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11月19日,证监会副主任孙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优化退市标准,落实“零容忍”要求,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监管强退市之下,投资者如何防范风险?
10条干货来了
11月19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
1、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
注册制之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稳步提升。后续改革将继续坚持三个原则,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推动各方主体归位尽责,提升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
2、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
2019年以来,证监会将完善退市制度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近两年强制退市共25家,超过了2006年以来强制退市数量的总和。退市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解决存量上市公司问题。
3、退市注重持续经营能力
下一步将优化退市标准,把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总体思路是不单纯考察企业盈利性,而是同时注重持续经营能力。退市的指向性更符合注册制要求,亏损与否不是资本市场入口和出口的关注点,退市监管更关注“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能够得到及时出清。
4、畅通资本市场退出机制
下一步,证监会将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上市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盘活存量、出清不良资产,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新陈代谢。
5、坚持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双轮驱动”
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是真实披露信息、稳健合规经营的根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双轮驱动”,全面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用1-2年时间,一方面,督促公司和“关键少数”对照问题清单,认真自查、积极整改,强化公司治理底线要求;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相关规则体系,倡导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推动上市公司形成长效机制。
6、以“分类处置”政策为契机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
以“分类处置”政策为契机,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近两年,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的现象“死灰复燃”,影响着上市公司资产安全和市场诚信文化,必须严肃查处、守住“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这条底线。
7、打好质押风险化解攻坚战“下半场”
持续稳妥压降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继续按照“控增量、消存量”的原则,会同银保监、各级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监测,推进场内和场外一致性监管,畅通风险化解渠道,打好质押风险化解攻坚战的“下半场”。
8、“零容忍”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落实“零容忍”要求,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相关单位,用好用足法律规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好“行刑”衔接。
9、完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
完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形成立体追责体系,大幅提高相关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成本。
10、正研究修订股权激励办法
证监会现在正在研究修订股权激励办法。
退市名单有望扩容
为了和国际接轨,让A股形成有进有退的市场,管理层近几年几次修改并购重组、退市规则,就是为了遏制概念炒作,提倡价值投资,长线投资。
今年18股退市
严监管强退市之下,这两年退市股快速增加。据Wind统计,2020年又有18只股票退市。
3股跌破面值
受利空打击,11月19日,
随着A股新股发行加速,以及马太效应的加剧,除了财务退以外,面值退市逐渐取代业绩亏损,成为股票退市主角。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11月19日,除了
18只ST续亏
近两年,“商誉雷”、“业绩雷”仍是投资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11月19日,有18只ST公司预计2020年业绩亏损,2021年可能会拉响退市警报。
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
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要求。
中信证券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监管方针的指引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有望持续加速,上市公司质量有望迈上新台阶。基础制度的完善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预计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双循环格局实现。
近些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众多典型案例的曝光,也能在市场上产生一定的威慑效果。
分析师表示,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除了要进行顶格处罚外,更要有让违法犯罪者把牢底坐穿的勇气与决心。
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并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