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持续扩容。不过,受市场的波动、管理策略、投资者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目前此类产品业绩和规模分化较为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基金属于“长钱长投”的品种,基金中基金(FOF)的运作方式也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建议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
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规模出现分化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15%。不过,从成立以来回报来看,只有不到六成产品收益为正。规模方面,三季度末规模超10亿元的产品有12只,超百只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
谈及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交银基金养老金融发展部总经理刘喜勤表示,一是近两年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大,对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发行时点和建仓处于市场高位的产品,业绩均遭遇了回撤;二是不同基金管理人的资产配置和投资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产品收益亏损与业绩波动。
对于规模分化,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除了受业绩影响外,很多产品设置封闭期,造成流动性相对较弱。此外,个人养老金产品需要较大推广和服务成本,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在资源投入方面有差异,也造成规模分化。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基金经理于文婷表示,首先,个人养老金产品分为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两类,不同风险等级产品的仓位水平不同,会影响产品的收益率;其次,个人养老金产品是分批成立的,成立时间不同也会导致收益率不同。最后,目前客户对于个人养老金的理解仍不充分,面对不同的养老金产品,客户没有明确的筛选体系,更多还是依据平台推荐选择,或根据短期业绩选择,因此,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分化较明显。
“业绩规模分化的背后,与市场环境、基金成立时点、基金经理及团队水平、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及风控能力等均有关系。”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认为,若市场低迷、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有限、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和风控能力不足等,产品大概率表现欠佳,不易持续获得资金青睐。
有助于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和长期视角来看,国内和海外市场均有不错的投资机会。由于养老目标基金普遍采用FOF形式运作,投资者可借助此类产品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
市场投资机会方面,于文婷分析,国内市场,政策利好短期集中释放,情绪指标见底回升,建议把握四季度风险偏好改善窗口期。海外市场,静待美国大选结果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美国股市一方面受益于美国经济有盈利端支撑,另一方面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其表现或强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此外,黄金长周期会处于震荡上行阶段。
王铁牛、刘喜勤均认为,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形式运作,通过优选、持有多个基金,可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对于自身缺乏资产配置能力、没有时间对组合进行管理,同时希望进行长周期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只需要选择符合自身年龄、风险偏好等特征的养老目标基金进行投资,就可以享受专业化的资产配置与选基服务。
投资者应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自2022年11月推出以来,大部分个人养老金基金都经历了亏损、回本、盈利的过程。业内人士认为,养老产品属于“长钱长投”的品种,投资者需要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淡化短期波动,将眼光放长远,客观审视其投资价值。
从投资管理的角度,兴证全球基金强调,养老投资是真正的耐心资本,因此,坚持多资产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在降低波动的同时,获得多元资产收益,提升持有体验,让投资者能够真正拿得住。
于文婷认为,养老金产品虽然风险中枢不同,但在实操中因为投资限制,大部分产品单一市场的暴露度过高。如果后续可以充分发挥其资产配置的优势,投资黄金、发达市场股票和债券等产品,将显著降低个人养老金的净值波动率水平,提升持有者的持有体验。
刘喜勤建议投资者,一是做好自身的财务规划,将真正用于养老储备的长期资金配置于个人养老金基金,提升对风险和波动的承受能力,打好养老投资的“持久战”;二是培养定投习惯,通过分期投入资金,降低投资成本,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提升养老投资长期收益;三是做好投资筛选,应优先选择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养老基金产品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口碑好的基金管理人所发行的个人养老金基金,而不能只看产品过往业绩特别是短期业绩。
2024-10-28 07: 31
2024-10-28 07: 31
2024-10-28 07: 31
2024-10-28 07: 31
2024-10-28 07: 31
2024-10-28 0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