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舍梨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IPO同步回暖。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6月28日,A股年内共有51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总额为37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4%。
港股上半年掀起上市热潮,40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达到989.03亿港元,IPO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A股IPO数量、融资额双升
今年上半年,A股IPO出现回暖迹象。数据显示,年内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合计37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16%、14%。
从受理情况来看,A股上半年新受理的131家企业中,申报沪市主板企业有8家,深市主板有9家,科创板有15家,创业板有16家,北交所有83家。尤其是6月份,A股IPO迎来受理高峰期,104家被受理,环比增长超5倍。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
究其原因,有投行人士表示,6月底是年报有效期的到期日,因此每年的6月都是IPO受理的高峰期。
安永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宏观环境、市场资金和拟上市企业质量是影响IPO发行节奏的重要因素。A股IPO接下来预计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而非以往的高速扩容。
科创企业迎来新机遇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年6月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今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从沪深两市的IPO受理情况来看,科创板与创业板仍是科技创新企业的首选地。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已至少有5家未盈利企业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监管对未盈利创新企业的包容性显著提升,为新模式、新业态的亏损企业在A股上市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也要求投行重新审视项目筛选逻辑,关注企业的技术领先性、市场空间及团队能力,而非单纯依赖财务指标。”国泰海通证券资深专业人士说。
华泰联合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科技创新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只有“投早”“投小”,才能推进“从0到1”的关键一跃。“优质的高壁垒企业早期可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研发阶段比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更考验眼光和耐心。对于券商来讲,最重要的是在行业内深耕,对产业建立深度认知,识别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港股年内共有40只新股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33%;募资总额达到989.03亿港元,去年同期仅为111.74亿港元。
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龙头企业启动两地上市布局,通过港股平台进一步拓宽国际资本通道,提升跨境资本配置效率。
从行业领域来看,“硬科技”与新消费领域成为焦点。“硬科技”赛道热度持续攀升,越疆科技、地平线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企业赴港,凸显港股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新消费领域亦表现亮眼,古茗、蜜雪集团等新式茶饮品牌相继上市,反映消费升级背景下港股对新业态的价值发现能力。
广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火热,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南向资金涌入港股市场,增加了市场的资金供给,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硬科技”、新消费等领域企业的上市,提升了相关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港股市场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港股IPO业务处于高峰期,项目流程涉及筛选评估、尽职调查、招股书编制、监管沟通、路演推介等众多环节,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广发证券香港投行部相关人士表示,预计下半年港股市场的发展动能将持续释放。目前正通过团队协作模式,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同时,全力抢抓市场机遇。
2025-06-30 07: 32
2025-06-30 07: 32
2025-06-30 07: 32
2025-06-30 07: 32
2025-06-30 07: 32
2025-06-30 07: 32