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如何搭建资产配置框架?

2025-01-13 07:32

罗文波


资产配置的原则是基于最基本的事实,包括资产的基本属性如风险、收益、流动性,投资者的基本需求如收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以及市场环境的基本特征如经济周期、利率波动等。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基于资产属性的风险-收益匹配原则。从资产的属性看,每一类资产都有其内在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这由资产的价值来源和影响因素决定。例如,股票资产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盈利增长和股息分配,企业的经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导致股票价格波动较大、风险较高;国债的收益主要基于固定的利息支付,由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小,风险也较低。

投资者要对不同资产的风险及收益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再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合理搭配资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低风险的债券和现金类资产上,以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相对稳定性;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股票、权益类基金等风险较高但潜在收益也较大的资产比例。

二是资产相关性驱动的分散化原则。不同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完全同步,当资产之间相关性较低甚至为负时,可以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

从分散投资的角度而言,投资者可以尽量选择不同类型、行业、地域的资产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投资股票和债券,还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适当加入大宗商品等产品类型,降低单一资产或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的影响。

三是以投资者需求为核心的目标导向原则。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是为了满足特定财务需求,如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财富传承等。投资期限的长短会直接影响资产配置的策略。如果是长期投资,投资者可能愿意承受更高的风险以追求更高的目标收益;短期投资则需要更加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变现,尽量避免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

有相对明确的目标才能匹配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如果是为养老储备资金,投资者需要根据子女求学时间确定投资期限。假如自己还有20年才退休,则可以重点配置长期收益较高的产品,如股票型基金、养老储蓄险等;随着退休日期临近,再逐渐调整资产配置框架,增加债券和现金类资产的比例,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四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调整原则。市场环境永远在变化,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等因素。这些变化会改变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投资者需要根据变化来调整资产配置,以保持资产组合的有效性。

投资不能一劳永逸,投资者还需要定期评估市场环境和资产组合的表现。当经济处于衰退期,股市可能下跌,债市可能相对稳定,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债券资产的比例,减少股票资产的比例。同时,新的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不断涌现,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资产配置范围,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资产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盘考虑,只有在各个维度上做好权衡,投资才能从容不迫。

(作者系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CIS)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