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召开,吸引了众多车企与零部件企业展示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其中连续多年入围全球零部件供应链百强的五菱工业,携一系列领先技术与多元化产品再度参展。
成熟多元技术解决方案 从概念到量产的跨越
五菱工业在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带来更为成熟且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以动力系统为例,其终端客户数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历经多年持续迭代的479发动机,自2013年问世以来终端客户数量超过100万台,彰显了产品的可靠性与市场认可度。
在新能源领域,五菱工业的新能源车桥产销量突破150万台,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微型整体式车桥产销破百万的企业。
深厚底蕴铸就技术实力 全方位零部件保障体系
五菱工业全资子公司五菱柳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后者作为“广西机械工业的摇篮”,在动力系统制造领域拥有近百年的深厚积淀。
1953年,五菱柳机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汽油机——1101型汽油机,被纳入新中国150个第一;1980年成功研制出270Q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微型汽车发动机的空白。
这份深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五菱工业与整车厂同步开发零部件的强大能力。当前,五菱柳机深耕发动机、新能源、铸造件三大产业,形成了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纯电动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动力集成产品布局,成为广西首家具备发动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系统混合动力集成能力的供应商,并充分利用发动机技术优势整合电机和电控,产品获得造车新势力的青睐。
在底盘模块方面,五菱工业已构建起乘用车电驱动系统和微、轻、中型车电动桥四大产品平台,具备偏轴、同轴、完全同轴多种减速器结构类型的自主开发能力。
五菱工业整体式商用车电动桥产品轴荷覆盖0.6—3.5吨,断开式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产品功率覆盖30-130KW,与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车身模块方面,五菱工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在车身冲焊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实现了落地转化并带来实际效益,建成的国内首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是广西首家通过竞争方式获得的国家工信部科研揭榜课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解决了汽车安全法规要求(偏侧碰撞等)和车辆轻量化等行业“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已实现配套国内一线自主汽车品牌的高端SUV、MPV、轿跑等车型,实现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批量配套。
提前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潮流
五菱工业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始终坚持提前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排放法规升级方面,早在实施国六A阶段前,五菱工业的发动机所有产品已全部符合国六B阶段的要求。
在混动系统研发上,当多数企业刚涉足混动领域时,五菱工业的混动系统已完成迭代升级。其HEV产品油耗低至4.6L以下,一箱油可行驶1000多公里,在市场中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
自主研发的首台小型甲醇发动机、氢内燃机相继点火成功,其中氢内燃机点火成功标志着在国内首创醇氢油气多元燃料发动机平台研发成功,朝零碳化目标更进一步。
在电动桥技术研发上,五菱工业同样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早在研发之初,就规划了多种结构类型的技术平台并行研发。历经5年精心研发,代表未来整体式电动桥发展趋势的第二代整体式电动桥——被誉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同轴式电驱桥在本次车展中精彩亮相。
该产品相较于分体式电驱桥,重量减重10%以上,体积缩小30%,噪声降低5分贝左右,有效提高乘坐舒适性,五菱工业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同轴式电驱桥商业化落地的生产企业,引领了行业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品质与效率双提升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五菱工业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品质为核心。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五菱工业在品质管控与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早在十年前,五菱工业就开始布局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在原有精益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从引入单个机器人,发展到构建智能工作站、智能生产线,直至建成涵盖采购、销售、仓储、生产、研发、财务等企业管理各环节的智能工厂。其中,底盘智能工厂成功入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并建成6个广西智能示范工厂和3个广西数字化车间。
2024年,五菱工业整合公司整车、零部件业务的深厚积淀和实力成立上海前瞻中心,融合上海前沿技术、思维与视野,聚焦电控等核心部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研究,搭建起行业领先的仿真分析、测试验证与研发创新平台,推动公司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积极拥抱“脱碳”赛道 拓宽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全景图”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五菱工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面拥抱“脱碳”赛道,不断拓宽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业务版图。
目前,五菱工业形成产业链齐全、产品阵营丰富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业务体系。2022年,新能源车桥业务占比超过20%,新能源动力业务占比约15%,正朝着新能源业务占比超过50%的目标稳步迈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五菱工业一方面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全力攻克动力系统中的“定转子”等核心技术难题;积极推动产品向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在电子开关、车灯、控制模块等产品领域,五菱工业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成熟度。
同时,五菱工业底盘模块成功研制出自动驾驶必备的“黑科技”——线控底盘,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势凸显吸引众多车企合作 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高度一致的产品品质、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五菱工业在“产品+成本+服务”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
这一优势确保了与原有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还成功吸引了长城、长安、福田、奇瑞、比亚迪等众多知名车企的合作与认可。与长城深度合作的重庆基地、荆门基地分别于2020年、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产量稳步提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面对快速变化的汽车行业格局,五菱工业积极转变思维,创新整零企业合作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了与新势力车企的合作,预计今年相关合作项目将取得丰硕成果。
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五菱工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加速扬帆出海,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2024年,五菱工业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乘用车后驱动桥总成产品成功销往越南,实现了零部件与海外整车企业的跨境合作;印尼、印度生产基地稳步发展,并成功拓展了韩国现代等国际客户,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五菱工业将积极响应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品质,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倾力打造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即打造国家级中小排量节能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国家级轻微型驱动桥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国家级汽车车架单项冠军企业,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为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5-04-24 10: 06
2025-04-24 09: 25
2025-04-24 08: 55
2025-04-24 00: 16
2025-04-24 00: 16
2025-04-23 2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