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谢振东: 保持冗余度 动态均衡不惧波动

刘明 杨晨 2025-05-19 07:31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见习记者 杨晨

多年前,一名物理系学生埋首实验室,沉浸在电子与力学的世界中;如今,这位工科背景的“技术派”已蜕变为均衡投资的践行者。在与远信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谢振东2个多小时的访谈中,能充分感受到其工科思维的逻辑严谨性,映射到投资上,他对安全边际的要求更加严苛,崇尚均衡配置,不赌单一赛道,也不押个股,给持仓保留冗余度。

一般理解,冗余度是留有余地,是淡定从容,是“晴天不忘带雨伞”,更体现出一种稳健理性的态度。谢振东说,就像电子电路需要冗余设计,投资组合也必须为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谢振东重视估值的合理性,但并不是传统低估价值派。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均衡中的成长猎手”——不追求极致押注,而是通过深度研究拓宽能力圈,寻找那些能引领中国未来、契合时代发展方向的优秀企业,挖掘估值合理、更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他既看企业未来五年的成长空间,也看当下价格是否留有足够缓冲的空间。“20倍估值未必比5倍贵,关键看现金流贴现能否支撑长期价值。”

适当的冗余让谢振东的投资组合表现不会像很多赛道型选手“大起大落”。在公募基金任职期间,他历经了股灾、贸易战等极端市场环境的考验;加入远信投资后,他专注科技、制造、消费等自身能力圈内的投资,捕捉结构性机会,保持组合的均衡分散。他管理的旗舰基金“中国价值回报”在市场剧烈波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动态均衡”,这也符合他的投资追求——“熊市跌得少,牛市跟得上”。

“因深致稳,因变而进”是谢振东15年来的投资方法论核心。他每年对30%的持仓进行优化,以确保组合聚焦时代主线。从新能源革命到国产替代、AI科技、新消费,谢振东的能力圈在远信投资的支持下得到赋能延展。

谢振东说,五六年前大家一起加入远信投资这个平台,就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语言体系,从产业视角做基本面的研究,更看重企业文化与治理结构,共享能力圈。远信投资的团队成员在高端制造、汽车、化工、科技、消费、创新药等领域均有十年以上深耕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形成跨行业的深度能力圈。“平台的意义在于互补与共振,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说。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与关税环境,谢振东表示,其持仓公司所受影响有限,具备足够的冗余度以应对风险,且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安全边际充足。他认为,真正优秀的公司具备构建国际化产业链的能力,可以有效应对关税变化。在过往投资中,谢振东最长持有某公司五年,并非因其短期业绩亮眼,而是基于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即使某些标的阶段性表现平淡,只要基本面未恶化且估值合理,他仍选择耐心持有。

当下,谢振东看好制造业出海与硬科技突围,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的降本能力与生态整合。他认为,半导体、AI应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将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而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代际更迭,为本土品牌崛起创造了机会。

“稳守能力圈,但不固守成见,这才是均衡的真谛。”他说。

被“错杀”股票有较大修复机会

中国基金报:美国在全球发起贸易战、关税战,对你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谢振东:贸易战并不是一个新情况,七八年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感受更为深刻,但现在无论产业界还是上市公司,应对贸易战、关税战有更多经验。现在受影响比较大的是过去为了关税套利而布局的公司和产业,但对真正实现品牌、产业出海的企业影响并不大,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应对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些企业可能会被市场“错杀”,存在较大的修复机会。

与七八年前相比,中国工业的优势已经体现在更高的层次上。例如,人形机器人的配套供应链,无论是减速器还是核心旋转模组,只有中国企业能够提供配套。

市盈率5倍的股票

不一定比20倍的“便宜”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判断一个产业或公司的安全边际和估值?

谢振东:最核心的还是现金流贴现。一个生意场景到底值多少钱?最终能回到你手里的钱有多少?时间是有价值的,最合理的模式还是现金流贴现。举个例子,我并不觉得5倍(市盈率)估值的公司一定比20倍估值的公司便宜。如果20倍估值的公司现金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5倍估值的公司现金流的持续时间短,那么前者可能更便宜。我会用贴现的模式判断这个公司未来两三年增长的空间。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更重要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看待成长股投资与高波动的问题?

谢振东:虽然我的投资风格偏向成长型,但我对安全边际同样非常重视。投资的核心在于选择好公司,如果你买的公司质地不佳,或属于夕阳产业,甚至存在价值陷阱,即便价格便宜,也可能出现问题。我的核心投资理念是:以合理估值投资时代的优秀公司。买入价格更加重要,在市场环境不佳、风格发生变化或产业阶段性遇到问题时,高估值往往面临巨大回撤。

好公司包括好的商业模式

和治理结构

中国基金报:如何定义一个好公司?

谢振东:首先,它必须是一门好生意,巴菲特教会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逻辑:那些能够长期持有,并带来超额收益或绝对回报的公司,往往都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符合时代发展方向。

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我对好公司的认知也在不断进化,越来越注重调研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更加意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尝试以公司内部视角来看待,以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和发展潜力。

希望“牛市跟得上,熊市跌得少”

中国基金报: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投资风格?

谢振东:我希望投资组合在牛市里能跟上市场,在熊市里能少跌一些,组合管理上更加均衡和分散。避免在某个维度上风险暴露过多,不赌个股、行业和风格。当然,如果有特别好的公司,我也愿意稍微提高一点仓位。持仓时间长的可能有三到五年,每年有30%的调整,引入更优秀、估值更合理的公司,希望投资组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变化,这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跟踪市场动态。

自动驾驶有望改变汽车行业格局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看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和未来行业格局?

谢振东: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2020年之后,汽车行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动车快速发展。当电动化率达到50%以后,电动化本身已不再是核心矛盾。当前的核心在于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何时能够跨越L3级别的辅助驾驶,真正实现自动驾驶。很多人认为自动驾驶不是必需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驾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制造企业竞争力被低估了

中国基金报:高端制造具体有哪些方向?

谢振东:高端制造是非常大的方向,需要与具体的产业相匹配。如人形机器人,关键的一点是能否实现降本。开发一个成本在10万美元以上的人形机器人,与开发一个成本仅一两万美元的人形机器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能够实现产业化,而前者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被低估了。我们正从各个产业中寻找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优秀公司,包括电动车、人形机器人、苹果产业链等。

中国基金报:关于AI应用,哪些方面已经具备商业化价值?

谢振东: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都是能比较快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方向,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等,在这方面的布局和决心已经非常明确,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