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领衔,沪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

米洛 2024-05-20 10:10

5月17日,国药现代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部分高毛利原料药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公司扎实推进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明显,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6%;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91.04%。

今年沪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会上,2023年业绩企稳回升、2024年一季度持续转好的信号明显。去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延续稳健的发展趋势,沪市主板合计实现营收11.91万亿元,净利润1.16万亿元。具体来看,931家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82家公司同比增速超50%;903家归母净利润正增长,347家同比增长率逾50%。汽车、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电子等先进制造领域公司的一季度业绩增速普遍较高或者改善明显。随着基建、房地产相关政策接续落地,支持投资、消费的有利条件增多,公司纷纷表示全年业绩持续向好可期。

上市公司大单频签

今年以来,沪市公司在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截至5月17日,140余家沪市公司发布约280条签订重要合同、项目中标相关公告。从行业上来看,建筑装饰(33家)、电力设备(19家)、机械设备(14家)、环保(12家)等行业公司数量居前。

通威股份于5月11日披露签订高纯晶硅销售合同的公告,公司旗下6家子公司近日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9家子公司签署高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约定2024—2026年期间,隆基绿能合计采购不少于86.24万吨高纯晶硅产品,采购价格按月协商确定,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如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近一期公布的国内N型料成交均价价格测算,本次合同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人民币。公司基于多年的产线运营经验积累、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产品品质和成本水平不断优化。目前,公司N型产品月度产出占比已超过90%。

中国西电今年以来,两次发布中标公告。2024年3月1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一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购)中标公告”,公司下属10家子公司为相关中标人,中标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互感器、避雷器等产品,总中标金额为11.33亿元。2024年5月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第十六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二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购)中标公告”,公司下属11家子公司为相关中标人,中标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互感器、避雷器等产品,总中标金额为13.81亿元。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208.48亿元。相关项目签约后,其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家龙头企业晒亮眼成绩单

2024年,沪市主板一批具有穿越周期稳健经营能力的优质企业集中涌现,通过研发创新、降本增效等方式,实现一季度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晒出了亮眼成绩单。分行业来看,部分上游周期性行业业绩出现改善,石油石化扭转2023年下滑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8.46%;有色金属一季度同比增长10.75%,较2023年增速3.84%边际改善明显。中游基础化工降幅较2023年收窄26.32个百分点。在出口带动下,机械设备、电子业绩增速同比由负转正,一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01%、36.77%,其中机械设备业绩整体回转,工程机械、轨交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保持增长。汽车、家用电器增速加快,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4.90%、8.53%,增幅较2023年增加30个、1.21个百分点。在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AI算力需求带动下,半导体延续下半年以来好转态势,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回暖,净利润同比增长10.44%。

福耀玻璃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36亿元,同比增长25.29%;归母净利润13.88亿元,同比增长51.76%。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注客户需求,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升销售效率;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强化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价值得以体现;此外,公司把握汽车行业“新四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加强海外中转库管理和IT化建设,保证全球化的交付和能力,在车型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建立敏捷管理、柔性生产机制、建立快速量产能力。

恒力石化继2023年获得向好业绩后,一季度业绩继续保持韧性增长势头。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90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增长109.8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19亿元,同比增长211.50%。公司拥有超大型装置规模、一体化布局的协同、油煤化装置的融合以及“煤制氢、热电厂、罐区、港口”的“极致化”自备配套。公司实施基于内部降本增效的持续成本改善与内生式增长,成为实现业绩复苏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公司后续经营重心将更加突出精细化成本管控下的“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

京沪高铁面对国内客运市场总体平稳向好的有利形势,持续提高运力投放与客流需求契合度,不断提升站车旅客服务水平,坚持以高质量的供给促进和带动消费,经营业绩实现了“开门红”。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06万元,同比增长13.06%,归母净利润29.63亿元,同比增长33.11%。公司抓住旅客出行和消费需求快速复苏的有利时机,通过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举措,大力增收节支创效,不断夯实安全基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公司不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牢牢抓住客流需求迅速恢复契机,在分析季度调图变化和客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优化列车产品供给、加大高峰时段运输能力。公司根据高铁智能化提升需求与全线设备设施实际,有序推进北斗、GIS、无人机、大数据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京沪高铁业务的深度融合。

新上市公司稳步跃升

记者关注到,沪市主板优质新上市公司通过创新发展、稳步经营,正在逐步向头部公司跃升。以2024年度一季度数据看,近三年(2021年以来)新上市主板公司中营业收入在百亿以上的有9家,归母净利润在10亿以上的有8家,在沪市主板中占比分别为5.45%、6.84%。

2024年第一季度,龙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3.37亿元,同比增长146.95%;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0.24%;扣非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13.96%。公司系2024年新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属于智能产品ODM行业。公司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商和领先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智能产品综合服务。公司智能手机整体业务实现平稳发展,持续巩固业务规模和优势,聚焦头部客户做深做透。公司平板电脑及AIoT业务保持稳定发展,聚焦快速增长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通过多年自动化耕耘,辅以数字化生产系统,构建了智能智造生产平台,在产品贴装、智能检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智能智造技术突破及推广。

2024年第一季度,中际联合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5,838万元,同比增长286%;扣非净利润5,199万元,同比增长350%。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21年上市。公司产品已应用于16个行业,出口到65个国家和地区,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累计授权专利600余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4年,公司在做好现有风力发电领域业务的同时,持续加大在其他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尤其是在工业及建筑升降设备、安全防护产品及高空应急救援装备等非风电领域,收入同比快速增长。此外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使得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