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重磅金融大咖齐聚上海,最新发声!

马嘉昕 2023-10-22 22:54
10月21日-22日,以“金融助力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于上海静安区举行。
         
据悉,本次大会共设置了1场全体大会、6场主题论坛、4场闭门会议,以及1场高端对话,并邀请了众多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与国内代表性金融机构和知名学者,围绕全球经济金融领域各方关注的热点议题分享观点。
         
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论坛分享环节中,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Tobias C. Pross、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做主题发言。

Image

具体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刘元春:房地产及私人投资边际出现改善,明年将进一步巩固
         
刘元春看来,2024年的中国总体上会是总量进一步企稳、风险持续释放的一年。“一定要对中国市场有更深的把握,才能对相应的风险有更好的一个判断。”
         
他认为,稳定的因素里面,第一点是近期一揽子化债方案和债券发行产生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回归,将起到明显的稳定作用。“中国在二季度、三季度的财政支出没有正增长,是最近经济复苏比预期相对缓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季度财政政策回归,以及对明年方案重新的谋划,2024年只要积极财政政策真正提质增效,中国进一步企稳没有问题。”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私人投资的边际改善已经全面出现了,这种边际改善明年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刘元春指出,民间投资在今年前三季度依然是负增长,但9月份民间投资剔除房地产之后,是正增长的,并且正增长反弹速度比较快。
         
刘元春指出,目前,整个制造业的状况表现不错,但服务业的复苏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复苏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将是明年复苏的一个核心
         
“我们一定要看到增长的这种能级在什么地方,以及我们的风险释放关键点在什么地方,这样对于明年的政策设计就可能更为清晰,把握就会更好。”刘元春称。
         
此外,刘元春还表示,“IMF认为我们明年会下降到4.2%,世界银行认为会下降到4.4%,我认为他们的预测都不会准确的,原因就是在于很多的研究团队对中国风险控制的模式以及我们本身的一些增长新潜能持续释放的时点判断不是很准确。”
         
Tobias C. Pross:始终对中国的潜力充满信心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资产管理行业需要积极调整以应对诸多挑战,目前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复苏,安联投资始终对中国的潜力充满信心。
         
 Tobias C. Pross表示,当前资产管理行业行业面临着地缘政治冲突、持续通货膨胀、利率高企以及经济衰退带来的挑战,面对以上挑战,资产管理行业首先要保持现有战略的理念,均衡资产配置,进一步发展产品服务;其次要加快发展对数据处理,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以降低产品面临的方向;最后要秉持可持续投资的理念,积极实践ESG要求。
         
“尽管全球面临这些挑战,但我们看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并对中国保持乐观态度。”Tobias C. Pross表示,在未来几年,中国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中国在包括资产管理在内的各个领域,对外资企业始终持开放态度,安联将继续支持本地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致力于中国养老金计划改革和可持续投资的发展。
         
张文才:建议推动开放合作,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张文才表示,当前,全球通胀水平整体回落,消费和服务业表现较为强劲,世界经济得以延续复苏态势。但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显著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呈现走弱态势。
         
 “尽管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近尾声,但高利率环境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张文才称,高利率环境下,政府和私营部门偿债压力骤增,中小银行经营风险明显上升。同时跨境资本流动加剧,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全球金融风险持续累积。
         
张文才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各种挑战,不仅关乎各国利益,也影响着人类的共同未来。并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开放合作,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坚持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重安全发展,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强化协同发力,着力弥补发展融资缺口;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融资不足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需要社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张文才建议,支持主体上,着力发挥国际金融机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动员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
         
支持领域上,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减贫、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支持方式上,既注重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创新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支持合力,也要突出融资与融智并举,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祝宪:与年初相比,当前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风险有所减少
         
祝宪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喜忧参半”,在注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中长期的矛盾和挑战。
         
祝宪表示,一是与年初的分析相比,当前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风险有所减少,软着陆可能性加大,亚洲区域总体恢复良好,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够明朗。二是目前全球主要发展经济体通胀率有所下降,但是仍未达到各国的目标水平,并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三是大多数国家政府财政空间缩窄,债务负担严重。四是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加大,经济碎片化有增无减,非经济因素影响明显提升。
         
祝宪指出,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全要素生产力稳步提高,是可持续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过去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劳动力从低效向高效转移受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祝宪表示,当前发达国家颁布的产业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减少干预转变为国家直接干预,对全球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政策实施的历史证明,要着眼看其干预角度、力度和市场关联,成功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失败的会使大量公共资源蒙受重大损失,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祝宪认为,发达国家施行产业政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不同,在一个已经高度成熟的经济条件下是否可以成功,还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张晓燕: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张晓燕表示,目前我国以及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存在三个现状:
         
一是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状态,但复苏过程缓慢且不均衡;二是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三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力量影响下,全球风险格局更加复杂。
         
“我们希望各国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张晓燕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球合作的基本点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可持续发展,一个是数字经济。
         
管涛: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仍有5%左右
         
管涛表示,当前,我国正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四大政策发力点出发,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仍有5%左右,还是处于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意味着在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高通胀不是我们的掣肘,我国有条件用好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管涛称,此背景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在管涛看来,要实现稳增长,仅仅靠强刺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上,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动能,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问题,更长远来看,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管涛还提到,稳增长关键是要扩大国内需求,而扩大投资和消费不是简单地靠刺激。除了保就业、稳定收入进而拉动消费,同时也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疏通经济循环的卡点和堵点,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实现稳增长需要管控好一些挑战,涉及预期引导、风险防化、大国博弈三方面。”管涛认为,当下,只有稳住增长才可以稳住预期,实现经济目标可以让市场主体有获得感和认同感。
         
“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过程中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暴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需避免重走老路。”管涛表示,另外,大国博弈格局下竞争和合作关系面临新的变化,中国能否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将决定中国在大国关系里所处的位置。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