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研究显示亚太区气候行动进展不一,净零转型目标达成仍存巨大缺口

2024-05-28 10:56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的最新分析显示,亚太区企业的气候转型进展步伐不一,各市场在碳排放披露、气候目标设定、能源结构,以及绿色和转型资本流动上的发展进度存在差异,这可能由于各地监管差异、政策支持、股东偏好及行业结构等原因所导致。

《亚太气候行动进展报告》于MSCI年度气候行动资本论坛(亚太区专场)举行前夕发布。该论坛将汇聚投资和金融界的领袖,共商全球在转向可持续增长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和升温记录屡创新高,亚太区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可能造成巨大且不可逆转的影响。鉴于其经济贡献和排放增长态势,亚太区的气候路径对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当前能源结构的发展与净零路径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清洁能源转型正处于关键时刻,在提高煤炭淘汰计划的可行性上,资本市场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王晓书补充道:“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亚太区企业在清洁技术生产和创新方面的表现日益突出。随着亚太区气候相关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增加,有望推动企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和应对措施。"

报告亮点如下:

企业气候行动进展不一

·在亚太区,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披露其价值链的排放信息和气候目标,显示出气候透明度和责任度正在提升。然而,各个亚太市场的进展并不一致。

Ø新西兰(71%)、日本(44%)和澳大利亚(41%)在披露范围一、二、三排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Ø新西兰(88%)、日本(73%)和中国香港(66%)在设定2024年及以后的气候目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气候披露方面较为落后,这可能反映中小企业所受到的投资者和监管压力相对较小。

公用事业领域的能源结构正在转型

·在2015年至2022年期间,亚太区公用事业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和燃煤发电产能都有所增长。对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方面的考量,可能会影响亚太区公用事业公司摆脱化石燃料发电的转型速度。

·目前,亚太区最大公用事业公司的直接排放强度远高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除了拓展清洁发电产能,提前淘汰煤电厂也日益被视为亚太地区公用事业公司实现净零排放路径的关键一步。

·目前,亚太区正努力探索资本市场在提高煤电淘汰计划的经济可行性方面的作用。除了通过混合融资和高诚信转型碳信用的方式调动私募资本,以及将煤炭淘汰的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之外,MSCI还指出,促进投资者参与及沟通(investor engagement)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清洁技术的创新和部署

·扩大可再生能源和能效解决方案的规模将是摆脱化石燃料的转型核心。亚太区的企业已成为清洁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者。

ØMSCI 亚太可投资市场指数的成份股在先进电池存储、太阳能和氢燃料方面的平均敞口高于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的同业成份股。

Ø国际能源署预测,交通、工业和建筑领域未来的能效改善幅度最大,而在这些领域中,MSCI发现,MSCI 亚太可投资市场指数中的成份公司与全球同业公司相比,在能效技术方面的平均敞口更高。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