喆:我们对重点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会保持密切的关注和跟踪,如果基金经理发生离职或变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结合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目标、公司团队配合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对基金风格和业绩延续性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会及时对基金进行调优替换,以确保FOF层面的投资目标和策略不发生偏离。

重点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会保持密切的关注和跟踪,如果基金经理发生离职或变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结合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目标、公司团队配合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对基金风格和业绩延续性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会及时对基金进行调优替换,以确保FOF层面的投资目标和策略不发生偏离。

长城基金蔡旻:优秀且符合要求的基金经理是比较稀缺的。如果偏好投资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更是重要的考察变量。基金经理的相关信息,特别是离职变动或者其他稳定性指标,我也将此因素作为关注的核心信息。

一年“约”百次,调研基金经理关注言行一致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作为FOF基金经理,你是如何调研基金经理的,一年约多少次?

广发基金杨喆:我们对基金的调研,既包括基金层面,也包括基金经理、投研团队和基金公司层面,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深度研究来判断基金的风格、业绩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超额收益的来源、回撤控制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而辅助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我们每周都会开展调研,全年调研数量几百次,现场和在线都有。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线上会议比较多。在现场和在线交流之后,团队内部会对调研视频音频、研究员调研纪要进行讨论和研究。

华夏基金许利明:凡是业绩长期稳定优秀的基金经理,对投资的理解与认识必有独到之处,我调研基金经理是希望了解对方投资框架的完整性,也力争了解投资框架的演化路径。当然,我也需要对基金经理的风格特征进行核实。在调研之前,我一般会通过基金公开披露信息来判定一名基金经理的风格特征。调研的目的,只是对这些判定做再次核实。

做为FOF经理,调研基金经理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每年调研的基金经理大约100位左右。这里面有前期已经调研过的,也有新增基金经理。如果有机会对同一基金经理做多次调研,我会对比不同次调研中他们说法的变化,来全面了解基金经理。

国君资管高琛:随着FOF产品近两年的发展,基金调研工作也比之前更加的顺畅,更多的基金公司也开始重视基金经理和FOF机构之间的交流,并逐步标准化、公开化这一流程,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去全面了解基金经理。我们在过去一年中重点记录的调研有200多场次,覆盖约70位重点关注的权益、固收类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你比较看重基金经理的哪些特点,对基金经理风格、历史业绩怎么评价?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我当初买某只基金是因为它的基金经理具有某些核心能力,比如,我们知道有不少基金经理在选股这方面有自己的能力圈,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在某些行业或者某些风格上会有非常优势的领先能力。如果这位基金经理背离了我当初选择他的核心逻辑,背离他比较擅长的核心能力圈,我会对他管理的基金进行一些调整。当然,未必背离他的核心能力圈就是一件坏事,因为我有我自己配置的道理。如果他的投资操作开始变得和别的基金经理风格趋同,能力圈趋同,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在在这一类型的基金经理上买太多,我可能会在平台会减少一些操作,我会比较在意这些。

国君资管高琛:我比较看重基金经理的是否有完善成熟的投资框架,是否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并且是否有能力去真正实现其投资规划,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从FOF投资的角度,希望所挑选的基金经理是优秀的,业绩是稳定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视角相对独立于主流观点,则可以为组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对基金经理历史业绩的评价,会进行定量的业绩评定及归因分析,也会通过访谈的形式请基金经理自身去回顾过去投资操作的得失。

长城基金蔡旻:基金历史业绩是重要的考察项,但更看重的是业绩背后所依赖的长期投资方法论,看投资策略是否自洽、稳定,清晰可懂,对方法论的执行程度以及基金经理在市场周期高点和低点的自律程度,是否言行一致。

年龄涉及选股敏感度,选基也看年龄?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年轻的基金经理,与年龄比较大的基金经理,有选择上的偏好吗?

广发基金杨喆:我没有这方面的偏好。我们在进行基金研究时,会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对产品业绩和投资习惯的影响。在组合配置时,我们会把这些分析结果作为其中一个参考因素。

实践经验和市场阅历对于投资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资深的基金经理对组合的风控意识会更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经验也更丰富。但是,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很多的年轻基金经理,也同样优秀和勤奋,且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更高,大家会呈现出不太一样的特点。

平安基金高莺:有人喜欢投资中生代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非常长的基金经理,或者是资金管理规模非常庞大的老将,可能从我的偏好来看,可能不太符合我的偏好,这种类型的基金经理在我得持仓中占比不多。

特别年轻的基金经理,同样在我得持仓中占比不高,但不排除在某段时间我多买一些,因为这一类年轻的基金经理,对新事物比较了解比较敏感,往往是符合某个阶段短期风格、带有鲜明行业特色,但很难把这些基金经理作为我的核心仓位,不过,很多年轻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弹性可能会非常大,随着他们的逐步成长,配置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国君资管高琛:在年龄上没有偏好,但从目前筛选体系上来看,希望基金经理有更长时间段的可观测业绩,那么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基金经理会更占优势。近年涌现出的优秀基金经理也逐步年轻化,在新兴成长领域的投资会更加擅长,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一现象。在具体的投资中,我们会根据基金经理业绩情况和组合配置需要去规划选择,并不会把年龄作为一个考量的因素。

长城基金蔡旻:相比年轻基金经理,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其投资方法论得到过市场的检验,其投资心态也会更成熟稳定,因此我们更偏好那些拥有较长可验证历史的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后业绩变好,买不买?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有些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后业绩变好了,比如说一只传媒基金最后做成新能源基金,对此类基金的业绩如何进行评价,FOF会买这种类型的基金吗?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把它剪掉,没有必要配它,无论它的业绩怎么样,不符合我投资它的初衷。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选择一只需要从A行业主题切换到B行业主题的基金,我自己也可以在正宗的B行业主题基金中找到合适的基金。

华夏基金许利明:具有稳定可辨识风格特征的基金经理为FOF资产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但也有一部分基金经理,风格特征变化缺乏规律性、前瞻性和逻辑性。我把这类不可预知的风格变化称为风格漂移。它是基金经理投资框架不完整,投资理念不成熟的表现。他会给FOF层面的风格选择与配置增加难度,从而影响投资业绩。因此,我在构建FOF组合时会尽量避开。即便他们短期业绩比较好,我也不认为这种业绩具有可持续性。

长城基金蔡旻:对于主动型基金,我们看重的还是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成熟度、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自律性以及市场极端行情时言行一致的可信度。不管业绩如何,风格漂移在我们看来都是对上述指标的削弱,而且风格漂移会降低对基金经理操作的可预期性,对组合投资思路的执行造成扰动。

国君资管高琛:如果FOF所重仓的基金发生风格漂移,对于FOF管理人来说,大概率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情,过多配置这类基金会造成很难对组合布局进行估测,那也就意味着对组合失去掌控;并且在评价该基金优劣时,也通常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因为风格漂移一般会涉及基金经理自身不擅长的领域,即使有行业或风格beta性的贡献,个股选择的超额收益也通常较低。

但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不要过度定义“风格漂移”,需要给基金经理留下主动管理的空间。很多被标签为“消费”、“新能源”等等领域擅长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持仓其实也是多元化的,这个不能算是风格漂移,相反是投资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大量的调研下发现,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在背离自身擅长领域内选股,大多有其逻辑和原因:一是随着投研的深化是可以合理扩张到上下游领域去挖掘投资机会,或者类似商业模式下找到了行业外的应证案例;二是意识到了自身擅长领域内较大的行业性风险,寻求组合平衡优化。

谁是底仓谁是辅仓,如何给不同基金经理分配仓位?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现在基金市场开始回暖,谈下FOF产品目前整体上的选基策略,做好FOF投资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广发基金杨喆:到目前为止,今年市场相对适宜的是攻守兼备的选基策略:一方面,市场依然面临较多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需要精选一些防御性品种进行配置,增强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回调,各种利空因素逐步消除或者已经在市场中反应,当估值逐步回到合理或者低估的位置,可以适当配置一些进攻性品种,增强组合的收益弹性。

做好FOF投资的核心是要把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做好。这两点都不容易。在资产配置层面,基金经理通过配置股票、债券等多元资产,增强组合对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高组合抗风险能力和性价比。在基金选择上,需要通过优选基金增强收益,并以适当分散的配置降低波动,提升投资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作为FOF基金管理人,我们力争在资产配置和选好基金这两件事情上做到精益求精,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持有体验。

平安基金高莺:我们今年调研了许多基金经理,在3000点附近,非常多的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是充满乐观的,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虽然市场还在震荡,但今年的特点与去年会非常有所不同,那就是去年许多投资机会是行业性质的贝塔行情,许多行业各个公司的因为行业繁荣,股价是一荣俱荣、水涨船高,但是今年市场跌下来后,后面真正能跑出来的基金是那些具有阿尔法能力的,是观察哪些基金经理具有选个股的能力,今年是阿尔法的结构性行情,我今年会把更多的机会放在均衡型基金产品上,以均衡型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为主,辅助的仓位会买一些行业主题基金。

华夏基金许利明:我通过“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底层基金选择——风险管理与纠错”四个步骤构建FOF投资组合。“战略资产配置”是指,对大类资产的投资性价比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不同类别资产占组合整体资产比例的过程。“战术资产配置”是指,对不同风格、行业、板块和赛道资产进行评估,并向我认为有可能占优的风格倾斜的过程。“底层基金选择”是指,在具体的风格类别中,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FOF组合的过程。“风险管理和纠错”是指,对FOF组合的实际运行效果随时观察和反思,如有问题及时调整的过程。

长城基金蔡旻:在选基策略上,基于透明度、风格的一致性、投资的摩擦成本以及费率高低的考虑,我们总体还是偏好于指数型基金,特别是ETF。总体上的选基策略还是选择有较高壁垒、估值合理偏低以及当前市场关注低的行业基金。做好FOF投资和其他投资并没有不同:一方面是保证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就是在投资实践中保持耐心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