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 实现归母净利润53.32亿元 同比增长210.7%

2024-08-31 11:50

8月30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2799,以下简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32亿元,同比增长210.7%。 

image.png

2024年是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更名后的启航之年,是实施“三年质效显著提升”的关键之年。上半年,在中信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股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坚持“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体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增动能、主业转型聚势能、深化改革激潜能、队伍建设提效能,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向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盈利水平上升。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和行业布局,加强资产配置并优化管理,主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302.57亿元,其中不良债权资产、股权投资合计收入同比增长135.0%,资产优化调整成效显现。资产规模增长。公司合并资产总额10553.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其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总额74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风控成效改善。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投放和风险化解同向发力。

主业转型加快推进

公司坚决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化解金融风险职责使命,立足功能定位,坚持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中错位发展,做强不良资产主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总体表现看,主业转型按下快进键,进一步提升收购处置、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特殊债券投资“四大业务能力”,搭建高水平研究体系和专业化营销体系“两大支撑体系”。建立“投资与服务合作联盟”,拓展主业“生态圈”。上半年,不良债权资产新增投放及收入实现双增,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业拓展取得新成效。

从具体业务分类看,收购处置类业务方面,提升资产尽调和定价能力,进一步做精做强不良包业务,新增收购不良资产包债权原值470亿元,市场占比保持同业前列;加大资产推介力度,加快现金回收,资产处置质效明显提升,母公司处置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7.5%,不良债权资产净收益同比增长32.08亿元。响应监管号召,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有效发挥不良资产行业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重组类业务方面,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心系社会民生,实施一批困境企业纾困和保民生、促转型项目;集团协同提质增效,实施一批协同项目,董家渡项目成功打造中信特色产融协同纾困化险模式;支持国企改革发展和存量低效资产盘活,落地一批央国企“两资两非”剥离处置项目,探索出服务央国企改革的新模式。截至6月末,实质性重组等不良资产业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3%。

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方面,紧跟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开展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围绕国企存量资产盘活、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纾困、市场化债转股、问题企业救助四类模式,聚焦专精特新、国产替代等优秀成长型、创新型企业,持续提升股权投资能力。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秉承中信改革创新基因,公司持续推进机构改革,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投后管理质效。优化融资结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推进“科技赋能”计划,加快融入“数字中信”,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实施“人才优选”,近5年来首次打开市场招聘,健全“育、选、管、用”全链条,队伍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加入中信大家庭两年多来,中信集团的雄厚实力、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为公司注入强大动能,公司上下发生焕然一新变化。在中信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锚定“一三五”战略目标,始终坚定向前、稳扎稳打,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新成效,全面开启了“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新征程。

下半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为民宗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持续提升主业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转型发展动能。全力实现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树立改革化险标杆,为金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