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广播公司10月1日报道说,当前大约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每469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肺炎。
据报道,目前全美约97%的县报告存在“高水平”或“大量”的疫情社区传播。由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上升,在美国一些州,医院的容量即将达到临界值。其中,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爱达荷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的重症监护室可用床位仅约为10%或更少。北达科他州六家最大的医院报告已有43名患者被迫转移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美媒:农村地区死亡率是城市近两倍
另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0月1日报道,目前,美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死亡率几乎是城市地区死亡率的两倍。美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两周内,居住在城市之外的居民中每10万人约有0.95人死于新冠肺炎。在城市中,每10万人约有0.55人死于新冠肺炎。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上升,美国多地农村医院还面临着可用床位减少、难以将患者转移到大医院等挑战。
抗疫不力 美政府几乎每一步都是失败
超过70万美国人因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美国政府抗疫不力早已招致多方批评,回顾美国疫情发展进程不难发现,美国疫情一直深陷“恶化—缓和—反弹”的循环——大量事实表明,在应对疫情上,美国政府几乎每一步都是失败。
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消极回避态度,刻意淡化疫情严重性,错过了防控疫情的最佳时机。而实际上,美国政府高层并非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媒体2020年2月曝光了一段内部会议录音,情报官员明确指出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在近代历史上是最强的。
2020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它(新冠病毒)会消失的,总有一天它会像奇迹一样消失。”
就这样,政客的谎言逐渐主导了美国社会对疫情的认识,国家层面已经没有旨在根本缓解疫情的策略,怎么样有利于本党大选、争取更高支持率等政治考量非常深地渗透到与抗疫相关的事务中。
2020年3月下旬,美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连破万。疫情加剧时期,白宫的种种言论却给美国人带来了误导性,最终让民众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疯狂鼓吹抗疟疾药物氯喹和羟氯喹的功效;声称照射紫外线、注射消毒剂,可以消灭新冠病毒。这些胡言乱语导致一些美国民众信以为真,酿成惨祸。
2020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我看到消毒剂在一分钟内就把病毒消灭了,就一分钟。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比如通过体内注射,或者类似清洗的方式。”
据《纽约时报》报道,疫情暴发之初,上届美国政府领导人时常无视科学家警告,给出缺乏科学依据的“疯狂”建议。为“淡化”疫情形势,政府甚至多次篡改疫情数据。在美国高度政治化的虚假信息渲染下,在美国政客反智主义的推波助澜下,真相与科学让位于政治,民众的生命安全被置之度外。随着疫情一天天失控,美国上下却是一片混乱。联邦政府和部分州政府之间矛盾激烈,甚至还争抢起了医疗物资。
2020年4月2日,时任美国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表示,联邦政府的储备物资是给联邦政府自己准备的,不是支援给各个州的,每个州应该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
政客们“私”字当先,难以形成抗疫合力。更糟糕的是,为避免经济滑坡影响政绩,美国政府不顾专家反对强行重启经济。2020年4月底到5月,美国疫情依旧严峻期间,各州相继重启经济活动,导致疫情快速反弹。
2020年11月4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0万例。时值美国总统选举,疫情成了两党互相攻击的“政治牌”,与疫情有关的重大决策频频遭遇波折。
2020年11月29日,时任美国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协调员德博拉·伯克斯表示,“所以如果你的州长或者市长没有实施我们所知的关键措施,包括(要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酒吧、避免拥挤的室内区域,如果这些限制措施在你的州不存在,你就需要自己承担起限制自己的责任。”
今年1月20日,拜登在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两党之间的争斗仍未停止,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掣肘。是否支持戴口罩依旧取决于政治立场,就连被美国民众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也难以绕开美国的政治斗争。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研究员 阿梅什·阿达尔贾: 各州州长说东,联邦政府说西,你根本不知道哪个说法才是真的,各地(疫苗接种政策)似乎都不太一样,显然这太失败了,是不可接受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被政治极化的雪球裹挟,由此导致社会撕裂。正如《华盛顿邮报》犀利指出,美国抗疫的历史性失败证明,美国糟糕的疫情防控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
美国《大西洋》月刊甚至这样哀叹:“美国人每天早上醒来后都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失败国家”。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评论文章说,美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是失败的。
2021-10-03 00: 53
2021-10-03 00: 52
2021-10-03 00: 49
2021-10-03 00: 48
2021-10-02 12: 53
2021-10-02 1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