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窦勇:大湾区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加快探路特色高质量发展

李振 欧阳丽云 2022-02-18 14:00

编者按


锚定五大战略定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创、产业、开放、互联互通和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都取得了突出发展成效。根据规划,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尔后进一步扎实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下一发展阶段又将如何突破?今天,我们推出《大湾区成长进阶》专题报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进行必要回顾与展望。

图片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等目标,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图片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取得哪些突破?下一步探索重点集中在哪些方面?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咨委秘书长助理、研究员窦勇。


窦勇认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建设发展,一体化建设水平、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等多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接下来应重点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共同富裕等目标,加快探索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图片

 窦勇


大湾区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南方财经:如何评价近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窦勇: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了不少发展实效。首先,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统一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广东省层面,通过出台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将《规划纲要》进行了细化,大湾区内地九市也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应规划方案;国家层面,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完善了相关的配套规划政策,最终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目标从中央到地方、从产业到各领域都进行了统一。


其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建设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香港提出设立北部都会区,争取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区域与平台。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推动大湾区在合作水平、创新力度等方面迈上了一个台阶;通过强化内地与港澳在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上的“硬联通”,通过深入推动内地与港澳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人员车辆往来和通关便利化等规则机制上的“软对接”,大湾区融合发展加快。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凸显、提升。广东外贸出现了“V”字型反弹,在全球的贸易和投资领域所占比重不降反升。这得益于广东健全的产业链,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国际规则衔接,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位置,更深入地融入到了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进一步凸显了大湾区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重要性。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效。例如,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启用,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了包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加速落地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力量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整合;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居住等多个方面推出了很多便利化举措,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特别是港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方财经:随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下沉,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方面有什么重要探索?


窦勇: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被摆在重要位置,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在于,港澳的科技研发基础与内地城市的产业转化能力的结合。香港拥有16家、澳门拥有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港澳作为国际知名的自由贸易港,能够依托国际化优势对接全球科创要素。但是,科技力量终归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创要素也要和实体经济、产业相结合。探索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方面,港澳与大湾区内地九市可以充分发挥双方在基础研究、人才、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互补作用,关键要依托当前大湾区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供应链关系,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整体效能,为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大湾区经验”。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极点带动及轴带支撑作用得到什么体现?


窦勇: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要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其中,极点带动指的是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轴带支撑则是指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首先要提高港深、广佛、澳珠极点城市的首位度,继续把经济总量、总体规模、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提高上去,然后继续发挥最大极点城市的溢出效应。


此外,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例如,港深的强强联合,借助香港的法律、贸易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航运服务业等优势,实现港深的产业融合;再比如广佛同城化,一是实现真正的产业互补,激发广州在品牌与服务业上的优势,与佛山在制造业上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发挥广佛辐射带动作用,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束缚,在社会民生领域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广佛一体化水平。



进一步打破大湾区行政壁垒


南方财经:从大湾区到“双区”再到两个合作区,大湾区迎来了哪些新使命、新变化?


窦勇:这一“升级”过程中,方向是一致的,但的确增加了不少新元素,例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一国两制”在新时代、新条件下注入了新内容、新活力,澳门要在空间、产业与层级上进一步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突出了粤澳合作有升级、有突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主要是在对标国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最新政策,进一步地深化了与港澳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探索。


需要指出的是,港澳还是要继续发挥好中国与世界之间纽带的作用。尤其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内地的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如何再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这就需要一个压力测试场,去进行先行先试;另一方面,横琴、前海通过提高发展水平、改革创新力度与合作层级,其创新发展得越好,对港澳的支持就越有利,港澳与内地的联系也将更紧密。


南方财经: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达到阶段性目标,之后的探索将瞄准哪些方向?


窦勇: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突出系列关键词,包括现代化、国际化、共同富裕等。首先,重点探索实现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使命,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方向。


其次,重点探索实现国际化。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关键,需要在妥善处理国际国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此前,改革开放聚焦的是要素的流动,由浅入深推动产业融入全球,现在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程度地融入全球。


此外,大湾区还要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例如,大湾区内部城市间存在发展差距问题,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联通,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融合,缩小珠江东西两岸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需重点突破几方面关键问题,包括进一步打破大湾区内部行政壁垒、制度障碍,特别是生产要素流通的体制机制束缚。实现港澳与内地以及内地九市之间的要素、市场一体化,是《规划纲要》的题中之义。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得到突破,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