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AI来了,是威胁,还是机遇?

2025-02-24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马斯克曾说:“人类社会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码,本质是一个生物引导程序,最终导致硅基生命的出现。”当下,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AI硅基生命”逐渐融入碳基生物社会的各行各业。

公募基金行业正在积极拥抱着这一浪潮。然而,这个全新的技术巅峰,对学霸云集的基金经理群体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职业威胁,还是发展机遇?是被替代,还是实现“1+1>2”?从受访基金经理的反馈来看,是机遇大于威胁。

有机遇、有威胁

但机遇更大

“机遇和威胁并存,机遇更大一些。”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直言,机遇是先进生产力工具赋能,AI大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投研效率。威胁有两点:一是AI普及后,市场有效性提升,单纯依赖短时间信息差的投资策略将逐渐失效;二是初级投研岗位的职能会逐步被替代,基金经理要迅速适应AI时代的投研方式。

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翟梓舰也认为机遇大于威胁,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务可以使用AI辅助完成,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磨策略、精进业绩。他强调,作为基金经理,要广泛了解、体验各种AI工具,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从量化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在投资中的应用已经有了成熟的范式,但大模型到底应该如何应用到投资中,还需要深入研究。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DeepSeek可能使基金经理在某些领域(如算法交易或量化投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DeepSeek依赖于大量数据和模型训练,如果数据质量或模型存在偏差,可能影响基金经理决策的准确性。

投资是科学和艺术

基金经理更需提升自身能力

金融投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当前环境下,基金经理更需要利用AI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扎扎实实做好业绩。

“AI平权使每个人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料,这是好事,但能否让人类群体变得理性?抑或是加重了情绪化?例如,在一家公司股票下跌时,人们去问AI,也许首先得到的是悲观的信息,但巴菲特所说的‘扣动扳机的机会’是反人性的,要透过当前的悲观看到价值和未来的乐观,这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对投资的理解。这便是投资的‘艺术’。”上银基金基金经理陈博表示,投资“技术”方面,未来每个人都需要掌握AI工具,有人会沉浸于信息极大化以获取收益,有人向内搜寻长期投资的奥秘,方法没有好坏,适合就好,“但客观来说,现在每天用手机的我们,与读报纸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相比,投资境界上或许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心的定力”。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都会对现有的从业人员提出挑战,善于适应并学习的人会驾驭这一工具,顺势而为。基金经理需要深入学习AI技术,掌握数据安全与管理技能,提高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与技术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更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

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李庆阳也表示,基金经理应该学会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将精力集中在需要人类经验、直觉和复杂判断的任务上,并注重客户关系管理、谈判等AI难以替代的能力,关注AI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应对行业变化,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盲目依赖。

站在历史当口,基金经理要将工具为己所用,发挥其更大效能,实现“1+1>2”的效果,这才是智能化投研时代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