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启”到“复苏”,2023年宏观年度展望

2022-12-29 09:59

策略会

专题系列

Happy

NewYear

图片

从“重启”到“复苏”

图片


2022年12月27日,明世伙伴基金召开了【2023年年度策略会】,对2023年的市场与投资机会进行了展望,并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接下来,我们会陆续发布策略会的各专题纪要,欢迎广大投资者与合作伙伴持续关注。


以下是FICC研究总监王伟为大家分享的主题为【从“重启”到“复苏”】的2023年宏观年度展望。

一、宏观环境所处的位置

首先是宏观环境所处的位置,目前没有到最底部的区域,但是应该离底部已经不远了。

图片

回顾2022年,第一个关键词是疫情,今年4-5月、10月份有两波疫情,一波是上海,一波是疫情的伞状爆发,在两波疫情的影响之下,全年的GDP增速预计应该也就3%~3.5%左右,这与年初定的目标5.5%差距是非常大的,是在有史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现在防控政策已经开始转向了,我们预计经济大概率会顺利的重启。

图片

第二个关键词是地产,今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波大的调整,民企的地产开发商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传统的地产从拿地到销售再到投资,这样一个循环基本上是已经失灵了,最直接的一个影响,是今年的土地财政下滑,今年房地产销售的面积、投资的同比增速,都有20%~30%的降幅,相应的地方的土地财政的收入累计同比也是20~30%的降幅。


在这些地产的开发商爆雷之后,这些资产如何出清,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现在监管提出了保交楼,但不良资产后面如何出清,目前仍无定论。


但欣慰的是,地产的政策已经出现180度的转向,包括供给、需求等各种政策,也射出了“三支箭”,除了IPO的融资之外,政策有全面的放开,但我们仍认为在目前居民端缩表的需求下,整个地产需求要快速复苏,还是比较困难的。

图片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美联储,这里面隐含的其实是通货膨胀,今年的境外面临着70年代大通胀周期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今年一直在激进地加息,全年7次加息,其中有4次加了75个bp,这是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本轮境外的通胀主要还是由供给问题造成的,但是货币政策是很难创造新的供给的,只能去抑制需求,所以美联储的加息目标就是抑制经济需求,用经济衰退来压制通胀。


10月份以来,美联储加息的路径和终点逐步被市场充分预期,美国的CPI、核心通胀都开始见顶回落,11月份、12月份美元、美债都在一个高位筑顶、逐步回落的状态,我们认为,2023年非常可能会延续这种基本走势。

图片

第四个关键词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是今年最大的一个黑天鹅,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构,也在今年夏天把整个通货膨胀推向了高潮。


俄乌冲突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欧美产业政策的重构,主要方向就是降低了其供应链对海外的依赖、对商品的依赖,同时在一些行业中设置竞争的卡位。


例如,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打击和禁运,中国肯定不能被“置身事外”的,这也不是简单的“选边站队”的问题,国产替代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本轮俄乌冲突之后,这三年整个世界的风向标,从境外资本流动的角度,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海外资金大幅流入美国,最大的受损者是欧洲,中国在其中,其实是处于相对受益的位置,我们认为未来也是类似的趋势


以上就是我们对2022年的总结,可以看到今年让人失望的地方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站在现在这样一个时点,我们认为不应该再过度悲观了。

图片

因为我们正处在一轮周期的偏底部的一个位置,中证800指数和A股景气度指数,存在3~5年的一个周期,这其实也是中国的库存周期,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我们应该正处在距离库存周期底部比较近的位置了,很可能跟5~10年的设备周期的底部进行共振,周期一般会踩着一个比较相似的韵脚,但是周期并不是闹钟,还是需要有一些催化剂来促发周期的转向。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主要的催化剂还是来自于疫情防控的转向、消费的复苏以及明年稳增长政策的加力。


中期来看,企业资本开支的增加会逐步推动设备周期的启动。


具体来看,现在我们的库存目前处于加速去化的状态,主动的去库存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我们认为消费会快速地复苏,主动去库存会逐步向被动去库存转化,最终达到库存周期的底部。


企业利润方面,今年4月因疫情扰动到达一个底部,目前还在二次探底的过程中,我们估计在明年的一二季度的交接位置,可能会达到企业盈利的底部。

二、明年复苏路径的展望

展望复苏的路径,我们对于明年还是乐观的,整体方向上复苏是高确定性的,但过程可能一波三折。

复苏的最大驱动力源于内需

图片

复苏的最大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内需。有两条主线:防疫政策的转向和货币政策。


疫情防控放松之后,消费还是会快速复苏的。参考其他经济体开放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在疫情防控政策转向之后,2~3个月内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复苏,同时服务业、商品的通胀也会逐步抬升。二是政策的加力,在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的困难进行了客观的定调,对明年的稳增长的任务也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定位。


GDP增速方面,明年大概率会定得稍高于5%,一方面是今年的基数比较低,另一方面也是从凝聚共识、树立信心的角度,追求积极进取的目标,我们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图片

财政政策方面,明年赤字率要提高一些,今年是2.8%,明年可能会是3.0~3.2%,新增的专项债,以及可能有的特别国债等,也会用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广义赤字率的角度讲,我们认为还是会超过6%。另外跟今年类似的,明年在国有资本上缴利润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相同的赤字率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提高财政的有效支出。


货币政策会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特别是在年初,大概率会为经济增长开门红创造良好的基础。具体的政策工具方面,可能总量的政策不会缺席,但是从概率上还是以政策性的金融工具、结构性的金融工具为主,也是像今年一样发挥准财政的这样一个功能。


具体到社融增速方面,我们认为明年为了追求5%以上的增速,匹配10%左右的社融增速是比较合理的,节奏上应该会是前高后低,一季度会在信贷等各方面去追求一个开门红。

图片

以上是明年复苏的两条主线。明年全球的经济大概率会陷入衰退,这样会在外需的方面制约内经济复苏的高度和节奏。首先,美国经济想要实现软着陆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也对应着整个境外商品需求的回落,同样欧洲俄乌的问题还未收场,同时又进行了被迫加息,造成了对需求更大的影响。


源于整个外需的走弱,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的出口大概率保持下滑趋势,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形成一定的拖累。

内需的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第二,我们认为内需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消费的复苏很难会在短时间内修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一方面是因为居民的收入下滑,另外是消费习惯的改变。从2020年的经验来看,消费的复苏也是相对比较缓慢的,我们认为可能在未来1~3年的过程当中,消费才会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图片

另一个内需的不确定性就来自于地产,它会面临更缓慢的地产修复周期,虽然政策的转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仍处于“量变到质变”这一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暴雷的地产开发商,其信用修复的难度更大。直接观测的角度看,我们预计地产的修复复苏路径会经历从销售、到信用、到投资的一个逐步的修复过程。具体而言,应该会先看到供需的改善,带动房价的上涨,进而是购房者预期的转变,并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到2023年,预计全年地产的投资和销售难以转正,可能会在零附近,或者略小的负值。


对于复苏的节奏,我们认为短期还处于政策效果的积累期,上半年的复苏的斜率会比较快,因为今年二季度是低点,明年 GDP季度的增速的高点应该在二季度,但前面我们说二季度可能也会是企业盈利的底部,所以明年下半年才是真正考验复苏成色的时点,一是全球的经济明年下半年可能会进入衰退,再者是地产明年下半年是否能触底反弹,这是明年我们需要在下半年去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三、大类资产的表现

明年大类资产的表现,是从“东西错位”到“东鸣西应”。今年是东西错位的,但是明年会反过来,今年是中国的衰退、境外的复苏,明年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中国的复苏、境外的衰退,但是中美两个经济体体量都非常大,长时间保持180度的错位,是不能持续很久的。未来一到三年,中美两国最终会走向相对的共振,从经济周期的角度,会逐步从错位走向共振,这是我们比较期待的大行情的一个触发点。

图片

我们先看今年大类资产的表现,得益于通胀的严重以及美联储的加息,表现最好的是商品,第二好的是美元指数,相应的,境内的资产整体的表现比较差,包括 A股和恒生指数,债券前半年表现略好,但是最后一个月把全年的收益基本上跌完了。

图片

我们认为明年的资产价格的主线有几个,一是中国的复苏,目前的信用和货币的条件比较有利于权益资产的表现。虽然权益资产已经反弹一段时间了,但是前还处于相对便宜的区间,明年权益资产应该处于“高赔率中等胜率”的象限。我们预计债券资产明年也会小幅复苏,但面临一定的上行的压力,上行的空间可能比较有限。那么基本金属方面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境内的需求复苏情况,特别是地产,从目前来看,这个肯定是预期先行了,最近经历的基本金属表现是非常好的,我们认为它应该已经反映了一定的预期了。


第二个主线是全球经济的衰退,到美元流动性的拐点、明年美债的趋势性下行,以及美元指数的下行,可能是明年需要去关注的投资机会,那么另外可能明年能见到美联储的转向对应的通胀的下行,带来实际利率的拐点,相应的如黄金、铜等系列周期品可能会表现比较好,其他的大宗商品预计明年因为全球衰退会呈现震荡微跌。美股我们认为目前还是偏贵的,明年可能会展现从压估值到压业绩的转变。

风险方面把握两个关键点

目前整个资产的表现应该已经反映了一定的预期,处于强预期和弱现实的状态,特别是12月份,虽然疫情已经放开了,但因为疫情的传播,相应的高频数据可能比较差。历史上其实有类似场景,我们认为当前在这样相似的历史的背景下,在做交易的过程当中,要把握预期和现实的节奏差


第二个风险点是美国的深度衰退,目前市场可能还是预期不足的,对于美国是否衰退、衰退会有多深,市场预期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当前的通胀水平下,我们认为美联储一旦面对经济衰退,其货币政策承诺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精彩互动

2023 prospect


Q1

关键词:美联储加息

问题:大家对于明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基本是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现在美联储的官员他的表态还是偏强硬的,就是说明年不会进入一个降息的周期,您觉得现在市场对这个说法是不是定价不够充分?


回答:确实是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拿美国市场预期来看,预期加息的终点应该大概在4.9%左右,但是官方给的指引应该是在5.1%左右,当然华尔街经常跟美联储对着干,最终都是美联储顺应市场的主流预期。我们看到目前美国的经济还是比较坚韧的,特别是三季度的GDP也上修了,另外中美经济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比较正面的影响。我们对明年美国基准的假设是明年全年不降息。

Q2

关键词:日本央行、收益率曲线

近日日本央行上调了自己的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当日也引发了全球的风险资产的波动,您觉得日本央行的行动会不会在未来持续对市场造成影响,进而造成风险资产的持续的下跌?


回答: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黑田东彦任期也快满了,我们认为他可能是为了后面政策的转向逐步积累一些变量,但是从短期影响的体量来看,日本央行跟美国央行来比差得比较多。从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来看,可能会更类似于前段时间英国养老基金的这种风险事件,对市场阶段性的冲击会更明显一些。日本央行最终会怎么去结束自己的超宽松的货币周期,市场现在还不太确定的,我们还是且走且看。

To be Continued

图片
图片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