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方创新张治:AI模型能力天花板尚未触达

吴君 2025-05-09 10:18

【导读】国方创新合伙人张治:人工智能尚处发展早期,模型能力天花板尚未触达,今年看好To B端会有公司跑出来

从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AI)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激动人心的节奏,技术的快速迭代令人目不暇接。沪上知名私募股权机构国方创新在2019年就成立了数字智能投资团队,近年来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两大投资方向。

近期,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国方创新行业合伙人张治,他表示,这一轮生成式AI的技术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有几件事情是确定的:一是数据会变成越来越重要的核心资产,是AI应用企业突围的胜负手;二是AI会带来B端和C端商业模式的巨变,从向客户交付工具到交付能力和结果;三是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硬件载体来实现AI的分发。

张治透露,接下来国方创新将发行一只数据智能方向的产业链基金,投资数据要素和AI领域的早期项目。“随着科技快速变革,现在我们的投资打法也发生了变化,很多投资经理泡在开发者开源社区,研究AI前沿论文,尝试新产品,我们还会开发部署一些AI应用和端侧模型。”他说。

7e4f879529984f69855566944fac744.jpg

聚焦数字智能领域

寻找AI产业链核心节点投资

据张治介绍,国方创新从2017年开始做母基金,主要定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投资方向,彼时投资了一些相关行业的GP,积累了产业链经验。2019年公司转向直投,2020年在AI领域布局了商汤科技、燧原科技等企业。

2023年3月,在商汤上市解禁后,国方创新实现了全部退出,赚取了不错回报。“这可以说是一笔承前启后的投资,当时看到ChatGPT出来后,我们感觉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会发生巨大变化,从传统AI向生成式AI跃迁,实现迭代升级。我们开始更加深入布局整个AI产业。”张治说。

2023年,国方创新进一步明确数字智能板块的投资重心,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两大投资方向,布局了燧原科技、MiniMax、长亭科技、基流科技、明心数智、云梧智能等企业。

人工智能的三个基石是算力、算法和数据。近年来,国方创新在AI产业链上寻找核心节点进行布局。比如算力领域,公司2020年投资了国产GPU燧原科技,2023年成立专项基金,领投该公司D轮融资,金额超过6亿元。2024年公司还投资了一家服务于算力组网环节的企业——基流科技。“我们看好算力基础设施,坚信国内一定会成长起来自己的GPU企业。”张治说。

在大模型领域,国方创造投资了MiniMax,张治称,虽然2025年开始市场上很多人可能质疑大模型公司的价值,但他认为,目前整个行业模型能力依然没有收敛,还有大量持续突破能力边界的工作在探索。他告诉记者,DeepSeek的出现,说明在AI这件事上,更应该关注年轻的、有组织研发能力的团队,能够实现单点高研发密度的工作,有机会实现颠覆式创新,“我们投的企业也是一个年轻团队,大部分是算法工程师,组织和模型迭代速度都很快。”

在应用端,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投资了面向B端客户的明心数智,其通过AI报关、退税系统及产融服务,解决跨境小微企业的痛点。张治认为,未来B端的商业模式会从卖软件往卖服务转变,从“卖工具”转向“卖结果”。“有了AI以后,很多服务型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能力,今年我们更加坚信B端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向客户交付服务。”他说。

国方创新还着力构建AI生态,比如和燧原科技一起发起“方原会”。在公司看来,因为AI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创业者需要被链接起来,结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

张治表示,对国方创新来说,现在在投资上会进行赛道聚焦,但阶段会放得更宽一些,会投资早期技术突破型企业,也会投资能够实现商业化闭环的企业。比如2024年投资了云梧智能的天使轮,其AI生成3D技术帮助企业节省建模成本。

张治向记者透露,今年国方创新会联合上海一家数据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同发起一只聚焦“数据与智能”的产业链基金,投资数据要素和AI领域比较早期的项目,培育和孵化优秀创业企业。

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技术快速迭代期

看好数据资产价值和商业模式变革

张治讲到,科技产业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收敛的过程,技术周期需要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看技术天花板将智能提升到什么位置;第二阶段是跨越商业鸿沟的过程,企业寻找市场需求,基于现在的能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什么程度;第三阶段是规模化的过程,关注企业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分发,将技术和解决方法进行推广和普惠,实现能力平权。

放眼全球来看,他判断,AI依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大厂和研究机构还在持续迭代模型,探索生成式AI技术的上限。

在当前的技术爬坡期、产业发展早期,张治直言,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机遇方面,技术的迭代还没有结束,现在高效、有组织做研发的技术团队,依然有把技术维度往上提升的机会;同时,开源带来技术的普惠,降低了创业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去做出更好的应用。挑战方面,因为技术在快速迭代,尚不知道AI技术的天花板在哪里,很可能基于当下技术做出来的一个产品,3个月后由于技术的提升,可能很快被淘汰。

张治举例,比如现在自动代码的生成比较容易,如果有软件的架构能力和产品能力,就能轻松做出新产品。“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一方面要随着技术的变化,有快速迭代成长的能力;另一方面,产品的定义变成一个重要能力,如何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面对快速变化,需要把握确定性。在张治看来,AI产业几件事情大概率会发生:

第一,无论技术怎么变化,数据一定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资产。DeepSeek让技术变得普惠,未来创业者核心壁垒是独特的、行业的、深度积累的数据训练集。如果有独特的垂直领域的数据,通过AI模型做精细化调整、做蒸馏,能创造出更好的模型,给客户提供服务。

第二,AI会带来B端和C端商业模式的变化。To B端,从提供软件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To C端,考验做应用的团队,有没有技术视野和技术广度,能够做出一些独有的小模型,融合到C端产品里面,逐步形成壁垒。

第三,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硬件载体来实现AI的分发。因为每当国民级应用出现时,硬件基础设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淘宝、腾讯最早在PC端,后来美团、拼多多到了移动端。未来会不会有新的AI原生硬件出来,是市场比较期待的,有可能是眼镜、耳机等,尚未确定最终形态。

对于数字智能的发展,张治认为,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多模态,从图文到视频等进一步丰富;二是长思维链的能力,还有继续延展的空间;三是基座模型还有进一步迭代空间。“从人脑神经系统的规模和结构来说,现在参数规模依然不够大,还有空间继续往上发展。未来数据的价值在经过强化学习以后将进一步提升,我觉得这是区分每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定趋势、选节点、建生态

今年更看好To B端会有公司跑出来

国方创新的数字智能投研团队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张治告诉记者,他们基本上都是工科出身,学习统计和计算机专业,大学时候写过代码。这两三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纵深投资,为了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他们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跟踪最新的AI方面的论文,二是泡在开发者社区里。

张治总结了国方创新的投资方法论,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定趋势,确定未来3~5年趋势比较明确的方向,因为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投资主要赚取的是贝塔的钱,要先选对趋势,再去看企业;二是选节点,选择产业链上有资源集聚能力的核心节点,比如AI里面的算力、大模型都是重要节点;三是建生态,围绕核心节点去延展、去丰富,把整个生态链拉通、串起来,扩大在生态圈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多项目。

具体来看,张治表示,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他们给予不一样的赋能。对于早期培育、孵化阶段的企业,给予更开放的环境,希望其在技术上有质的突破,在开源生态等各方面能达到全球领先状态,再助力企业做商业化、产品化;对于成长期的企业,会给予金融、客户等资源上的帮助,还有与节点性企业共建生态。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始人至关重要。张治称,他们选人主要采取“PSD原则”,希望创始人是贫穷(Poor)、聪明(Smart),且有欲望(Desire)。“我们希望他有技术信仰能够坚持,足够聪明,且有物质上的驱动和欲望,能够让他坚持往前走。”

今年在AI领域的投资,张治认为B端的机会更多。“在DeepSeek完成全民AI的市场化教育以后,需求端被激活了,大多数企业今年会完成自己企业软件的智能化升级,接入AI,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帮助客户做端到端的交付,因此今年To B端有机会跑出来一些新的玩法的公司。”

但张治也说,C端可能面临挑战,因为在模型能力进一步提升后,去年的一些APP可能就要重做了,新的一波技术浪潮起来把原来的推翻了,“对于To C端的企业来说,重点是如何设计好产品,把客户留下来。”

当前阶段,张治坦言,国方创新作为投资机构,希望投资的是创业企业持续的技术往前探索的能力,因此会给企业更长的时间和周期,更大的包容度。“不着急赚钱,更重要的是拥抱开源生态,打造产品知名度,让更多人参与到产品的迭代里面。”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