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陆基金总经理陈祎彬:中美贸易战不确定下催生了这些新的投资机遇

马嘉昕 2025-05-09 20:16

自今年4月以来,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扰动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加剧,这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可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投资机遇。

为此,我们邀请到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祎彬先生。他深耕投资领域18年,我们将与其共同探寻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投资逻辑,以及在当前乱局中是否潜藏着新投资机遇。

image.png

贸易战催生新的投资机遇

《中国基金报》:您如何看待关税政策对市场带来影响,特别是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面?

陈祎彬:关税大战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从全球经济层面来看,它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导致国际贸易秩序混乱,提高了全球消费品价格。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像美股、港股和 A 股都出现了明显的震荡下跌,许多投资者的资产价值缩水。以美股为例,在关税政策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美股三大股指最大跌幅达到15%。

这就使得传统的资产配置策略可能不再适用,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各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调整配置比例,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中国基金报》:在关税大战的影响下,有哪些新兴投资机会?

陈祎彬:目前的市场机会可以给大家三个词,分别是东升西降、北水南聚和乱世藏金。

其中, “东升西降” 趋势显著,中国资产凭借自身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市场对中国经济逐步复苏的良好预期,愈发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

以今年的市场表现为例,在美国上市的由中概股编制形成的中国金融指数,录得了约3%的正收益;而同期的标普500却下跌了约10个百分点。这一涨一跌,充分彰显出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突出优势。

不过,投资者不能盲目跟风,而应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精准定位政策支持的行业领域,同时深入剖析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潜力和稳定性,制定契合自身需求的、更具针对性的投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北水南聚”的态势也十分明显。我们能够看到,内地资金持续大量涌入港股市场。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港股市场已超过6000亿港元,并且连续 4个月突破千亿港元大关。这些资金主要配置在科技创新、医药红利等热门领域。

此外,当前,“乱世藏金”这一传统投资理念依然适用。鉴于美元信用波动加剧,黄金作为具有天然避险属性的资产,无疑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可作为长期投资的优质选择。

近期,美国商品黄金指数连续4个月上涨,最高超过3500点,国内首饰金价格也攀升至每克850元以上。尽管目前黄金处于短期高位震荡阶段,从长期投资价值来看,并未发生改变。

如何做好与“风险”共舞

《中国基金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您认为投资者该如何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制定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

陈祎彬:这需要根据投资者风格细化分析。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我们建议以稳健资产为主。例如,在我们客户中,初入门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中低风险偏好,他们能承受一定账户资产波动,但希望投资收益跑赢传统银行理财。

这类投资者可以将多数的资金配置在债券资产上,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像去年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在4.59%,年内最大回撤只有0.67%。同时,还可以将剩余的部分资金配置在港股或A股中的红利低波资产上,比如港股通的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股息率接近7%,具有一定较高的性价比,有望增加额外收益,同时平衡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讲,他们往往以上证指数去年涨幅等作为参考制定投资目标,比如很多偏股类客户希望今年收益达到12%,并且能接受较大回撤。

对于这类投资者,我们建议可将半数持仓配置在港A股资产上,并配置一定具有进攻属性的资产,比如科技、创新药等,这些行业虽然波动较大,但收益潜力高;同时,也要将部分资金配置港股红利低波资产,进而用于平衡风险。

此外,剩余的持仓建议以“固收+”资产为主,这类资产以债券类为主,能够在稳定业绩的同时争取正收益,还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黄金等“卫星”资产,起到分散投资的作用。

总体来看,陈祎彬建议,投资者在把握今年新兴机会时,不能忽视传统资产配置的稳定性。可以在维持一定比例传统资产,如债券、稳健型股票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资金参与新兴投资机会。同时要确保投资组合整体的风险可控,避免过度集中投资新兴领域带来的高风险。

最后,陈祎彬也表示,在关税风暴持续肆虐的当下,资产配置无疑是一场与不确定性的博弈,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策略。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投资者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因此建议大家要紧密追踪全球经济动态与政策走向,以做好投资规划。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