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长期以来备受公众关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历经理论研究、闭环测试、开放试点三个阶段,数字人民币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形成一大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推动构建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有力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对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紧密跟踪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积极探索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央行及欧洲央行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公布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及计划,有的已开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测试,法定数字货币开始加速从理论走向现实。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新模式与新业态层出不穷。伴随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现金使用率呈下降趋势,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目前普及率已达86%,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上购物、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工作生活形态更加活跃,数字经济覆盖面不断拓展,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当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法定数字货币可以使央行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有鉴于此,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2014年至2016年,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对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国际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第一阶段法定数字货币理论成果。2016年,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在此思路框架下,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自2017年末开始依据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前、技术开发力量较强等标准,选择大型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作为参与研发机构,以长期演进理念贯穿顶层设计及项目研发流程,经历开发测试、内部封闭验证和外部可控试点三大阶段,打造完善数字人民币APP,完成兑换流通管理、互联互通、钱包生态三大主体功能建设。同时,围绕数字人民币研发框架,探索建立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互联标准、钱包标准、安全标准、监管标准等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2019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2020年11月开始,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目前的试点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在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试点的同时,人民银行不断夯实制度和规范保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数字人民币遵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同时防范违法犯罪风险。9月4日,在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上,一位参观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站台参观( 图:新华社)
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
多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对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探索、迭代、完善,形成了现有的数字人民币模式和业务框架。数字人民币指的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数字人民币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但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人民银行不对其计付利息,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第二,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移动和工行,联通、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蚂蚁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旗下网商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第三,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根据用户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面向公众发行并用于日常交易。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批发交易,有的侧重零售系统效能的提高。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公众对数字人民币一直存有几个疑问。较为集中的一个疑问是,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形式有何异同?中国一直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数字人民币主要基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虽然支付功能相似,但是数字人民币有其独特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二是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9月3日,观众在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区排队使用数字人民币( 图:新华社)
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商业银行和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全面持续遵守合规(包括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风险监管要求,且获央行认可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现有支付等基础设施作用,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零售支付服务。另一个疑问是,随着电子支付覆盖率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实物人民币会消失吗?国际经验表明,支付手段多样化是成熟经济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需要。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大国,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存在对实物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实物人民币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总体来看,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数字人民币试点反响良好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启动研发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各参研机构,在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统筹把握、周密组织,稳妥开展试点,动态完善业务技术设计,持续创新应用场景,着力解决金融服务难点痛点问题,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相关理论、政策、业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先后选择15个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并综合评估确定了10家指定运营机构。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架构等顶层设计已通过全方位测试,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和竞争选优的机制,不仅有效调动了市场机构的积极性,也为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一大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2022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还开展了多次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精彩亮相,满足了场馆内观众的移动支付需求,也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创新支付方式。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绿色骑行活动,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新抓手。多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支持线上线下渠道办理各类公共事业缴费,利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退税资金、医保月结款专项资金、困难群众帮扶资金、“专精特新”企业扶持资金等。此外,数字人民币服务下沉到县域农村,基于农产品销售、惠农补贴发放等特色场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对数字人民币在实现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也较为关注。跨境支付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要求等众多复杂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致力推动解决的难题。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选择过程,国际货币地位根本上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人民银行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等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秉持“无损、合规、互通”原则,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倡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建立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与安排。二是启动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技术测试,探索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本地“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香港当地居民和商户的港币结算需求。9月8日,2022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设置数字人民币体验区,展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 图:新华社)
随着试点测试逐步深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继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产品服务。统筹兼顾客户隐私保护和安全合规,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充分保障公众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推动对公业务与个人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资金管理、薪资发放、进销存等服务。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尽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和适老化能力建设,完善无障碍产品规范和标准体系。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深度参与数字货币领域国际治理建设。二是坚持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夯实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治和监管基础。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巩固数字人民币法偿性地位。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强化对数字人民币业务、风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牢牢守住安全运营底线。三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激励各方合作共赢。在坚持中心化管理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开展推广活动。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特性,打造开源生态平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资源投入,促进受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