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奋斗,全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胜。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上市公司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号召,认真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在突发疫情的冲击下,上市公司更是防疫与扶贫两手抓,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尽显责任担当。
数据显示,至少逾三成A股公司聚力扶贫攻坚,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等多种举措,精准施策,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此外,越来越多公司开始重视建好资本市场“扶贫账”,在定期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充分披露公司精准扶贫概要、扶贫工作具体成果、后续精准扶贫计划等。
上市公司扶贫有“账”可查
根据沪深交易所信息,2019年至少有1284家A股公司披露了扶贫信息。其中,2019年,沪市约690家公司披露了精准扶贫信息,涉及产业、就业、教育扶贫等多种形式;深市共有594家公司披露扶贫信息,占公司总数的26.84%,直接投入资金174.88亿元,物资折款2.11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金融业、制造业是上市公司扶贫的主要力量。并且,各公司充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精准施策。以深耕金融扶贫的银行上市公司为例,它们通过优惠利率贷款或债券投资等形式,为贫困企业项目提供支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例如,中国银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出台扶贫尽职免责指引、优化扶贫信贷审批、提升扶贫不良容忍等方式,积极推行金融扶贫各项工作;平安银行针对扶贫工作,创新开发了水电贷、养殖贷、种植贷、修路贷、扶贫债等产业帮扶模式,等等。
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6年9月,证监会印发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建立“绿色通道”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企业在首发上市、债券融资、新三板挂牌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沪深交易所于2018年5月发布扶贫专项公司债券相关问题解答,合理拓展扶贫债范围,支持注册地不在贫困地区的企业发行主要用于扶贫项目的扶贫专项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沪深交易所以信息披露为着力点,细化对上市公司扶贫信息披露的要求,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履行扶贫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半年报等定期报告中披露履行精准扶贫的情况。此外,根据Wind数据,1012家A股公司发布了独立的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在报告中披露扶贫信息。在资本市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良好氛围下,通过扶贫工作这一载体,上市公司积极打造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
产业扶贫成重要抓手
从扶贫模式看,上市公司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包括实施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等。其中,产业扶贫是上市公司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从上市公司扶贫信息披露来看,产业扶贫是扶贫资金投入量最大的脱贫举措,具体又涵盖了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类型,其间脱贫攻坚典型不断涌现。
农林业上市公司主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并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体系。
例如,新希望2019年投入资金26亿元,用于发展产业扶贫项目44个,帮助增收脱贫3300人。
东阿阿胶与全国各地养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形成了东阿县、敖汉旗、平川区、吴忠市、皮山县等多个地市的“养驴扶贫”模式,积极推动13省24县出台39个养驴红头文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养殖奖励、圈舍补贴、利润分红等方式,推动当地毛驴产业发展,极大调整了当地产业结构,带动养殖超过2.17万家,提供就业岗位4876个,养殖户收入提高20%以上。
防疫扶贫两手抓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各地扶贫工作较往年有了新变化,同时也给上市公司的扶贫工作带来了挑战。证券时报记者梳理A股2020年半年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在坚守防疫底线的同时,积极融入扶贫计划,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实现防疫与扶贫两手抓。
例如,去年上半年,三特索道作为此次疫情风暴眼的湖北本土企业,第一时间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全力支持政府防疫物资的输送。三特索道旗下项目多位于边远乡村,公司制定了“防疫+扶贫”方针,在项目所在乡村开展“疫情关爱阳光行动”,为周边的村民、社区筹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消毒防疫、关卡执勤等志愿活动,向地方防疫一线捐款捐物,保障各类人群的健康安全与生活补给。
部分上市公司还将防疫与扶贫工作统筹纳入公司的后续精准扶贫计划之中。如湖北广电在去年半年报中表示,结合疫情影响,开展走访调查。湖北作为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公司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对所帮扶对象开展走访调查,了解疫情不利影响带来的新问题,对驻村帮扶工作调整安排部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