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竟不敌长三角?城市金融格局大洗牌!北上深包揽前三,第四出人意料,发生了什么?
2021-03-01 23:08       刘鲜花

这是一个抱团的年代,不仅基金抱团投资龙头股,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的区域竞争,也日益展现抱团对垒之势。

随着产业的竞争上升为产业链的竞争,以及一二线中心城市对人口、企业的巨大引力遭遇土地等资源的约束,溢出效应彰显,城市与城市的单体PK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都市圈为主导的下半场,区域合作、互联互通成为共识。无论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还是金融支持层面,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呼之欲出的成渝“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抱团发展”,中国的地区竞争已呈现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集约效应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正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所在地。

2015年至今,国务院公开批复了11个城市群规划,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最为活跃。这三大城市群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但吸纳了超过23%的人口;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60%,总市值占比更超过65%。2019年,这三大城市群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23.7万亿和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44%。

由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与新财富共同编制发布的“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城市群竞争的新态势,也深度揭示了这三大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真正的金融实力。

三大城市群承包TOP10榜单

“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从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和资本市场活跃度四大维度选取了29个指标,综合评估内地31个省份、141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成果和潜力。

在31个省份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均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中,相比新财富2018、2019年制作的“中国区域金融力排行榜”,广东、北京、上海依然霸榜前三甲,金融实力处于具有绝对优势的第一梯队,但在次序上,北京超过上海,位于第二。江苏虽然排名次序未变,仍位于第四名,但金融竞争力总得分大幅提升,缩小了与北上广的差距。

在从141个城市中评选出的“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子榜单上,长三角有14个城市上榜,粤港澳大湾区有6个城市,京津冀有4个城市,三大城市群上榜的城市数量占比接近50%。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更有80%来自三大城市群,仅第8名成都和第10名重庆来自西南地区。北京、上海、深圳更位居三甲,坐稳金融中心地位,杭州则超过广州,跻身金融实力“第四城”。南京、苏州也均进入TOP10榜单,苏州还位列“新锐城市30强”榜单第一。“新锐城市30强”中,来自三大城市群的城市数量超过了60%(表1)。

图片

三大城市群实力超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极点,不仅得益于历史渊源,亦得益于其在区域协同规划下焕发活力。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群。继区内的南通、合肥两个城市相继官宣2020年GDP突破万亿元后,加之早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6市,长三角已有8个万亿GDP城市,在全国23座万亿GDP城市中占了近1/3的比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设想始于1982年,2018年11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区域的城市历史悠久,成熟度高,无论经济还是金融领域,均极具竞争力。同时,区域内的城市梯队分布较为合理,除上海这一超大城市外,还包含杭州、南京、苏州三个特大城市,以及宁波、无锡、合肥、南通等大中城市,构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和以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合肥等为中心的次级都市圈的多层级能量圈,城市间的辐射、承接、带动作用明显。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下,近年区内城市的发展明显提速,杭州、合肥等更成为极具话题度的新星。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前有香港、深圳、广州、佛山四个城市GDP总量超过万亿元。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落地,大湾区建设亦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大湾区城市集群优势明显,互补性强,香港金融、服务业发达,澳门服务业领先,珠三角9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之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珠三角与港澳合作,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内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成为大湾区建设的挑战。

京津冀地区目前拥有北京、天津两个GDP万亿级的核心城市。不过近年,天津的发展速度趋缓,2020年已被挤出中国GDP十强城市榜单,在“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榜单上,亦排名第九。相比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间的发展层级落差较大,除北京一个特大城市外,其余城市的实力较弱,区域间的协同和带动作用有待提高。

自2001年《京津冀城乡规划》出台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2015年6月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描绘了这一区域的蓝图。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下,北京功能定位发生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表2)。

图片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资源聚集地。那么,它们各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这三大城市群如何深度挖潜,夯筑金融实力,才能为经济发展加油添翼?我们且从金融竞争力、产业实力、新经济活力等角度拆解它们的不同站位。

金融实力PK:核心城市地位生变

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仍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且GDP总量首次历史性突破百万亿元,录得2.3%的增速。

三大城市群的龙头亦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在2020年城市GDP排行榜中,上海、北京、深圳依然稳定在前三;广州险胜重庆,守住第四;苏州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成为第六个GDP破2万亿元的城市;杭州超过武汉跃升至第八位,南京则首次跻身前十,天津掉出前十榜单。

与经济比拼一样,在金融实力的比拼上,龙头城市表现各异,有的稳守基本盘,亦有黑马突围而出,助力城市经济加速超车。

北京超越上海,深圳坐稳第三

在“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榜单上,北京、上海、深圳坐稳前三,这三大城市在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资本活跃度四大考核维度上,均位于前三,是中国的三大金融中心。不过在座次上,相比新财富过往排名,北京超越上海,跃居榜首。

从各维度来看,虽然北京的“经济竞争力”和“资本活跃度”不如上海,但“资本市场规模”和“金融机构实力”在上海之上。2019年,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逼近上海,占GDP的比重达到18.5%,金融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明显。2020年上半年,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1%,与纽约、伦敦等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相当。

同时,作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北京拥有的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超过700家,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国的45%。截至2020年底,北京拥有17家法人券商、26家公募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资产总额更是称冠全国。

金融是北京的支柱产业,北京也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北京在金融科技创新上极具优势。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据《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北京的金融科技指数排名全球第一,旧金山、纽约、上海、伦敦分别排名第二到第五。在金融科技领域,北京目前集聚了13家上市企业,60家融资未上市企业,数量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

北京在整体经济基础、金融产业基础、科技产业基础、城市科研等生态核心指标上均表现抢眼,尤其名校综合实力强劲,汇集了8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且“政产学研创投”的融合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其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

同时,北京也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从7大方面统筹协调资源,建立涵盖各个关键环节的综合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包括支持金融科技研发、产业化和重大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强化消费者教育与保护机制,建立重点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大力宣传北京金融科技品牌等;并明确将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底层技术的创新与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在北京金融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实力也在稳步提升。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2020年9月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8),上海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三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排名高于东京、香港和新加坡。

在新财富的榜单上,上海在经济竞争力和资本市场活跃度方面均位列第一。上海是我国金融市场门类最为完备的城市,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166.26亿元,增长8.4%,占GDP的比重达到18.5%,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7月25日上交所科创板开板以来,表现亮眼。2020年科创板IPO企业数量达145家,融资规模高达2226亿元,在各板块中排名第一。A股IPO融资规模前十大个股中,科创板占7家,成为较为火热的上市板块。

深圳金融实力全国第三的地位稳固,在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和资本活跃度方面均仅次于北京和上海。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金融业发展亦令人瞩目,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4%,与年均20.7%的GDP增速基本持平。2020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189.63亿元,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5.1%,在疫情之下亦实现了快速发展,显示出金融业的活力。

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核心城市之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能级也有赖区内省会城市的带动,而它们在2020年也出现了不少变化,其中,杭州与广州的金融力之变尤其值得关注。

杭州跃居金融力第四城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杭州距离广州还有一段距离——2020年,杭州的GDP总量为1.6万亿元,增长3.9%,广州GDP总量为2.5万亿元,增速为2.7%,但在“金融竞争力”的考核上,杭州的金融实力超过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力“第四城”。

对比来看,杭州主要是在“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本活跃度”上超过广州,而在经济竞争力和金融机构实力方面还略显不足。2019年,杭州的金融业GDP达到1789亿元,增长9.1%,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1.6%,同期广州的金融业GDP为2041.8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6%。

在资本市场规模方面,截至2021年2月25日,杭州市拥有16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97万亿元;广州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18家,总市值为2.09万亿元。在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总市值上,杭州均大幅领先广州。

杭州近年的产业增速有目共睹,特别是在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15家,总市值为1553亿元,而广州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9家,总市值为477.4亿元。在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上,杭州是广州的近2倍;新增总市值上,是广州的近4倍。

同时,杭州新增的15家上市公司,4家在科创板上市,立昂微(605358)和中控技术(688777)的总市值均超过400亿元,分属半导体和电器自动化领域,显示出杭州新经济的活力。广州新增的9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53亿元,4家在科创板上市,其中市值最高的为医药生物行业的百奥泰-U(688177),市值为121.4亿元。广州新增上市公司,总体呈现市值小的特征。

而且,在金融机构上,杭州的法人券商和基金数量、商业银行数量和实力也进一步增强。目前,杭州拥有浙商证券、浙商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财通证券资管、金通证券等券商和基金法人机构。

在资本活跃度方面,新财富截取“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的数据衡量城市的民间资本活跃度。2020年,杭州有23位上榜富人,虽然数量不足广州的28位,但上榜人的财富总额为6887亿元,远超广州的5566亿元。

而从国内PE/VC基金投资项目的总部所在地来看,2020年,无论从获得投资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的角度对比,杭州都超过广州。2020年,杭州共有247例创业投资案例,总金额达到319亿元,显示出当地资本市场的活跃度逐步提升(图1)。

图片

同时,杭州的金融科技实力位于全国乃至全球前列,据《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2020年,杭州与深圳并列排名全球第六。杭州是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策源地之一,以蚂蚁金服为代表,杭州金融科技类企业在移动支付、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财富管理、金融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处于全球前列。

近年来,杭州依托产业链资源,持续发力金融科技。2019年,其发布《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计划》,致力于把杭州打造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引领城市”和“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与创新中心”。2019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互金协会共建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地杭州,2020年,杭州又成为全国第二批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城市。

杭州通过逐步建立自己的金融朋友圈,促进金融资源聚集和提升金融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的金融竞争力。

创业活跃度:创投青睐长三角,民营经济看粤港澳

进一步分析PE/VC基金所投资项目的总部所在地,可以看出一地对资本的吸引力与创业活跃度。

基于Wind数据进行的统计来看,华东是创投基金最青睐的地区,2020年共有1621例PE/VE投资发生在这一地区,涉及的投资金额达3408亿元,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华北次之,共发生943例投资,总金额达2189亿元,其主要集中在京津冀,更为准确地说是在北京一城;中南地区共发生825例投资,投资金额达1180亿元,投资案例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图2)。

图片

从创投基金投资项目的地区分布来看,创投在长三角最为活跃,远超过其他地区;京津冀的北京也极具引力;粤港澳大湾区则颇为逊色,中南地区2020年有记录的创投项目数量仅相当于华东的1/2,投资金额相当于1/3,显示当地新兴产业对一级市场的吸引力多有不足。这或影响未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

具体从城市来看,创投基金在北京投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均远超过其他城市,投资金额是上海的近2倍、深圳的4倍;排名第二的是上海,投资案例达637例,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深圳与北京、上海存在一定差距,投资案例数为397,投资金额为477亿元。在获融资项目案例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有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四市,京津冀主要是北京承包了投资并购案例,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有深圳和广州两地(图3)。

图片

而在能反映民间资本活跃度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五个地区的上榜人数量占比达到70%,财富总额占比更高达75%。在上榜富人和财富总额方面,广东上榜114人,超过北京的83人,低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之和的155人,但在财富总额上,广东一地富人财富高达3.09万亿元,北京为1.86万亿元,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之和为3.08万亿元,显示出广东民营经济的创富能力(图4)。

图片

上市公司规模:长三角实力最强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产业实力,也反映了地区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的能力。

截至2021年1月15日,A股共有415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7.2万亿元。来自广东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676家,总市值达16.8万亿元。北京的上市公司市值最高,381家公司的总市值达18.3万亿元。浙江、江苏和上海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列第二、三和五名,三地上市公司总数量达到1343家,总市值达到21万亿元。综合来看,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多,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规模体量大(表3)。

图片

具体到城市而言,北京作为众多大型国企的总部,不仅上市公司的数量多,总市值也远高于其他城市。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上海339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略高于深圳,但是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是上海的1.35倍;同时,杭州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总市值也超过广州;长三角的南京、苏州、宁波也同步进入A股上市公司数量TOP10城市。连同上海和杭州,长三角在前十榜单中占据一半的位置,显示出雄厚的产业实力(图5)。

图片


相关推荐

突发!又有A股公司实控人被起诉!发生了什么?

2021-03-15

打败Space X,硅谷最大独角兽易主!一年估值暴涨160%,创始人两兄弟年仅30多

2021-03-15

70城房价出炉,深圳二手房再度领涨!新房涨最猛竟是这里

2021-03-15

马化腾放大招!腾讯举牌成这家A股第二大股东!机构“提前”抄底,17万股民嗨了:坐等十个涨停?!

2021-03-15

比特币涨疯了,高端显卡溢价严重!币圈首富狂赚100倍?!

2021-03-15

相关推荐

买买买,国资持续上“热搜”!卖了一家格力,却买了近20家上市公司,珠海国资在下什么棋?

2021-03-01

深圳国资大手笔!除了苏宁易购,还曾出手揽入新荣耀、万科A(附名单)

2021-03-01

机构抱团是A股特色?NO!美股抱团是常态,而且近十年来愈演愈烈!这一因素强化了抱团结果

2021-03-01

猝不及防!11连板后,突然被砸一字跌停!咋回事

2021-03-01

长盛基金吴达:聚焦新经济领域 以国际视野精选个股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