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千块到500万!“股民”倪志兵:征战股海28载,日记见证A股30年
2020-11-27 09:15       朱凯

1992年12月,倪志兵以数千元资金首次入市,他用日记形式记录“股海”操作,迄今股市资金累积到近500万元。他写股海日记的习惯也坚持了二十多年,基本上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30年激荡历程。赏读倪志兵的“股海日记”,一定程度可以还原这个时代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变化。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上海对倪志兵进行了访谈。从他身上,我们很容易管窥中国股民群体那种略带敏感又复杂多变的共性特征,以及对股市的好奇、兴奋、失落、彷徨等几乎贯穿始终的情感轨迹。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倪志兵的经历和感悟,不仅浓缩在他的日记本里,也在不断影响着他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初次谋面的人,比如记者本人。

1992年“正式下股海”

据介绍,记者眼前的这些记录文字,曾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报纸上,部分也有出版成书。在倪志兵的股市日记“开篇”中,记者看到,1992年12月15日,在他就职的上海某市级机关单位,同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对他说:“有个证券公司来电,让你去领股票磁卡。”那时,倪志兵的心情竟然是“紧张”的,因为那个年代“办股票磁卡是防扩散的事情”。

日记中他写道——晚上我在家里,把压在写字台玻璃底下的马克思写给恩格斯信中的一段话反复读了两遍。马克思说:“假如我最近几天有钱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的交易所赚到许多钱,现在伦敦又到了可以靠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

在与记者面对面交流时,谈到这个当初激励他勇敢入市的“伟人谈话”,倪志兵仍是津津乐道。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股票市场开始萌芽,虽然报纸上对此有所宣传,但倪志兵最初是拒绝介入的。对此他一度认为“一个自觉的党员干部是不能去做股票的”。所以,第一次大规模的股票认购证发行,被他本能地拒绝了。

或许是革命导师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他,1992年倪志兵正式入市。这时,他的观念才有了根本改变,后来就办了股票交易帐户。因为对做股票一窍不通,他刚开始准备着输钱,但又觉得输要输个明白,应该留下买卖股票的记录。于是,从他买第一只股票开始,《股海日记》也随之诞生。

记者了解到,在多年后参加一次媒体主办的“我与资本市场征文”活动时,倪志兵写道——尽管我的《股海日记》是我个人在股市操作的记录,其实,字里行间也同时记录下了我国证券发展的历史。我买的第一只股票二纺机是在(上海)文化广场买的,而文化广场的股票临时委托柜台正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脚印”,她被股民们称为“散户小户交易的天地”。

对于刚刚开始记的《股海日记》,倪志兵认为“我更多看到的是自己对股市充满着的好奇,还有一份想赚钱的猴急,完全是一个不成熟股民的原生态。”

赚到“第一桶金”

记者在梳理倪志兵日记时发现,在进入股市的头一年,他买过的股票包括二纺机(今市北高新)、金杯汽车、异型钢管(今ST沪科)、氯碱化工、真空电子(今云赛智联)、原水股份(今城投控股)等,也参与购买了1993年上海第二批股票认购证。

有目共睹,从1990年首批上市的“老八股”到如今超过4000只股票,A股总市值从彼时23.82亿元增长到近80万亿元,投资者数量从(中登公司有记录以来)2005年初的7221.05万户发展到最新的17462.6万户(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国股票市场历经惊人巨变。

1993年10月4日倪志兵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股市的闹猛是在意料之中。节前,深圳宝安持有延中实业在外发行5%股票的消息,像是点燃了一枚爆竹的引线终于炸响。”

公开资料显示,当年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今方正科技)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这一事件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幕。

在股市摸爬滚打近1年的倪志兵,由于爱学习肯钻研,已经懂得如何把握市场个股机会,以及如何像马克思那样“靠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

他告诉记者,迄今对当时的一幕仍记忆犹新,1993年9月30日,他在证券交易大厅听到深圳宝安收购延中实业的事情,便急速回家,找出刊登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那一天的报纸,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关于这件事,他在日记中写“我把这一章节的条款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觉得宝安收购延中,延中股票必然引起紧俏”。随后他再次赶回证券公司,在9月30日收市前以15.6元买进300股延中实业股票。随后的交易日,他再度斥资大举买入1500股。

倪志兵对这件事印象深刻,他说,仅4个交易日,延中实业股价就涨到38元以上(现行股票涨跌停板制度从1996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他将持有的1800股悉数抛出,净赚38000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不啻于一笔巨款。

然而,对他来讲这还算不得是“第一桶金”。据介绍,2006年7月倪志兵以均价17元重仓买进G上港,这3万股合计51万元。用这么多资金买一只股票,在他做股票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随后2007年,倪志兵又陆续重仓参与S*ST华塑和万科A,最终获得丰厚回报,总计盈利约150万元。后来总结时,倪志兵将这三只股票的交易称为“三大战役”,这也帮他赚来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他在5900点时果断清仓出局,保住了这轮牛市的胜利成果。

倪志兵或许是那个年代率先冲进中国股市那部分人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操作习惯

倪志兵表示,《股海日记》中最具价值的是他对股市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成功操作的总结。尤其是关于2007年牛市“逃顶”,他在日记中写道:“是良好的操作习惯让我躲过了股灾”。对此他认为,所谓良好的操作习惯有两点,一是“拉肚子式清仓”,二是“一只股票赚了再买第二只”。他很看重自己这个做股票的经验 ,因此在《股海日记》摘录出版成书时,取名为《我是散户,我就这样赚钱》。

据广发证券上海漕溪北路营业部负责人介绍,倪志兵是他们这里第一个开通融资融券账户的客户。不过,据倪志兵自己介绍,他迄今为止只做过一笔两融操作。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既然是信用账户,就不应该要抵押担保。”此外加上操作不便利等一些其他原因,他便不再采用信用交易,而仍是只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交易。

虽然是一个散户,倪志兵对公司调研却比较看重。据回忆,韶钢松山是他第一家去现场调研的上市公司,为此还专门写了书信表述自己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见解。除此之外,他还调研过湖南天雁、爱康科技、宁波热电、吉林化纤、利源精制、精工钢构等上市公司。他认为,选股票就是“选董事长”,这需要对公司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搞调研出身的他深知,买股票“知之才能持之”。

关于技术分析,他给记者提示了三句话,一是“懂技术”。不懂技术分析就买股票,多少有点盲目;二是“不唯技术”。他坚信“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市场”,对此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三是“注重当下”。股市眼前怎样,是你必须清楚的,是你一切操作的基石。

倪志兵对一件事念念不忘。他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新华社一篇名为《惊人的跨越——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文章中,有整个段落用92个字提到了他。文章说“今年60岁的倪志兵早年在读《子夜》时知道了资本和股票,当时认为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如今,倪志兵成为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愿望,一是让自己的炒股资金增加,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记》。”倪志兵告诉记者,他自认为自己成了“新中国股民的代表”。

最后他对记者说,等股市资金到了1000万元,就出版这套全部日记。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太遥远。

相关推荐

从几千块到500万!“股民”倪志兵:征战股海28载,日记见证A股30年

2020-11-27

反垄断之风刮到基金业? 学者建议拆分15万亿美元资管三巨头!

2020-11-26

刚刚过会!年内第三家上市银行来了,资产规模近万亿!

2020-11-27

太疯狂!年底私募销售炸了,多家一口气募资50亿+,秒杀再现!

2020-11-25

网络文学鼻祖要来A股了!知名作家云集,韩寒、易中天都有持股

2020-11-26

相关推荐

新三板明确非原始取得股票免征个人所得税

2018-12-10

公募FOF基金经理把脉2019年大类资产配置:各类资产波动性上升 把握股债市场切换机遇

2018-12-17

长盛基金王宁:混沌初开

2018-12-10

国投瑞银基金孙文龙:快2021年了!来看看新生代绩优基金经理的选股秘笈

2020-11-26

8万多股民嗨了!国资溢价70%入主,这只A股复牌一字涨停!转债更暴涨30%,两次临停!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