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4月,指数增强型基金再迎申报和发行热潮,多只科创综指增强基金、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发售。同时,指增基金业绩不俗,年内近80%的产品取得正向超额收益。
布局差异化指数竞争赛道
近期,华夏、景顺长城、华宝、华泰保兴、中信建投等基金公司纷纷上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南方、财通等基金公司上报了中证A500指增基金。截至目前,4月共有20只指数增强基金发行,主要涉及中证A500指数、上证科创板综指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今年以来,已有47只指数增强基金申报;29只产品已成立,合计规模达156.17亿元,同比均有明显增长。
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统计,2024年4月至今,共有46家基金公司发行了70只指数增强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大中小型基金公司都在布局。“指增基金结合了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优势,可满足投资者对工具化投资和超额收益的双重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青睐。”他说。
关于基金公司积极发行指增基金的原因,孙桂平分析,第一,政策推动下新指数不断推出,为指数增强基金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例如今年发行的指增基金重点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第二,在当前指数基金竞争加剧、ETF头部效应突出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借助指增基金避开正面竞争;第三,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量化投资领域的应用发展,量化策略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的潜力在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指增基金的发展。
盈米基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誉蓉表示,公募基金布局指数增强产品,一方面符合当前指数发展大趋势;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中小型公司而言,在指数同质化发展的当下,更容易通过主动挖掘α形成差异化竞争。
基煜基金认为,年初以来权益市场回暖提升了含权产品的热度。指增基金“被动跟踪+主动增强”的双重特性,既能满足投资者对基准指数收益的要求,又可通过量化模型捕捉超额收益,是兼具透明度与超额收益的投资工具。
超78%产品获正超额收益
据上海证券统计,截至4月10日,指增基金过去一年平均超额收益率为2.17%;今年以来平均超额收益率为1.2%,超过78%的基金超额收益为正。
孙桂平解释,跟踪不同指数的超额收益是有差异的。今年以来平均超额收益率较高的指增基金主要集中在上证综指、国证20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等宽基指数。
王誉蓉表示,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目前A股市场依然存在α收益,尤其是成份股数量较多、内部个股差异较大的指数更容易做出超额收益。同类指增产品业绩存在差异,源于对风格暴露的控制程度不同,比如有的产品风格控制较严,有的会在某类风格上放开一定限度;使用的策略也有差异,有的是多因子模型,有的是多策略模型。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孙桂平称,选择指数增强基金时,首先要了解所跟踪的指数,选择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指数;其次,要关注基金超额收益能力的稳定性,同类基金增强效果差异明显,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也存在差别,投资者要尽量选择长期超额收益表现稳定的指增基金;还要关注费率情况和规模适配性,选择费率较低、规模适中的基金,规模太大的基金不利于超额收益的获取,而规模太小的基金则有清盘风险。
王誉蓉认为,由于理解成本较高,建议普通投资者尽可能选择量化头部大厂的、过往超额稳定的基金,并长期持有,以获得增强收益。
2025-04-14 07: 30
2025-04-14 07: 30
2025-04-14 07: 30
2025-04-14 07: 30
2025-04-14 00: 08
2025-04-13 2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