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他们怎么都来这里过中秋?

2023-09-29 15:36


花好月圆佳节夜

阖家团聚乐无边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

一众中外来宾齐聚中国香港饶宗颐文化馆

参与“2023月圆中秋——中秋文化香港专场活动”,

同赏一轮明月,共叙相聚之情,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9月27日晚,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饶宗颐文化馆化身热闹非凡的中秋文化集市,不仅有口味多样的月饼供宾客品尝,还安排了包括汉服表演、民乐表演、戏剧表演在内的多场视听盛宴。


此外,非遗手作体验工作坊也是本场活动的一大亮点,红木宫灯、岭南古琴、点茶品味,期望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将中秋文化的价值内涵传递给各位来宾。

趣味工作坊:体验中华非遗魅力




一位来自伊朗的企业代表参与了中华非遗项目红木宫灯的制作。



她觉得庆祝中秋的方式是多样、有趣的,而且在活动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内涵,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也有外国驻港领事表示自己是首次参与这样的活动并大赞表演精彩。在现场各类工作坊中,他特别喜欢点茶,认为茶味特别,是个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大人们被众多趣味工作坊吸引了目光,现场的小朋友也是玩得尽兴,对中秋节必吃美食——月饼,更是来者不拒。


有小朋友向记者表示,很喜欢中秋节,能参与这种好玩好吃的活动更是高兴,并说自己最爱草莓味月饼。


年长一点的孩子,则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了解更多,可以流畅地背诵出“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并为大家送上中秋祝福。

传统歌舞表演: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








除了有趣的体验式工作坊,舞台上多个主题演出更是精彩纷呈!



晚会以古筝、琵琶、箫演奏的《城里的月光》开场,“花蕊夫人”、“司马相如”和“范蠡”带领现场嘉宾感受古时人们在中秋对“人圆、月圆、家圆、国圆”的期盼。



随后,以“共赏明月”为主题的首幕演出正式开始,表演者现场表演了琵琶独奏广东民歌《彩云追月》,更有演员趣味演绎李白穿越时光,与自己的老乡兼偶像司马相如会面的短剧。



《彩云追月》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烘托出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该曲自清代诞生以来流传多年,除了被多种中外乐器演奏,亦被多人填词翻唱。



第二幕演出则以“花好月圆”为主题,演员们穿上华服演绎粤剧《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

柳毅传书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于唐代德宗年间由李朝威所著的传奇小説《柳毅传》。

故事讲述了书生柳毅和洞庭湖龙宫三公主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浪漫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著名民间传説,并被许多戏曲剧种采用。

《花好月圆》为粤剧演出其中一节,香港著名艺人罗家英、汪明荃、尹光及多个粤剧团体都曾演绎过该剧目。



此外,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汉服活动“衣起锦官城”的几位代表,也为来宾们送上了精彩的汉服秀。

擅长将传统服饰、设计与非遗文化结合的服装艺术家郝好,特意带来三套精心设计的中秋主题汉服,带现场观众感受中式传统服装之美。

今年适逢蓉港高铁开通,“衣起锦官城”也于近日迎来第二届活动,来自成都的汉服爱好者期盼更多友好能到访蓉城,感受川文化的魅力。



晚会在热闹的潮州式鼓声中圆满落幕。

潮州大锣鼓是潮州音乐的演奏形式之一,以锣鼓乐和管弦乐组合而成,气势磅礴,流行于粤东地区和海外潮人社区。

潮州大锣鼓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潮剧剧本《刘希必金钗记》和《荔镜记》中就有相关记载。

至今,潮州大锣鼓仍然是群众性娱乐活动之一,节日喜庆肯定有潮州大锣鼓演奏,鼓声阵阵,激荡心弦,振奋人心。


月圆中秋:传播全球的中华文化名片


本次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指导,紫荆文化集团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出版集团承办,成都广播影视集团协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橙新闻执行。


一众单位努力把“月圆中秋”打造成全球性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风采,联通各地人文,一同感悟区域交融之情、共赏文化互通之美。



另外,“2023月圆中秋”配套快闪活动将于9月29日分别在西九龙高铁站和维多利亚公园举行。


一众汉服爱好者将扮演苏辽、李白、司马相如、卓文君等文化名人形象,呈现巴蜀文豪诗词吟诵,乐器合奏《凤凰》等精彩表演,为香港市民带来独特的汉文化体验。


(本文图文来自橙新闻)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


《》

《》

《》


更多香港新鲜资讯,尽在橙新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吧~




 橙子君拍了拍你


邀你点击阅读原文来b站一起玩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