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新冠疫情会再次暴发吗?10家A股核酸检测公司去年营收800亿元;多家银行启动反向追薪

e公司 2023-04-16 11:01

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8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7日至4月13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36例。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23年4月13日降至2036;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13日为1.3%。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于2023年第12周(3月20日至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第14周(4月3日至9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4.4%。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全国共报送314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5.4%)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8%)等。其中——

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9%)、BA.5.2.48(11.6%)、DY.1(8.8%)、DY.3(5.8%)和BA.5.2.49(3.6%)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2%)、BF.7.14.1(3.7%)、BF.7.14.5(2.9%)、BF.7.14.4(2.4%)、BF.7.14.3(0.4%)、BF.7.14.2(0.3%)等。

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4例BQ.1、3例BQ.1.1、3例BQ.1.1.13、1例BQ.1.1.17、1例BQ.1.1.38、1例BQ.1.1.53、2例BQ.1.1.66、1例BQ.1.1.69、8例BQ.1.2、2例BQ.1.8、2例FB.1、1例DT.2、1例EA.1、1例CH.1.1、1例CH.1.1.1、1例CH.1.1.11、1例XBB、4例XBB.1、2例XBB.1.11.1、1例XBB.1.12、15例XBB.1.16、2例XBB.1.16.1、8例XBB.1.17.1、24例XBB.1.19.1、1例XBB.1.22、18例XBB.1.22.1、1例XBB.1.23、4例XBB.1.24、1例XBB.1.4、50例XBB.1.5、6例XBB.1.5.12、6例XBB.1.5.23、21例XBB.1.5.24、1例XBB.1.5.36、1例XBB.1.5.5、2例XBB.1.5.7、2例XBB.1.9、84例XBB.1.9.1、21例XBB.1.9.2、1例XBB.1.9.5、4例XBB.2.3、1例XBB.2.3.2、1例XBB.2.4、2例XBB.3、1例EG.1、2例EL.1和7例EM.1。 

核酸阳性率回升,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出现暴发吗?

中疾控4月8日推送的最新一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4月6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是1.4%。虽然比起阳性检测率高峰(2022年12月25日阳性检测率为29.2%)时期大幅度降低,但此前一个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4月6日超过1%,回到了2月初(2月6日为1.5%)的水平。

核酸阳性检测率回升,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疫情仍然处于相对低水平,在低水平基础上的波动无法说明其属于“卷土重来”。

“随着人群抗体水平的衰退,疫情数据发生波动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像是潮涨潮落再潮起,但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大规模暴发的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魏晟教授介绍,“因为在大约4个多月前,大多数人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所以整体上,我国人群的相应抗体还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此外,每个人的抗体衰退时间也不同,再加上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隐性感染,因此目前人群并不是普遍易感。从长远来看,疫情会有反复,但再次大暴发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如何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疫情可能“回升”的情况?赵卫表示,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对流感、新冠这一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魏晟还建议,如果自身是或者家中有脆弱人群,可以通过提前接种疫苗来进行防护。

10家核酸检测相关上市公司去年营收超800亿

近期万孚生物、达安基因、万泰生物等核酸检测业务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022年财报。健康时报粗略统计,10家核酸检测相关上市公司2022年的总营收额807亿元,在营收和净利润上均呈正增长。在这10家企业中,迪安诊断营收最高,去年整体营收202.82亿元;达安基因的净利润最高,达到54.12亿元。


多家银行向员工“追薪”

近期,多家银行向员工反向“讨薪”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日前梳理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发现,部分银行在2022年度报告中首次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相关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均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其中,招商银行、渤海银行和九江银行则是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细节。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称,2022年该行对2876名员工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若以该行去年员工总人数11.3万人计算,被追回薪酬的员工数量占比为2.55%。
渤海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追索扣回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以此计算,相当于人均被追回4.76万元。
城农商行中,在港上市的九江银行也在年报中披露了金额数据,报告期内该行绩效追索扣回总金额为163万元。
不同于前述银行,江西银行在其年报中透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事由。报告显示,2022年该行主要对不良资产形成负有责任的人员,按不良责任本金大小进行认定,并追索扣回相应绩效薪酬。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