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港股低估”成为市场主旋律,甚至有基金经理表示组合里不配点港股都out了,有无港股持仓成了今年基金经理决战的胜负手,2月24日(周三)港交所意外宣布上调印花税0.03个百分点打断了源源不断的南下资金。
2月24日午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我们充分考虑对证券市场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后,决定提交法案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
受此消息影响,港交所盘中一度跌超12%,创2015年来最大跌幅,收盘跌8.78%,成交207亿港币,创2015年7月新高。
恒生科技指数深跌5.1%,全市场仅仅公用事业类收红,其余普跌,南下资金尾盘净卖出超200亿元。
印花税突然上调改变了年初的“港股低估”观点吗?据中信证券统计,香港历次股票印花税调整均为下调,其中,1998年4月调整后四个月恒指下探44%后触底;而2001年9月调整后四个月恒指上行30%。市场从未遇到过香港上调印花税,所以对市场影响暂时也无从参考。
去年上半年国内基本面率先恢复带动上市公司盈利加快修复,叠加信用环境比较宽松,国内股票市场迎来了一轮不错的行情。但同期港股表现一般,这使得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一路上行,并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新高。
同一时期,国内机构抱团抗通胀以及先进制造业等优质标的,又推高了国内蓝筹股的市场估值,像是茅台、五粮液、三一重工这些标的的估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国内蓝筹股估值高企以及港股高性价比的共同推动下,国内资金开始加速布局港股。这一趋势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些许迹象,2020年第四季度国内公募基金持仓港股比例首次超过10%。而在2021年年初表现得则更为明显,1月份南向资金日均净买入超120亿人民币,其中1月1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22.7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相应的AH股溢价指数也开始回落。
除了低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港股将有大量的优质标的,大批的互联网科技、生物医药等新经济行业企业登陆港股。这将改变港股的整体生态,也是支持港股行情的核心动力。
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加上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发生后,美股对中概股的监管更加严格。因此,中概股正在掀起回归潮,而目的地直指香港。
受益于港交所2018年允许同股不同权新政,香港已是敞开大门。同时,港股也将给回归的中概股带来多种机遇:融资渠道的拓宽、重估市值、避免美股风险等。
中概股回归热潮一波比一波热闹。自2019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回港上市,而后中概股公司网易和京东于2020年6月、新东方于10月,相继登陆港交所。如今,港股市场正在迎来更多头部中概股的加入。
据统计,目前确认和传出将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可以列出一份很长的名单:包括百度、B站、好未来、携程网、中通快递、微博、华住、汽车之家、唯品会、万国数据、58同城、陌陌、前程无忧、欢聚时代、泰邦生物和新浪等。
回归的中概股也成为2020年港股新股市场最大的亮点。过去一年港股集资规模前五大新股中,三家为回流上市的中概股,分别为京东集团、网易和百胜中国。而2019年仅阿里巴巴一家,就占到港股全年融资总和的30%以上。
2018年港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允许上市公司采取同股不同权的VIE架构上市, 这些便利因素,再加上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存款、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中概股的回归带来了更多吸引力。
回归港股的企业基本都处在行业领先地位,也就是常说的赛道核心资产,美联储承诺不改变宽松货币环境,在全球放水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哪里的优质资产都是香饽饽,这次大跌是不是又让外资趁着便宜把核心资产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