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大增400%!场外衍生品增长迅猛,头部券商发力布局

刘艺文 2023-09-09 20:11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公布了7月券商的场外衍生品展业情况。最新数据显示,券商场外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已达2.31万亿元。近年来,场外衍生品规模增长迅猛,2019年7月时,这一规模仅4780亿元。四年时间,增长了近400%。


另一方面,各大头部券商也纷纷发力这一业务领域。招商证券上半年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增长超30%。申万宏源上半年这一业务规模显著增长。


此外,中证协近日还表示,拟将包括场外衍生品等在内的业务纳入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


场外衍生品规模已达2.3万亿元


中证协发布的今年7月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券商场外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达2.31万亿元,环比增长6%。


事实上,近几年,券商场外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增长较为迅速。在2021年7月末,券商场外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为1.66万亿,2020年7月末,这一数据仅有8930亿元。而2019年7月末的数据还是4780亿元。可以看到,短短四年时间,场外衍生品存量的名义本金增长了近400%。

Image 

Image


从具体内部结构来看,今年7月末的2.31万亿元的衍生品名义金额中,有9136亿元是收益互换,有约1.4万亿元是场外期权。


9136亿元的收益互换中,有47%是其他类收益互换,31%是个股类收益互换,20%是股指类收益互换。1.4万亿元的场外期权中,有58%是股指类场外期权,17%的其他类场外期权,15%的商品类场外期权,以及10%的个股类场外期权。


从交易对手来看,7月新增的收益互换名义金额中,有53%是私募基金。7月新增的场外期权名义金额中,41%是商业银行,24%是私募。


场外衍生品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监管的注意。近日,中证协下发通知,要求各券商从六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压力测试相关工作,包括加大压力测试业务覆盖面,审慎设置压力测试参数,完善常态化测试触发情景,提高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对压力测试工作的支持保障,确保数据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需要注意的是,中证协要求券商将投资业务、两融业务、股票质押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纳入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


券商布局场外衍生品


早前几年,跟随场外衍生品报告一同发布的,还有各家券商名义金额的排名情况。也就是报告会公布各家券商在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的展业情况。现如今,没有了这一数据,不过刚刚公布完毕的券商半年报,对此有一些提及。


“根据监管报表SAC协议数据口径,截至报告期末,收益互换业务存续合约笔数7536笔,存续规模人民币1120.74 亿元;场外期权业务存续合约笔数1861笔,存续规模人民币 1185.66亿元。”华泰证券半年报表示。


银河证券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公司场外业务进一步开发新的交易结构,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提升覆盖终端客户的能力,场外期权与收益互换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继续优化场外业务IT系统,落地多空组合收益互换交易和智能询报价功能,支撑业务持续发展;推出公司首单挂钩利率品种的场外衍生产品,存续规模人民币1.5亿元,成为客户丰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招商证券表示,截至6月末,场外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规模较2022年末增长31.69%。申万宏源表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新增业务规模显著增长,并稳居行业前列。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券商从事场外衍生品也有一些具体案例,可以便于理解。8月底,有投资者向银河证券董秘提问称,“请问公司在二季度持有皇氏集团1860万股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第三大流通股东,公司是自营盘投资皇氏集团吗?还是皇氏集团实控人大宗交易的股份被公司承接,明股实债,通过借款给皇氏大股东,这些股权是质押担保品?请问下购买皇氏集团的原因。”银河证券回应称,经核查,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持有皇氏集团股份主要原因系客需型场外业务需求,不涉及自营业务投资或明股实债等情形。


一段时间以来,券商因场外业务开展需要购入相关标的股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年7月,中信建投证券以2239.19万元竞得华西证券270.39万股股权。对此,中信建投证券相关人员回复称:“客户和我司开展挂钩华西证券股票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我们通过法拍途径折价买入标的股票,以相对更低成本完成了前述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对冲。”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