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证券:三重预期均处谷底,三大博弈日趋激烈
经济、政策、市场情绪三重预期均处谷底,主题、政策、调仓三大博弈日趋激烈,市场波动依然较大,配置上继续坚守业绩驱动,围绕三大安全主线布局。
一方面,三重预期均处谷底:首先经济复苏动能趋弱,工业景气继续下滑,出口持续承压,地产和消费复苏斜率放缓;
其次,政策预期重回低点,近期稳经济政策的广度和力度弱于此前市场激进预期,但政策仍处窗口期,增量政策还在研究,料定调还需等待7月政治局会议;
最后,市场情绪仍处谷底,中美关系短暂止跌,但汇率波动反映市场对地缘扰动因素仍非常敏感,政策博弈和主题交易反复轮动,非热点个股流动性极其匮乏。
另一方面,三大博弈日趋激烈:首先,主题交易在阶段调整后可能会高切低重新升温;其次,7月底政治局会议前,预计政策博弈也将在短暂退潮后卷土重来;最后,二季末叠加中报业绩披露期临近,机构围绕主题和业绩驱动之间的调仓博弈更为激烈。
此外,中信证券特别提到,布林肯访华表明中美重回常态沟通的正轨,中美关系至少是短暂止跌。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以及俄罗斯内部动荡后投资者紧张的反应,都说明市场对地缘扰动因素非常敏感。截至6月23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为1:7.2158,接近去年10月时的均值水平,相比今年1月中旬时的高点已累计下跌近6.2%。从经济基本面形势来看,二季度复苏动能虽然有所减弱,但依然保持向上趋势,当前大多压制经济的因素在下半年到明年均有逐步缓解的希望,并且在必要时政策依然有充分发力空间,与去年10月市场对疫情持续时间抱有极大的担忧相比,当下的经济预期总归不会弱。近期汇率贬值的表现只能说明投资者对地缘等非经济因素的担忧远超过去年。
2、东吴证券陈李:市场调整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A 股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跌,一方面因为假期效应带来的交易博弈,另 一方面,跟近期部分 TMT 公司的巨额减持对 TMT 情绪影响较大有关。
海外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跟欧美国家公布的普遍低于预期的 PMI 数据以及 欧洲部分国家超预期加息和美联储官员偏鹰派的表述有关。
对于 A 股的影响分析。
第一,A 股节前效应为短期博弈因素。而部分 TMT 公司的巨额减持可能对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但板块的中期走势取决于产业 趋势的不断验证。
第二,海外再次交易衰退的苗头刚开始出现,构成A股下跌理由的可能性较低,若海外衰退的交易压缩中美利差的空间,反而可能成为国内政策预期好转的促发因素。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海外制造业 PMI 开始超预期走弱,韧性最强的服务业 PMI 也有走弱的迹象,通胀超预 期下行可能很快临近,A 股交易政策预期进一步好转的窗口期可能很快出 现。
此外,海外地缘政治事件出现了新变化,短期来看,部分因素有所缓和,但需要关注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演绎和变化。
3、兴证策略:战略布局时点或将出现
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市场风险偏好受到外部因素冲击、指数出现动荡,那么或许我们将迎来年内一个战略布局时点:首先,当前市场本身已处在一个隐含风险溢价较高、多数行业拥挤度较低的位置。其次,未来一个阶段仍将是政策加大力度呵护市场、提振信心的窗口。
此外,三季度市场将进入一个经济压力的担忧缓解、同时政策呵护力度提升的窗口。往后看,我们认为,当前“数字经济”拥挤度尚未触及过热水平。短期动荡、消化后,“数字经济”仍将是行情主线。除了“数字经济”与“中特估”,其他板块中我们也可从三个维度出发,寻找景气与股价背离、有望低位修复的α机会。
4、中信建投策略:把握机遇,坚定布局
●市场反应悲观预期,底部坚定布局:
美债利率上行造成中美国债利差扩大,美国通胀韧性较强;但从中期看美元周期已处顶部区域,且历史经验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不等于A股市场单边下跌。目前市场已反应各种悲观预期,但我们认为需要看到1)南华商品指数企稳回升,库存周期切换值得等待;2)前期强势股补跌为市场筑底重要信号。作为5月下旬以来市场底部的强势赛道,TMT指数的补跌已经启动;4)宏观流动性预期维持稳定,仍具托底功能;5)当前沪深300隐含风险溢价已逼近7年90%高位,权益资产性价比较高。
●情绪扰动、业绩担忧等短期利空事件影响下TMT板块周五大幅回调,但盈利周期仍处上行初期,中期行情未完:
端午假期,外围和港股市场波动较大,究其原因有三点:1)海外加息重燃,紧缩预期引发估值回撤;2)中美金融周期错位,离岸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带来机构持仓的不稳定性;3)地缘对风险偏好的冲击犹在。我们认为上述三点对A股市场影响偏短期,冲击或有限。当前海外加息处在尾声阶段,通胀下行趋势确立,市场预测未来两年美国利率中枢显著下行。适应性预期会熨平短期加息的波动。一旦海外进入衰退宽松阶段,人民币汇率也将重回升势。因此节后A股若短期调整将是回调“上车”的机会。
短期波动低估值价值的防御属性会获得一定的相对收益,不过从未来3-6个月看,更优的选择是在高成长的稀缺性方向。诚然短暂的海外流动性紧缩预期以及部分产业资本减持会造成科技成长板块的回调,但这些扰动不改变TMT科技的产业趋势和基本面价格趋势。产能过剩可能是泡沫破裂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新兴的AI产业趋势而言,供不应求是中早期的常态。因此即便AI芯片以及A股光模块板块不断创新高,也不能轻言见顶。随着上周国内AI大模型监管落地,备案管理将助推大模型和相关AI应用的落地,股市相应龙头公司也陆续创出新高。若节后短期回踩或是较好的“回补”时机。
7、【安信策略】“赢在当下”:大盘的“黄金坑”与TMT的“假双顶”
端午假期海外地缘局势较为动荡,海外局势突发动荡:俄罗斯瓦格纳风波备受关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24小时。瓦格纳撤离后,风险相对可控。且鲍威尔再度放鹰:认为“年内再加息两次将是合适的”,利率中枢上行至5.6%,市场加息预期提升,7月加息25BP概率升至70%以上。考虑到当前地缘风险可控,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更像是mini版2022年2-3月,且汇率贬值空间有限,贬值预期并未发散,外资运行平稳,预计海外因素对A股冲击可控。
随着国内支持政策相继落地和海外科技龙头业绩映射,市场共识逐步凝聚,AI成交占比重回4月中旬40%的高位,但更多是主线确认而非见顶信号。AI主线地位得以确认后,对于短期交易拥挤容忍度适度提升。且与4月不同的是,AI仅为局部拥挤,还有不少细分行业处于低拥挤水平。
AI主线地位不改,财报季业绩验证或有高低切。关注业绩边际上修且拥挤处于相对低位的上游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封测、光学元件和下游的数字传媒。此外,海外动荡倒逼国内稳增长发力,优选低拥挤象限中反弹阻力较小的行业。重点关注稳增长政策催化的相关细分方向,促内需相关的新能源车、家用电器、美容护理、商贸零售和食品饮料等,扩投资相关的储能、充电桩和智能电网等。
9、招商证券:进入7月市场对于中报业绩的关注度将会提升
二季度以来,市场围绕着高景气方向交易,进入7月市场对于中报业绩的关注度将会提升,可以参考行业景气度、库存阶段等多个维度判断业绩修复的可持续性。一季报TMT、地产链消费、出行链、非银、地产、及部分大众消费行业出现业绩增速拐点,这些行业中报继续改善的概率较大,但在盈利改善空间、景气修复斜率、市场预期等方面存在差异。
综合而言,可重点关注业绩高增(景气具备进一步修复空间、需求增量改善)、未来业绩有望出现拐点的方向。包括消费电子、家电、通信设备、传媒、汽车零部件。
10、西部证券: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顺周期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出现波动,全球经济与流动性预期出现反复,但是我们认为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在国内经济增长。尤其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政策导向将更加专注于夯实经济基础。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带动经济复苏,叠加下半年库存周期启动,顺周期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配置建议:地产后周期的家电,建材,轻工等行业;与经济修复相关度较高的汽车(含新能源车)、食品饮料、交运;有望持续受益于“中特估”政策推进的资源型行业央国企龙头;医药中消费属性较强的中药、药房、消费医疗、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2023-06-25 22: 58
2023-06-25 22: 31
2023-06-25 22: 03
2023-06-25 20: 57
2023-06-25 20: 22
2023-06-25 2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