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资金逆势入场!砸450亿抄底,更连续12天南下扫货,买了啥?

裴利瑞 2022-10-23 16:55




虽然市场仍在持续震荡,各路资金却在借道ETF逆势入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近一个月以来,全市场股票型ETF获得资金净流入约450.62亿元,其中上证50ETF(510050)、沪深300ETF(510300)、1000ETF(159629)等宽基ETF最受资金青睐,成为投资者的抄底利器。


此外,南向资金也在借道ETF抄底港股,仅近一个月,便有大约107.16亿元的资金流入港股ETF。时间拉长来看,自9月27日以来,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净买入。


在市场上,ETF素有“资金风向标”之称,由于ETF投资者相对成熟度较高,近期大量资金借道ETF逆势净买入,也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后市的长期看好。


超450亿资金借道ETF入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近一个月以来,全市场股票型ETF的基金份额增长了421.29亿份,如果按各产品的区间成交均价来计算,净流入约450.62亿元。


其中,上证50ETF(510050)最为吸金。截至10月21日,该ETF近一个月来份额增长约20.7亿份,资金净流入约54.28亿元,是近一个月来规模增长最大的ETF。


7月以来,上证50指数持续下跌,其中10月21日午后一度跌超1%,创2019年2月以来新低;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上证50指数的PE-TTM为8.95,位于过去10年最低的19.34%的分位点,吸引了资金越跌越买。


此外,沪深300ETF(510300)、中证500ETF(510500)、恒生ETF(159920)、1000ETF(159629)等宽基ETF也获得了较多资金净流入。例如,1000ETF(159629)近一个月来份额增长12.38亿份,换算成基金规模约增长10.98亿元,中证1000指数近一个月来微跌了0.77%。


对于最近1000ETF呈现出交投活跃、资金涌入的情况,富国基金1000ETF基金经理金泽宇表示,除了部分投资者看好当前小盘行情外,还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不少投资者会参与基差套利交易,即在1000ETF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之间买低卖高,国庆前后中证1000股指期货基差收敛明显,可以通过买入1000ETF同时做空股指期货、或者买入1000ETF同时平仓股指期货多头持仓,来赚取未来可能的基差收益。

第二,本周一1000ETF正式获批成为两融标的,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融资买入1000ETF;另一方面,部分机构也会提前买入1000ETF放入券池,以满足后续投资者的融券做空需求。一般而言,上述两种情况都会选择同类产品中流动性好的ETF进行交易,所以近一段时间1000ETF的份额增长非常明显。


港股ETF吸金过百亿


在众多投向的ETF中,多只港股ETF位列资金净流入榜单前列,资金“抄底”趋势明显。


例如,截至10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近一个月来份额增长73.82亿份,如果按区间成交均价来计算,净流入的资金约33.69亿元。此外,恒生ETF(159920)、恒生科技ETF(513130)、恒生科技30ETF(513010)等港股ETF也均获得了超10亿元的净流入。


整体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场一共有约23只港股ETF,近一个月来份额增长共209.83亿份,换算成基金规模后,大约有107.16亿元的南向资金借道ETF流向港股。此外,Wind数据显示,10月21日,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4.08亿港元;时间拉长来看,自9月27日以来,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净买入,年内净流入高达2933.49亿港元。


今年以来,港股“跌跌不休”,截至10月21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跌幅分别高达30.71%、45.31%,小鹏汽车、碧桂园服务、商汤、哔哩哔哩等众多股票的股价腰斩。截至目前,恒生指数的PE-TTM为7.84,已经跌至过去10年0.96%的分位点。


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程彧认为,近期一系列风险事件频发,包括欧洲地缘政治冲突、中美博弈加剧、美债利率攀升等等,均进一步降低了港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导致港股市场出现持续调整。


但从历史表现来看,决定港股市场大方向的始终是企业盈利。从这一点来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落,和国内经济的疫后修复,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大概率将迎来拐点。同时各类风险事件也已经趋近极致,未来我们更多将有望看到各类风险事件的缓和而非加剧。因此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微观层面较为明确的投资机会,现在或是正确承担投资风险的时刻,因为港股市场的风险补偿已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后市如何布局?


在市场上,ETF素有“资金风向标”之称,由于ETF交投活跃,且投资者相对成熟度较高,如果大量资金借道ETF逆势净买入,常常被视为投资者对于后市的长期看好。


国投瑞银的明星基金经理施成在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中表示,仍然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成长行业的潜力,在国内经济逐步上行的过程中,成长行业会再次迎来投资机会。


“从我们观察来看,新兴产业的增速在2023年仍然十分迅猛,因此行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需矛盾。供给瓶颈的环节依然攫取产业链最高的盈利,并且有可能超过2022年。长期来看,资源品的短缺周期很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有可能持续到明年或者后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体现,其中最早洗牌的环节和竞争力突出的龙头,盈利也会逐渐走过底部,在2023年迎来投资机会。因此整体来看,2023年的投资机会可能多于2022年。” 施成表示。


对于后市的布局方向,民生加银基金认为,9月进入施工、地产销售旺季,加上国务院推出新一轮稳增长措施,宏观环境的变化或更有利于基建施工链、地产竣工链和银行地产。“银房电建”可以考虑逐渐加强关注,以应对可能的四季度风格切换。


例如, “施工链”方向,今年上半年基建项目大量投放,上半年3.65万亿专项债发行完毕,基建同比新开工增速明显回升。今年4-6月受到疫情影响,7-8月受到高温影响,施工进度没有明显回升,参考历史,如果前期有新开工增速明显回升,基建投放放量的情况,到了该年的9-12月可能会迎来一轮施工旺季,施工增速可能有望回升,关注建筑、电网板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