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什么有人打死不愿卖掉烂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事:认知投资中常见的心理陷阱
2021-02-07 15:24       屈红燕

十五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老股民王太,她有一句话至今仍不断回响在我的耳边:当我特别想卖或者想买时,我就拼命拉住自己的手,给自己说“不”,因为直觉可能只是错觉,要管住自己的手。

是的,正如王太所说,每个人的身体里其实住着两个自己:一个是活跃的、急功近利的,一个是深沉的、富有远见的。在日常生活中,前一个自己时时在线,擅做主张,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替你做主,但时常会让你深陷各种麻烦中;后一个自己是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懒惰的,但它一旦启动,会帮你做出正确选择。

毫无疑问,认知投资中的心理陷阱,认清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两个系统,适时启动“自己2”来对抗“自己1”,是投资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损失厌恶陷阱,佛系投资者为何反而能赚大钱

为什么忘掉自己股票账户和密码的佛系投资人可以赚到大钱,而不断查看净值和股价行情的投资人却难以赚到长期的大钱?

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着“损失厌恶”心理,人们喜欢收益,但他们更加厌恶损失。损失造成的痛苦大于收益带来的快乐。比如,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可能是得到100元带来的快乐的两倍。从某一财富水平开始,随着损失不断增加,令人越来越心痛。随着财富的增加,你越来越不看重收益;但随着财富的减少,你会越来越看重损失。

如果你时刻关注每日波动,频繁的低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比同样频率低额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巴菲特也曾说过,杰出的投资者要有两种能力:一是识别公司的能力,一是把自己隔绝于市场的能力。过度关注市场的价格变动,就会成为价格走势的“牵线木偶”,令投资者忘了当初投资决策的出发点。

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查看一次股价走势足够了,刻意避免查看短期结果,除了可以使投资者心情更为愉快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决策和结果的品质,对坏消息的典型的短期反应就是加剧损失厌恶。如果你不知道每只股票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情况,就不会慌乱之下做出错误的卖出决策,才可以赚到长期的大钱。

锚定心理陷阱,锚应该设定在未来价值上

在纠偏投资时,为什么只有少数投资人有勇气以高于自己当初的卖出价格来买回所抛出的股票?

数十年前,自然学家康德拉﹒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是母鹅),对幼鹅起作用的因素对人类也同样适用,这就是“锚定”。“锚定”心理无处不在,在个股投资中,投资者往往想参照第一次看到该股的价格,或者原先的买入或者卖出价格来做投资。每个投资者其实都曾买到过牛股,但在错误卖出牛股后,有勇气以更高的价格反手买回者很少,只能坐看牛股一骑绝尘而去,这是因为他们难以突破自己心理上的锚,这个“锚”就是当初自己第一眼看到的价格。

但杰出投资者可以突破锚定的心理束缚。比如,有一位知名的价值投资者,他因为担忧系统性风险以220多元的价格卖出了贵州茅台,在确信系统性风险消除后,反手以260元的价格买回贵州茅台。

事实上,投资的“锚”不应该定在个股过去的价格之上,而是应该锚定在未来的价值之上,如果当前的个股价格远低于未来个股的价值,就应该此刻以现价重仓买入,而不是期望它回到自己的心理价格之下。

心理账户陷阱,让你轻易卖掉盈利股

为什么您会轻易卖掉盈利股,而打死也不愿意处置账户中的一堆烂股票?

尽管所有的股票都在同一股票账户中,但事实上,投资者会给每只股票设立一个单独心理账户,并设想每只心理账户关闭时都能盈利。卖掉盈利股,投资者会在这只股票的心理账户中记下一笔成功的投资,可以享受成功投资的乐趣。而对于亏损股来说;卖掉它会在心理账户中记录一笔失败的投资,投资者体验到痛苦,感觉到这是一种耻辱。因此,人们倾向于卖掉盈利股,而保留亏损股。心理学家还给这种偏好起了一个晦涩的名字——处置效应。

“截断亏损,让盈利奔跑。”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出售未来最无可能盈利的股票,而不是考虑它是盈利股还是亏损股。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将整个股票账户看作一个心理账户,而不是为每只股票设定单独的心理账户。投资者追求的是整个账户的盈利,而不是每只股票的盈利。

过度自信陷阱,让你陷入频繁短线交易

为什么您会频繁短线交易?为什么您会使用杠杆交易?

“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会高于平均水平。”这一心理学发现已得到证实,也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A股每天都有接近万亿元的成交,买卖双方都相信自己是对的,才能达成交易。不管是专业投资者还是业余投资者,都会固执地相信自己比市场做得更好。

近期段永平在雪球上给一位名为“乐趣”的网友留言中写道:“为什么要用margin(融资),为了多赚一点点么?其实就是闲得无聊手头又没现金了?10%的margin不算多,不太记得那个谁当年裸奔时用多少margin,他当时肯定也是觉得妥妥的。”

过度自信、虚假的掌控感都是投资者深陷短线交易和杠杆交易的诱因。总体来看,最积极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糟糕的结果,而交易最少的投资者却赢得了最高的收益。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冲个澡,什么都不做会比践行脑中出现的想法更好。当投资者感觉妥妥的时候,可能会有意外的黑天鹅来袭,杠杆失去控制,再大的基数乘以零仍然是零,全盘皆输。

“庄家的钱”陷阱,让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为什么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行情中,权证产品曾经风头一时无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也曾目睹多位权证弄潮者,用很少的资金赚到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收益,但这些钱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身边有个小伙伴在权证投资炙热时期,资金从十二万元左右一路暴增了200万元左右,当时的房价也不过每平米一万元,身边人都劝他落袋为安去买一套房,但他却执意不肯,最后资金量几乎回到了解放前。

“庄家的钱”效应正是快钱来去匆匆的重要原因。在赌场上,赢钱的人似乎并不把赢的钱当“钱”看。用赌徒常说的一句话:“用庄家的钱赌”。赌场上赢来的钱本来就是运气,但参与者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庄家的钱”效应,放大了风险偏好,经过多次的豪赌之后,运气耗尽,自然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快钱来临时,首先要想想是运气还是能力所致,如果自己是幸运的傻瓜,应赶紧落袋为安。

沉没成本,让你难以割舍亏损股

为什么你难以割舍亏损股?

如果钱已经花了,并且无法收回,那么这些钱就是沉没成本,意思是消失的成本。“覆水难收”、“既往不咎”等成语都是经济学家建议忽略沉没成本的一些表达。但是,这些建议并不容易遵从。

在股票投资上,华尔街有句格言:“让烂交易员放弃他的头寸,比叫他离婚还难。”当面临亏损时,人们往往缺乏“认赔了解”的行动来修改自己的离场,倾向于否认事实,亏损越多,投资者越难以割舍。

要避免沉没成本陷阱的方法是自问:如果手里没有这种股票或者基金,或者另外给你一笔钱,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投资决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卖出它。

机会成本,理解“持有=买入”

为什么持有就是买入,尽管有人茅台的建仓成本是200多元,但他能一路持有与建仓成本其实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与对公司未来的理解有关?

很多人难以理解“买入和持有”的关系。有很资深的私募大佬曾在贵州茅台1600元附近说起过自己的疑惑:老的资金在很低的成本持有贵州茅台,但如果有一笔新的资金,你还会在这个位置上买入贵州茅台吗?在他看来,持有并不等于买入,能够持有是因为建仓成本低浮盈够厚,而非未来贵州茅台依然有上涨空间。

机会成本是解开“持有=买入”疑惑的钥匙。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外一种收入。事实上,持有的成本是用机会成本来衡量的,如果当时贵州茅台的市场价为1600元的话,那么持有的公允成本也是1600元,持有和买入意味着相同的成本。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段永平的朋友群里,也曾就“买入=持有”掀起过讨论。段永平认为,理论上(忽略所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持有=买入或者买入=持有,其实不是一种观点,而是一个事实。

“我以前也为这个观点困惑过,直到有次跟老巴聊天时我问他,持有=买入吗,他说当然啊,这是一个fact啊!那之后我就突然觉得自己明白了。对你的苹果或茅台而言,不管你想买进、卖出或不动,和你已经持有多少,成本多少实际是无关的,是个独立的投资决策。”段永平说。

从天性的角度讲,认知的偏见无处不在,心理陷阱也非常复杂,并且互相作用。即使投资者有识别公司的能力,有估值能力,如果不能很好认识自己,管控自己的情绪,投资之路也不会顺利。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投资者最大的问题,甚至是他最大敌人,可能就是他自己。不过 ,如果经过后天环境的刻意学习,富有远见的自己有能力管住天性中的那个急躁的、短见的自己,为投资之路扫清重重障碍。

相关推荐

为什么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什么有人打死不愿卖掉烂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事:认知投资中常见的心理陷阱

2021-02-07

全球市场对美联储鲍威尔下周讲话有何期待?

2021-02-07

A股刚上市半年,又推定增预案!国联证券欲募65亿“补血”,大力发展自营信用业务

2021-02-07

挤爆了!盐田港货柜车排长龙,拥堵超20公里,工厂节前扎堆发货欧美

2021-02-07

果然“炒股不如买基金”!A股3500点,五年多零涨幅,基金却大赚85%,最牛张坤狂赚370%!最新5年期业绩最猛却是他

2021-02-07

相关推荐

超200亿!券商丰年迎来猛烈“坏账清洗”季

2021-02-07

美股本周涨幅创11月来最大,疲软非农这次为利好

2021-02-07

机构、股东争相买入这些业绩暴增股!历史新低股四大特征找到了,最惨股连遭13个跌停板,预亏金额超公司市值7倍

2021-02-07

高盛:万物上涨的时代,谁才是抗通胀资产?

2021-02-07

你上车了吗?互联网存款“死亡”后,“固收+”成主流,产品风险收益这样平衡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