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风暴来袭!这次影响有多大?
2021-03-14 18:07       姚波

遭遇2月风暴席卷后,美债正遭新一轮抛售:10年期美债上破1.63%,创逾一年新高。

另一指标来看,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3月11日升至2.26%,再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盈亏平衡通胀率是10年期国债与10年期抗通胀国债之间的差额,隐含的是对未来10年平均通胀的预期,是美联储目前判断是否加息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如上一轮刺激政策退出时,在2013年引起的“缩减恐慌”一样,通胀预期所带来的利率上行,正在形成新一轮的恐慌,资产价格的重估,恐怕导致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大的动荡。

为何美债又开始陷入抛售状态?

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国债一直面临压力,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月底到3月初不断攀至新高。作为全球资产市场的一个关键指标,基准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跃升至1.63% ,而前一天的价格约为1.53%。

泛滥的流动性是推高通胀预期、抬升收益率的主要原因。1.9万亿美元的新冠援助法案上周终于获得众议院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之一。这项计划中包括,4000亿美元用于给大多数美国民众直接发放1400美元的援助支票,还包括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500亿美元的援助,扩大税收抵免,并增加了用于疫苗分发的资金。投资者预计,拜登政府通过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未来几个月美国将出现更高的通胀。

这项刺激并非获得一致认可,此项法案在参众两院均未获得任何共和党议员的支持。共和党人表示,这项计划代价太高,可能会出现资金浪费,且这场百年不遇的公共卫生危机最糟糕阶段基本上已经过去,经济正在走向反弹。他们称,这一决策是在错误的时间因为错误原因而制定的错误计划。

不过当时美债市场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反而是在最近一个交易日又开始出现抛售。市场推测,这可能和拜登最新的讲话有关。美国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苗注射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复苏的预期。3月12日,拜登宣布每个美国成年人都有资格在5月1日前接种疫苗,并在电视讲话中吹捧美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一些真正的进展”,并将7月4日设定为美国经济恢复常态的新目标。此番乐观表态和经济开放时间表的确定,很有可能刺激了市场。

此外,在去年新冠疫情引发金融动荡时,美国监管机构出台了一项临时规则:允许银行在计算自己存款准备金时,将美国国债和现金排除在外,鼓励银行更有力地介入摇摆不定的市场,而不必担心资产负债表的限制。该豁免政策本月底到期。分析师称,如果这项豁免不能延长,这可能会加剧美债市场的风险。

美债今非昔比 流动性制造“财富幻觉”

2020年3月份以来,为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冲击,美、欧、日 等主要经济体出台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2020年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分别扩张了77%、50%、23%,全球流动性极为宽裕。 

在流动性大量充斥的前提下,曾经作为对安全资产的美债今非昔比。外国投资者是仅次于美联储的美国国债最大买家之一,但在危机时机对美债的信任程度大幅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外资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上升3.3个百分点,而2020年前11个月,外资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下降了3.8个百分点。

这是美国国债投资者四年多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随着美国主权债务累积,现阶段,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兴趣已经减弱。摩根大通最近对其1500多名客户的调查显示,60% 以上的受访者要么减少了对美国等发达市场政府债券的配置,要么使用了更积极的工具来应对波动性。

流动性狂潮开始导致市场主体出现“财富幻觉”和“能力幻觉”,部分风险资产收到资金追捧,例如,比特币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涨了1000%,不仅仅是个人投机者,就连机构对比特币的兴趣和投机需求都在增加。比特币在2月底一度溃败下挫,现在已经飙升突破6万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比特币的拥护者将其作为一种类似于黄金的价值储存手段,以此作为对冲通胀和美元贬值的工具。更多看到其背后泡沫风险的人则认为,比特币此轮反弹是由刺激计划推动产生的巨大泡沫,且即将破裂,就像2017-2018年的比特币快速上涨与随后的极速下跌一样。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警告称,近期美国政府债券的抛售可能会加速,这一转变可能威胁到比特币等高价资产。

股市是时候回吐了?

疫苗接种加快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加速,尽管还有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但流动性预期拐点已经被市场确认,全球通胀将不可避免成为未来一年最大的风险。加之这次疫情死亡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并不在劳动力队伍内。疫情系统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疫情结束后,全球制造品的价格会上升,进一步抬高通胀风险。

此番美债收益率的上扬,市场的传递呈现出了分化:恒指反应强烈,最新一个交易日尾盘下挫,全天跌幅达到2.2%。不过,美股的反应倒没有第一次美债收益率飙升那么强烈:美债出现抛售后,标普500则小幅低开走高收红,反应不如外围市场。风险资产如比特币也在近期突破6万美元关口。

总体来看,市场还是出现了“强弩之末”的一些征兆。在流动性预期改变之下,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全球多国市场涨幅并不是与经济恢复程度或疫苗接种比率正相关,多个市场已经表现出:“去年涨得越多,今年表现就相对平缓”的特征。

比如去年全球主要股指中,涨幅第一的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43%,今年以来上涨3%,在全球主要股指排名中倒数。相比较,去年主要股指中跌幅第二的俄罗斯RTS指数下跌10%,今年上涨了近10%。这一现象充分展现出流动性扩张后的收缩预期对市场的影响。

缩减恐慌2.0 

有市场人士开始把这次始于2月份的市场震荡喻为“缩减恐慌”2.0 版本。

缩减恐慌最早源于次贷危机。2008年当华尔街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时,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出了现在广为人知的量化宽松政策。这包括大量购买债券和其他证券,目的是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和稳定性。2008年至2013年间,美联储购买了近2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通过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消费者支出和企业再次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流动性风险出现在退出时机。2013年,伯南克宣布,美联储将在某个时候开始“削减”正在进行的资产购买量。伯南克的这一决定表明,全球最大的债券买家正在退出舞台,这让投资者惊慌失措,美国国债立即遭到抛售,随着美元利率走高,美元价值飙升。外国资本撤出、新兴市场也受到了冲击。这一现象被称为“缩减恐慌”。

自新冠疫情横扫全球以来,各国政府和央行提供的宽松政策让2008年相形见绌。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时,美联储所当时所采取的超级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及长期维持接近零的利率政策,直到目前都没能够完全退出。

许多市场人士都担心,与2013年一样,对这种情况的预期可能会引发另一轮缩减恐慌,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股市下跌,使投资者更加厌恶风险。

为何宽松政策退出难?

市场也在“考验”美联储:很难简单就探寻清楚,这家所谓全球央行中的央行,制定宽松政策时“推出易、退出难”的真正原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并没有对近期上涨的美债收益率做出强有力的回击,令投资者感到不安。他表示,只有当形势变得“无序”时,美联储才会担心。美联储将于本周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格外关注最新表态,任何对前景的乐观评论都可能带来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刺激市场动荡。

2013年出现缩减恐慌有原因:出人意料的利好数据,叠加上美联储提议缩减规模,没有给市场缓冲空间,所以才引发了债券市场的大规模抛售。目前,由于大范围疫苗接种,再加上指向强劲增长和通胀反弹的领先指标,经济即将重新开放,增加了类似债券抛售的可能性。美联储操作开始吸取2013年的经验:引入了平均通胀目标制,努力将资产购买逐渐减少的实际动作,与市场退出宽松政策的预期分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曾指出,主要央行之所以常常认为宽松政策无需调整,是因为它们继续沿用“盯住通胀”这一传统的政策规则。然而,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已远不如过去那样明显,货币刺激与通胀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大大减弱。

正是如此,美联储在去年8月份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开始更加灵活的针对通胀调整利率政策。即“平均通胀目标”,目标设定为相当一段时间内寻求2%的平均通胀率,意味着可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在通胀突破2%后,不进行利率调整。这种变化意味着,美联储将维持更长时间的超低利率,美债利率对经济数据的反应变得更迟钝。

在近日的媒体采访中,黄益平表示,如果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真的加快推进,通胀压力到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就会提前。目前美联储主席表示,2022年年底以前不会调整货币政策,但是最后还要看数据。假如美国的通胀全面回头,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都会造成调整的压力。

不少专家认为,十年期美债利率可能要回到甚至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才能稳定下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日就指出,如果未来利率的上升比较剧烈,市场的调整显然还会延续,他猜测,直到7、8月份疫苗普遍接种之前,市场调整不会结束。

链接:中国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输入通胀影响工业品价格

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市场,美国政府的刺激计划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引发了对“输入型通胀”风险的些许担忧。

同时,美元强势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波动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三周出现下跌,3月9日,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2020年末水平,目前在6.50左右波动。

不过迄今为止,中国国内价格上涨仍然较为温和:中国公布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2% ,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1.7%。

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正是这种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先特征,促使一些海外机构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瑞银等机构指出,现在特别值得关注中国资产。

没有大水漫灌 也没有必要“急转弯”

我国疫情防控在全球国家中走在前列,2020年也没有像全球其他央行一样采取比较激进的宽松措施。

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专栏指出,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三是宏观杠杆率和货币信贷增速远低于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不会为应对疫情而发行新债券,赤字和通胀目标将低于去年。李克强表示,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中国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他表示,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不过央行报告也指出,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态势明确,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退出,届时资本流动方向也可能出现变化,这对我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而言是正常的,但也要防范相关风险。

输入通胀主要集中在工业品

外部通胀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通胀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的通胀形式出现了受油价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影响,反映工业品价格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高,但反映消费的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仍在底部徘徊。

分析师指出, 一般情况下,PPI与核心物价的走势高度相关,其回升会推动非食品CPI价格的同比走高,但这一轮复苏过程中,两者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这也是本轮通胀与前几次明显不同的地方。

虽然受农历春节长假影响,中国2月金融数据较1月大幅下滑,但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均超预期,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依然强劲,国内信贷环境仍然是供需两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热情不减,经济有望继续复苏。

分析人士称,房地产相关领域偏热,而消费相关领域偏冷,预计国内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为主,虽“不急转弯”,但节奏上将较去年疫情严重期间有所收敛;因此在央行政策边际收紧背景下,贷款需求的增长料将推升融资价格。而房地产领域已经在通过信用政策进行调控,动用利率手段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成为海外资本关注对象

中国的经济和利率周期不同于世界其它市场,这种市场步调和节奏成为了中国资产受到海外资本青睐的一个原因。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马克•海费勒近日指出,归功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中国政策与世界其他国家并不完全同步。他认为,全球投资者,尤其是明显配置不足的投资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民币资产的独到之处。他预计中国经济未来将出现极其强劲的增长。尽管我国最近提出了今年实现6%以上的GDP增长目标,但是瑞银预计增长率将高达8%。

花旗分析师称,中国今年GDP 增长目标“非常保守”,并表示,这将减轻政策制定者实现快速增长的压力,使他们能够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控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相关推荐

国内私募FOF仍处发展初期

2021-03-15

IPO审核收紧 VC/PE调整打法

2021-03-15

发力高净值客群 龙头券商转型现雏形

2021-03-15

3月以来货币ETF规模激增超300亿元

2021-03-15

险资正大幅赎回基金?最新调查来了:未见大幅度减仓!年内仍有结构性机会

2021-03-15

相关推荐

想活得久,首先不要“死”得快!高毅资产吴任昊:市场调整可预期,操作上不会恐慌...

2021-03-14

开源策略 | “碳中和”成为当下推动价值发现的催化剂!机遇站在“短久期”资产一边...

2021-03-14

A股​3400点,该“定投”,还是“一次性”布局?理财专家这么说…

2021-03-14

基金大跌!要在反思中成长,更应敬畏市场!

2021-03-14

突发!又有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发生了什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