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2022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投资策略展望 | 万字发言实录

2021-11-23 11:46

图片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全球经济过高点。2022年,海外复苏仍将延续,但区域、行业、人群间分化很难系统缓解,叠加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开始退出,复苏力度将弱于今年,复苏模式仍呈现非均衡特征。我国出口能否守住份额、中美关系是否延续改善、货币政策能否抵御冲击,将成为海外影响国内的核心线索,我们对此谨慎乐观。


中国经济正扬帆。2022年,在基本实现群体免疫的环境下,疫情形势总体要好于今年,服务业和消费将重回复苏轨道,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受益于政策的边际放松也将先后回升,而出口的增长将稳中回落。总体上明年驱动经济上行的力量比今年增多,叠加仍存在低基数效应,全年GDP同比增速预计能达到5.9%左右,季度节奏上前低后高。明年我国CPI运行中枢将小幅提高,全年均值在2%左右,PPI将呈现逐季回落的趋势,上半年看PPI回落,下半年看CPI升起。经济结构转型推进,设备投资触底回升,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开启,受益政策引领的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跑赢制造业整体。高端设备制造业、新基建、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加速成长。


政策致力促升级。明年货币政策更可能抓住联储加息前及通胀压力小的窗口期执行稳增长任务,宽信用是主要特征,可能继续触发以补充流动性缺口为目的的降准,而降息需要视增长、中小企业风险和房地产风险等因素相机抉择。稳增长重要性阶段性提升背景下,财政支出在今年底和明年初的提速值得期待。明年财政总量目标仍会向正常区间收敛,预计赤字率会设定在3%-3.2%左右,赤字规模继续下降至3.5万亿元左右,新增专项债略高于3.5万亿。产业政策层面将继续指引经济脱虚向实,规范金融、地产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


宏观大势配资产。A股仍有结构性和交易性机会,PPI筑顶回落将带来中下游利润改善,专用设备、汽车和家电板块业绩可期。制造强国与朱格拉周期双轮驱动仍将释放制造业红利,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板块仍将受益。政策边际放松也将使得新、老基建相关产业和房地产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经济恢复常态,大消费板块也将企稳回升。双碳、老龄化、自主可控等长期趋势,将塑造绿色能源、医疗保健、芯片、科技创新等长期核心赛道。明年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呈现V型走势,房地产债或是获取超额收益率的来源。


海外方面,全球回归常态,交易逻辑从估值转向基本面,预计配置趋向均衡,美股调整概率增加但无系统风险,美债利率先上后下区间1.5-2.0%,美元或震荡偏强。原油价格在上半年仍有冲高可能。铜价波动或增大,阶段性机会来自美国基建刺激和中国基建地产等政策潜在拐点。黄金的交易性机会来自通胀的超预期冲击。


以上,是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博士,近期中信建投证券举办的线上交流会上,分享的2022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投资策略展望核心要点。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产品中心整理黄文涛博士的万字发言实录,以飨诸君。


开宗明义讲两点


中信建投的宏观研究团队跟市场观点有什么不同,我想开宗明义地给大家讲两点最显著的不同:

第一点,我们对明年GDP的判断比市场的总体判断要偏乐观。很多投资者朋友一直在担心中国经济明年会不会有不同程度的软着陆,或者是硬着陆,但是我们观点非常鲜明,就是偏乐观。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是5.9%,这个数值在市场里面偏乐观,非常旗帜鲜明的讲,明年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比较乐观的判断,基于三点理由。第一点理由,我们看到明年疫情的冲击逐渐的淡化,经济也会逐渐正常化。消费和服务业回到正常轨道,我们的经济增长就没有问题,,会在潜在增长速度的附近甚至以上。第二点理由,今年和去年中国经济复合增长率是低于潜在增长速度的,换句话说明年的经济增长天然的具备低基数的优势。第三点理由是我们认为目前的政策相当严厉,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明年政策会相继纠偏,特别是明年的稳增长的政策还要逐渐发力。基于这三点考虑,我们认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会高于潜在增长速度,会达到5.9%左右。节奏上是前低后高,这是第一个与市场显著不同的判断。

第二点是很多投资者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即使想稳增长也没有抓手,但是我们认为大家不要那么悲观,形势比人强,明年稳增长动力也是非常的强,稳增长压力也是非常大,但是政策应该会渐次放松。首先就是来自基建领域的放松。其次在两会之后,我们判断地产也会迎来政策的放松,先基建后地产政策都会迎来边际放松,在明年上半年会有经济政策对冲手段的落地。大家知道经济越差,那么政策放松的概率就会越大。所以我们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持有与市场截然不同的观点。

具体来讲,我们分4个部分来汇报2022年度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第一个判断首先来自于对外围的判断,全球经济是否度过了高点,我们这个题目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全球经济正在度过高点。


全球经济过高点

首先从全球增长角度来看,今年、去年全球经济都受到了疫情的扰动,出现了显著下行,特别是去年全球各大国都出现了负增长,今年在复苏的路上,但是复苏的道路并不平坦,出现了显著的k型复苏的新特征。国别之间、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产业之间,人群之间、行业之间都出现了显著不同的复苏进程,一些国家的消费领先于生产,发达国家领先于新兴市场等等,这些特征在明年的经济复苏的过程当中仍然会显现出来。

对于全球的贸易格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贸易实际上大幅度萎缩,特别是去年,但是中国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享受到了份额提升的红利。今年全球经济出现了深度反弹,全球贸易有所恢复,中国又享受到了需求回暖的红利,所以造成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份额当中的份额不断提升的这么一种好现象,是可喜的成果。当然这跟中国非常给力的疫情防控措施、非常齐全的产业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

从全球政策来看,明年最主要的政策变化来自于财政政策,逐渐由刺激性的政策变成紧缩性的政策。以美国为例,美国财政的顺风将会变成逆风,由于对居民补贴到期,不再继续发放补贴,那么美国消费明年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回落,特别是货币政策也由目前的宽松状态逐渐进入正常化的轨道,所以我们会看到随着财政货币政策的退坡,这些国家的经济可能明年会进入景气的高点,进而逐渐下行。对于美国来说,它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在明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当中,美元可能会偏强,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出、汇率贬值、外汇负担沉重等压力。事实上,今年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已经开始进入加息通道,很多人会问中国会不会加息,我们来看历史,从历史当中得到一些经验,美国在收紧的过程当中,中国货币政策不会跟它亦步亦趋。换句话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周期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独立自主,或者说要根据自己国家的所处的经济增长周期的状态和经济增长、就业以及通货膨胀的形势来自主的决定中国货币政策是紧还是松。当然如果美国明年下半年进入加息周期的话,中国货币政策虽然有放松的空间,实际上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但不代表中国会跟随美国进一步的收紧,因为中国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压力是完全可控的,跟其他新兴国家不一样。

从全球角度来看,随着疫情的扰动,不断周期性的爆发,一些刺激政策逐渐退出,逐渐正常化,那么全球经济增长的高点会逐渐出现。从美国来看,可能明年一季度就是美国复苏的高点,欧洲大概是明年二季度左右,下半年是新兴市场国家,也就是说,明年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会渐次进入本轮复苏的高点,后面会逐渐走低。对中国来讲,我们的外需会面临着萎缩的风险,这个几乎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我们要做好外需下行的准备。

从中美关系来看,两国关系改善应该是确定性的。过去两年大家知道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全球也好,资本市场主要的扰动因素除了疫情以外,就是中美关系。但随着两国元首视频通话大大增加了中美关系改善的确定性,我相信在未来一年当中会变得更加确定,也给资本市场带来确定性的环境。中美关系特别在经贸领域,在气候合作领域,未来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但是我们也要客观的认识到,中美之间科技的竞争可能短期之内很难消除,这种矛盾很难弥合,但总体来看,中美关系向着好的方向来演变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正扬帆

从中国自己的情况来看,我们提出 “中国经济正扬帆”。刚才给大家已经开明宗义的讲,我们预测明年中国的GDP会达到5.9%左右,核心的原因一个是政策会放松,另外一个是预期明年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减弱,消费和服务业会回到正常的增长水平,再加上低基数的原因,使我们对GDP的判断比市场要乐观。当然我们现在看到中国现实的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比如到了四季度,我们看到GDP可能会在4%左右,但是今年两会的目标定的是6%,从全年来看的话同比达到8%的问题不大。所以我们认为四季度大家不要期待会出台一些增长政策,今年应该还是逆周期调节政策占主流的时间段。大家也知道中国确立了着眼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向,比如淘汰落后产能、压减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等,这都是为了解决一些中长期问题而设定的宏伟目标。今年还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今年主要的工作不是稳增长而是调结构、促升级、防风险。

今年四季度不会出台增长政策,仍然是跨周期调节框架适用的时间窗口。但是明年会有经济增长的压力,或者说明年稳增长的重要性在提升,毕竟中美两国在竞赛,一些结构性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高质量发展并不代表增长速度不重要,所以我认为明年中央可能还会定5.5%左右的增长目标,这个动力来自于什么?刚才讲的看点一个是消费和服务业复苏,明年消费可能回到6.5%左右,房地产和基建应该会有政策的对冲。虽然长期来看的话,我们是跨周期调节,即不会因为GDP的短期的波动而慌手慌脚,会保持定力,会坚持中长期目标。但在节奏方面,在短期的风险与增长的均衡方面,可能还要有政策的纠偏,目前来看地产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纠偏,基建我们判断明年年初就会成为主战场,即先基建后地产,政策都会有阶段性的回暖。谈到地产的话,假设按照目前政策的尺度,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可能会有-10%的增速。

但我想,不仅房地产本身,房地产下游的一些行业,压力非常大,所以我相信政策会出现微调。假设明年在两会前后,房地产政策进一步的回暖,那么预测明年全年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在二季度会企稳,三四季度会略有回升,全年达到4%的增速。年底年初形成了基建的实物工作量,所以明年基建可能也会略有提升。

今年出口一直非常强劲,中国今年整体来看是外需好内需疲弱。明年因为外部需求减弱,中国的出口压力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出口明年稳中回落,全年是5%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关于增长的判断。

总体来看的话我们比其他市场的观点偏乐观,明年GDP的综述研究是前低后高,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有两点,一是上半年看PPI回落,二是下半年看CPI抬升。

上半年PPI的回落主要是指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的一季度是本轮CPI的高点, 10月份可能就是本轮PPI的高点,11月份12月份可能会稍微有所下行,但是今年大家知道是北半球的拉尼娜现象,今年是特殊的年份,年初是一次拉尼娜现象,年尾的又是一次拉尼娜现象,我们也做过历史的研究,只要是北半球出现拉尼娜现象,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因为拉尼娜现象意味着北半球会出现冷冬,那么对于能源的需求就会进一步增强。所以从历史来看,每一轮拉尼娜现象的出现都会造成全球以煤炭、原油、天然气代表的能源价格的大幅度的上升,进而也会对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有力的推动。我想本轮已经出现了显著的端倪,我们判断在明年供暖季结束之前,全球也好,中国也好,PPI很难大幅度的回落,但是在明年取暖季结束之后, PPI就会逐季回落,到年底的话可能达到零增长或者是负值,即 PPI明年的核心主线是一季度是高点,后面逐季回落,因此上半年要看PPI的回落。

从CPI角度来看,今年是1%左右,明年由于PPI的传导和猪肉价格的回升,会有温和的抬升,明年会在2%左右,仍然是温和的通胀水平。到了明年下半年有可能个别月份会接近3%,对股票债券的资产价格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客观分析来看,明年全年仍然是温和的通胀水平,当然下半年会比上半年要高,所以下半年要看CPI的抬升,这是关于价格的判断。

从结构来看,明年也有很多看点,我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新的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启动,也就是说设备投资周期已经启动。

从利润来看,目前到达了本轮经济恢复的高点。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已经达到了78.4%,已经具备了朱格拉启动的条件。从实际的投资情况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设备的投资增速已经走出了低谷,启动了新一轮的快速上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制造业的支持,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启动。

明年制造业形势首先是利润略有回归,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会领跑,这几年其实在制造业总体不景气,总体低迷的情况下,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非常快,比如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用设备投资,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高端设备的投资,计算机医药等投资都保持了15%甚至20%的高增长,也就是说在总体的制造业投资比较低迷的情况下,结构性的分化非常明显。在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之下,高端制造业投资仍然会领跑整个制造业的投资,这就是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表现。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一直强调产业升级,我们看到新兴产业在加速成长,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在加速回落。在整个GDP当中,传统产业的占比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占比逐渐抬升。中国的新兴产业是加速成长的,比如说数字经济、5G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速是高速发展的,高端设备制造、新基建、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可能仍然是2022年重点发展的行业。


政策致力促升级

此外在双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会迎来一轮长期、快速、持续的发展机遇,这点投资者要高度关注,包括动力电池、储能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产业,在未来都是高速发展的阶段。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中枢越来越低,这和中国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阶段、储蓄率、投资率的回落等都是高度相关的,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的趋势是任何政策都改变不了的。

但是在增长中枢下移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的确是在升级,结构的确是在优化,这点大家要看清楚,不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了,一切都是很悲观,不是这样。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脚步正越来越近,新兴产业发展的是如火如荼,这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展望。

从政策角度来看,站在更长时间的角度,有三大目标非常重要,一个是共同富裕,一个是双碳双控,一个是产业升级。这是未来几十年年我们要完成的宏伟的目标。这对我们的长期投资、长期布局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包括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政策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过去金融和地产野蛮生长的时代,现在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右边这幅图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金融领域和地产领域占GDP比重的图,这条红线越来越高,蓝线是中国的制造业,占比一年比一年低。因此十四五规划非常明确的指出,未来要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这跟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过早的去工业化,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在也提出来要再工业化,要制造业回流,中国在这个时候敏锐的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非常旗帜鲜明的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其实是要引导经济要脱虚向实,这个过程过去在做,未来也是一个大方向,所以现在怎么强调制造业,怎么强调实体经济都不过分。

在结构优化的过程当中,中国今年以非常大的力度来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和规范,对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调控和规范,对淘汰落后产能、减碳也进行了强有力的指导和落实,客观上造成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展望未来,很多政策在明年稳增长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纠偏和回暖,客观上就会带来明年一定的投资机遇。

从货币政策来看,明年稳增长压力会比今年要大一些。因此明年宽信用是主要的转变,今年是宽货币、宽财政和紧信用,在紧信用政策的指引之下,中国的社会融资增速和m2都达到了低点,目前正在筑底的过程。随着宽信用的实施落地,明年是宽财政、宽货币、宽信用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就是“三宽”。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刚才已经讲的叫先基建后地产政策依次的放松。

明年我们认为仍然会出现降准,但是降准大家不要理解为大水漫灌,的确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是比较大,但是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比较高,所以今年为什么要压房地产、压地方融资平台的杠杆率,因为中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较高,不解决的话实际上是在酝酿一种风险。这种宏观杠杆率的高企,它决定了中国未来不具备大水漫灌的条件和基础,这是中长期的一个制约因素。

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一定是精准的、结构性的,结构性政策占主流位置。所以未来降准,它是为了给银行输送低成本的资金,让银行把利润增厚,提高盈利能力和防风险的能力。在结构调整过程当中,能够吸收一些实体经济违约,破产带来的损失。所以降准是给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是一种结构性的政策,不是大水漫灌,中国未来精准滴灌这种适应空间会越来越大。

降息的概率我们认为也是会有,但要看明年经济形势到底如何,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到底如何,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状态到底如何,总体来看可能降准的概率更大,降中长端利率这种概率也较大。

今年为什么没有降低MLF和LPR,今年主要是在打压资产价格,在打压资产价格的背景之下,如果我们降低长端贷款利率,显然就给市场传递一种比较混乱的信号,所以我想今年不降有今年不降的道理,明年宏观经济形势到底如何,如果是经济压力比较大,我相信可能还是存在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的话随着宽信用的实施,那么目前的M2和社会融资增速那么已经达到底部,未来会逐渐抬升。特别到明年一季度二季度,可能M2和社会融资增速会有小幅度的提升,明年的财政政策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赤字率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大概是在3%-3.2%之间。明年总体上保增长的结构性压力还是存在,财政政策还是需要继续发力来给明年的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地方政府专项债明年大概也会达到3.5万亿以上,主要投向是保障房、交通运输、冷链物流和产业园等。这是财政政策。总体来看,明年政策比今年要略微宽松,特别是信用扩张的尺度会比今年大得多。

最后再利用一点时间跟各位投资者介绍一下我们对于明年在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哪些资产有机会,哪些资产有风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为大家做一个梳理。我们说投资要看大势,要自上而下来看投资的风格转换。

明年我们想最确定性的事件就是PPI在一季度筑顶,后面PPI会逐季回落,这是一个确定性的投资主线。今年PPI比较高,所以上游今年利润非常好,下游成本抬升,利润受到挤压,但明年这个故事就正好反转,明年PPI筑顶回落之后,可能会对中下游的成本有下降的驱动,中下游的板块会迎来成本的回落以及利润的改善,这里重点要关注的专用设备,汽车和家电这些受益的板块,这是第一条主线。

第二条宏观主线来自于制造强国和朱格拉周期启动,在双轮驱动下制造业释放红利。政策现在强调制造强国,强调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的确年初以来很多政策对于制造业都是极度的呵护鼓励,无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产业政策等,对于制造业都给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再加上朱格拉周期的启动,在2022年也好以及未来相当长的年度来看,高端制造、半导体、储能等板块都是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替代、经济的正常化,这是第二条主线蕴藏的投资机遇。

第三条宏观主线是政策的边际放松,我们刚才已经跟大家阐述政策边际放松之后,它要有发力点,发力点是什么呢?政治局会议讲了,要在今年年初明年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主要是基建,比如说新基建、老基建甚至包括二季度之后的房地产等等这些领域以及相关的产业链,都会受到政策回暖的支持。所以我们相信相关领域可能会随着政策的放松,带来阶段性的投资机遇,就是新建老基建房地产以及相关的产业链,这是第三条主线。

第四条主线来自于在明年疫情冲击弱化的背景下,经济回到正常化的轨道。在正常化轨道之中,大消费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今年大消费受到疫情的冲击和政策的抑制,这几个行业是领跌的。明年如果经济正常化之后,大消费的盈利就会非常的稳定。事实上现在有一些行业提价已经摆到了重要的日程上面来了。最近看一些行业和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了提价模式,假设明年需求回到正常的轨道,大消费今年受到了抑制,明年可能会释放出业绩来,明年大消费有望企稳回升,甚至在明年比如说二季度之后,可能会有贯穿整个三个季度的机会,这是我们从宏观角度给大家做一个提示。

从更长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双碳是确定无疑的目标,老龄化是确定无疑的趋势,自主可控是国家确定无疑的政策方向,既然是确定无疑的事件,我们就要从确定性的事件之中找到红利。双碳的机会就来自于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老龄化就意味着未来医疗大健康行业是长期的蓝海,长期的赛道,当然最近它受到政策的打压,可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上车机会,大家一定要抓住。


宏观大势配资产

自主可控主线意味着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包括稀土、新能源以及芯片等行业,长期处于政策曲线的上升期。这是从大的宏观逻辑主线,给大家提示这些宏观主线下蕴藏的一些投资的机遇,最后我们再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给各位投资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明年从全球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都向正常化回归,很多资产的驱动力将会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转变。明年由于政策逐渐边际收敛,可能各个资产的估值几乎都要有所回落,风格可能会趋于均衡,这是整个全球资产价格的判断。

从美股来看,我们认为美股实际上还是比较强劲,指数可能还会创下新高,但是如果明年盈利不确定性增加,明年波动和调整的概率是在增加的,但是美股的系统性风险不大。

对于美债来讲,大家都在讨论明年美国加息的问题。的确美国下半年加息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变数。如果市场确定美联储加息的概率提升,那么相信对于美债的收益率还是有一些影响。我们目前判断,明年10年美债的中枢大概是1.5-2.0%附近,如果说美国加息落地,美债的收益率还有下行空间,所以对于美债我们并不悲观,大幅度上行的概率其实不大。

关于美元,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先收紧,欧洲和其他国家后收紧,这意味着美元明年的中枢会比今年略有抬升,与此相对应的话,人民币明年就会偏弱一点。

对于大宗来讲,今年是拉尼娜现象,加上供给需求缺口,原油价格在明年还会冲高,铜价波动应该是增大,主要取决于美国基建和中国基建、地产的政策。对于黄金来讲可能还需要等待,交易性的机会主要取决于通胀情况。

对于国内股市,任何时候都是有结构性和交易性的机会,大家可根据刚才讲五条宏观经济的线索,宏观经济的大势,自上而下的找一些投资机会。

明年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呈现V形走势,今年四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上行的压力,目前PPI比较高,供给也在加速,海外收益率也是高企,特别是市场预期中国宽信用的脚步会越来越近,从历史来看的话,只要宽信用,收益率都会有上升的空间和上行的压力。今年四季度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假设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到了3.0%以上,甚至3.1%、3.2%的话,其实给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做多的时间窗口,提供了非常好的配置的机会。因为明年上半年PPI走低之后,流动性宽松,交易性机会也会出现,但是不易高估收益率下行的空间,因为下半年美国还要加息,可能会逐渐强化,中国下半年的CPI有个温和的提升,收益率面临上行的风险。所以总体来看的话,我们认为明年实现国债收益率它是呈现一个V形走势,但这种V形走势可能幅度不会很大,是一个浅浅的V形,上半年可能是交易性的机会,下半年可能是防范风险。

对于信用债,我们一直提示大家房地产政策放松之后,明年可能房地产债会成为一匹黑马,是获取超额收益率的重要来源。

首席经济学家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观念持续转变,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旅游行业取得较快发展。根据文化旅游部统计,国内旅游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远超同期GDP增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旅游需求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市场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消费高质量发展。

黄文涛: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中信建投投委会委员。经济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多年荣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最佳分析师,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荣获固定收益第一名。2018年、2019年及2020年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


免责声明: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