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一哥业绩反转?上半年预盈利1亿,不及去年全年一半,管理层:还不及预期

阮润生 2021-07-26 10:41

作为火锅龙头,海底捞从2月市值高峰跌去约2000亿港元市值,如今将迎来“反转”。 

同比扭亏但仍不及预期

7月25日披露的最新业绩预告显示,今年1-6月,海底捞实现收入将翻倍,达到约200亿元,净利润将实现8000万元至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公司净亏损约9.65亿元。 

海底捞指出,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由亏转盈,但该业绩并不能达到公司管理层的预期,这反映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改正和改善。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海底捞净亏损人民币9.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海底捞实现扭亏为盈,但2019年同期,海底捞则实现净利润9.12亿元。由此看来,海底捞距恢复至疫情前盈利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海底捞解释称,公司于近一年时间新开了较多门店,相关支出增加,但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长要于往期。此外,海外门店营运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影响。

今年6月15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海底捞投资者交流会上坦诚,对新冠疫情的趋势判断错误。“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张勇说道。

今年3月,海底捞在发布2020年业绩公告时还曾表示,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下半年餐饮业复苏趋势明朗,故公司加速开店。

据介绍,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新开较多门店,相关支出增加,期间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及海外门店营运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影响。 

另外,公司在实施积极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严谨管理运营资金并运用信贷融资手段,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 

2020年,海底捞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被视为暴雷;公司股价从2月份最高峰4558亿港元市值,到5月份最低点,跌去了超过一半市值,随后有所回升。 

在6月业绩交流会上,海底捞董事会主席张勇以直言出圈,承认判断失误,去年6月他判断疫情9月就能结束,但后来被验证这个判断过于乐观。2020年6月,张勇在国内疫情稍有好转的情况下,大手笔扩店,去年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几乎同比翻倍达1298间。 

回答海底捞业绩增长持续性时,张勇甚至直言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他是不抱有希望的,并且类比苹果、亚马逊等公司,认为企业跟人一样是起落的,并表示反感海底捞被神化。 

张勇表示,进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捞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是常态,在今后依然是常态,也透露出未来扩展的计划:“如果这次我侥幸过关,我能把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来类似的困难还会发生。因为当我整合好这1000多家店之后,我还会继续扩张。不会因为现在的情况而对管理上进行大的调整。” 

机构提示海底捞筑底特征显现

从最新的业绩情况来看,张勇的押注或将得到兑现。

第一上海研究指出,受疫情、门店快速扩张导致的分流效应及疫情下新店爬坡期延迟等影响,海底捞2020年整体翻台率从4.8下滑至3.5。另一方面,公司客单价为110.1元,同比增长4.66%,基本保持稳定。未来公司将积极改进管理流程,加强及推荐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持续提高顾客就餐体验,助力于翻台率有效回升,同时通过降本提效等方式对冲翻台率短期下滑风险。此外,公司也积极推进新业态布局,新业态品牌约10多个,包括奶茶、米粉、面馆、饺子店等,培育火锅主业外新的收入增长点。

也有机构近期直呼提示海底捞筑底特征显现。 

ATFX港股指出,长周期来看,海底捞股价已经连续5个月大跌,空头趋势非常明显,2020财年净利润表现不及预期成为本轮下跌的主要诱因。但解析来看,公司营业收保持总体稳定,而公司折旧/摊销的成本项以及员工薪酬成本均同比2019年增长,说明公司业绩亏损疫情原因占一小部分,更主要的原因是内部成本控制不当。 

目前国内疫情早已得到控制,如去年一般的消费场所限制将不会再出现。因此,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大概率出现同比高增长,悬念只存在于增幅的大小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同时,营收增长大概率带动动净利润同期提高,净利润的修复又将助推股价上涨。建议长线交易者密切关注“利空出尽”后的结构性反弹行情。 

记者注意到,从基金二季报披露情况来看,明星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大幅加仓海底捞以及关联调味料上市公司颐海国际。 

在邬传雁管理的泓德三年丰泽二季报显示,海底捞已经位居第八大重仓股,持有市值超过1亿元,颐海国际位居第九大重仓股。 

邬传雁指出,二季度本基金完全放弃博弈思维,坚定坚持长期主义,“作为真正的投资人,我们的视野决不应停留于某一个季度的盈利和业绩表现,我们的目光应该长及下一个十年,那些具备高瞻远瞩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公司,才是我们的投资目标。”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