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启动,目前已落地实施。已有多家基金专户子公司收到评级情况,并将据此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业内人士表示,启动分类监管,有利于“扶优限劣”,风险问题突出、治理结构或内控体系存在缺陷的公司将无法展业,行业将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
专户子公司分类结果或已出炉
今年2月,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发布《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正式启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通报》公布的分类监管是一个整体导向,具体如何落地,各地证监局有自己的方案。
记者了解到,近日,地方证监局已陆续与基金专户子公司沟通监管结果。
“已明确告知哪些业务可以做,哪些业务无法开展”。一位熟悉行业的人士透露,分类监管结果分A、B、C、D四类。进入A类名单的公司仅有十余家,部分为银行系以及大型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其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均较好。列入B类和C类名单的子公司数量较多,接下来,监管或会根据各公司主营业务调整情况重新打分归档。纳入D类的公司风险隐患较大、持续经营能力不足,恐将面临被动退出。
A类子公司可开展ABS业务
据悉,基金专户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传统融资类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私募FOF/MOM业务、股权投资业务、海外市场投资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监管部门根据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类别进行差异化审核,A类公司可正常开展ABS业务,非A类公司可能将暂停开展该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ABS是基金专户子公司重要的业务方向,这一变化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位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表示,明确评级之后,除A类机构外,其他等级都受到限制,或不能从事非标、ABS等业务,对整体影响较大。
实际上,按照此前监管规定,一些母公司偏股型基金规模达不到200亿的专户子公司,以及一些不是由基金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已不能新增非标资产。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毛慧表示,原本从事ABS业务的公司需要转型,发挥母公司的优势,提升投研能力、风控能力和销售能力,探索股权投资、投顾业务等主动管理项目。
有人士认为,基金子公司在ABS行业中的影响非常小。在净资本限制的环境下,开展ABS业务意义不大。即使没有监管分类评级,一些公司也会主动退出市场,对ABS业务的影响预计较小。
推动子公司稳健运营、守正创新
基金专户子公司2012年诞生,一段时间内高歌猛进,规模最高时超过11万亿。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专户子公司数量为73家,管理总规模为1.92万亿元。
记者发现,目前有新增产品备案的专户子公司仅10余家,多数公司长期未备案新产品,处于半停滞状态。
2022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监管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一些头部基金公司已经行动起来,申报了一批股权类子公司和REITs类子公司。
毛慧认为,目前公募REITs子公司、基金投资顾问子公司等都是行业大力拓展的方向。头部基金公司可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子公司达到合规风控要求,改善存量风险状况,提升持续经营能力,以期尽快开展相关业务。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根据监管要求,基金公司需要在做大做优公募业务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其他业务,基金公司申请设立专业子公司,需要综合评判各方面因素,在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设立专业子公司。
有人士预计,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基金专户子公司选择主动退出。
毛慧直言,如果专户子公司无法找准定位建立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继续发挥牌照价值,也可以主动申请退出,争取正向激励。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非A类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小,预计会有一些资本金和规模相对偏小的公司陆续退出市场。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目前专户子公司牌照价值仍在,大多数基金公司应会选择存续这块业务。
“近年来已少有新增的基金专户子公司,从这个角度看,专户子公司是一个相对稀缺的牌照。基金公司也会努力保住并做强这块牌照。”一位业内人士说。
2023-03-20 16: 28
2023-03-20 16: 28
2023-03-20 15: 46
2023-03-20 14: 54
2023-03-20 14: 30
2023-03-20 1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